沈鈺峰
摘要:指出了蘇州市吳江區產業結構與環境質量的關系究竟如何,能否探索出一條既能保持吳江區當前的經濟發展態勢,又能降低環境污染的新型工業化道路,對吳江區的可持續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探討了蘇州市吳江區產業結構升級與環境質量的關系。
關鍵詞:產業結構;環境質量;關系
1指標選取與數據來源
根據數據的可獲得性原則、指標的代表性原則和全面性原則,選取了第一產業比重、第二產業比重、第三產業比重、工業廢水排放總量、工業廢氣排放總量、工業固體廢棄物產生量、工業廢水化學需氧量、工業揮發酚量排放量、工業二氧化硫排放量、工業煙塵排放量10個指標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對環境質量的效應模型2描述了工業廢氣排放量與產業結構調整的關系。只有第二產業結構比重這一項回歸系數通過了檢驗,說明對工業廢氣排放量影響最大的是第二產業的比重。回歸系數1995196說明若第二產業結構比重上升1%,則工業廢氣排放量將增加1995196%。而第一產業比重和第三產業比重的歸回系數都沒有通過檢驗,也表明其對工業廢氣排放量的影響較小。
模型3描述了工業固體廢棄物產生量與產業結構調整的關系。第二產業結構比重和第三產業結構比重的回歸系數都通過了檢驗,模型的其他系數也通過了檢驗。回歸系數1003092表示,當第二產業結構比重上升1%時,工業固體廢棄物產生量將增加1003092%;回歸系數6044391表示,當第三產業比重上升1%,工業固體廢棄物產生量將增加6044391%。
32吳江產業結構調整對其余污染物的回歸效應分析
吳江產業結構調整對工業廢水化學需氧量、工業煙塵與SO2排放量的回歸效應分析。
模型5描述了工業SO2排放總量與產業結構調整之間的關系。只有第二產業結構比重的回歸系數通過了檢驗。回歸系數2581491表示,當第二產業比重上升1%,工業SO2排放總量將增加2581491%。相比較而言,第一產業結構比重、第二產業結構比重對工業SO2排放總量的影響較小。
模型6描述了工業煙塵排放總量與產業結構調整之間的關系。只有第二產業結構比重的回歸系數通過了檢驗。回歸系數-1231668表示,當第二產業結構比重上升1%,工業煙塵排放總量將下降1231668%,這與吳江第二產業對工業煙塵排放所做的努力存在較大的關系,同時也表明,吳江在產業結構的調整中,對環保有所重視。
4問題分析
(1)吳江工業產業結構主要以電子設備制造業、紡織業和電氣機械器材制造業(分別列GDP貢獻前三位)等輕工類為主,而其中紡織業的企業數量、能耗、污染物產排量均列第一位,污染物排放強度遠高于電子與電氣制造業,在為經濟建設做出貢獻的同時,也會給長期的經濟建設和環境保護協調發展帶來了一些不利影響,需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
(2)第三產業的拉動是中國經濟的增長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但是隨著第三產業在產業結構中比重的上升,其他產業對經濟規模的正效應會受到限制和影響,因而單純地依靠第三產業的結構擴張,可能會最終把經濟帶入衰退的境地。同時從以上分析發現,第三產業的發展對吳江環境質量的貢獻還較小,相反還因為治理方式不合理,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環境污染。并且,發現吳江環境治理重點應放在工業廢氣排放量、工業SO2排放量和工業廢水化學需氧量上。
(3)吳江雖然企業眾多,但是大型企業的數量較少,中小型尤其是小型企業眾多。中小型企業雖然在市場上反應較為靈敏,可以填補市場的空缺,為整體經濟的發展做出了很大貢獻,但是中小企業在技術創新和使用方面具有先天劣勢。因此,在生產中技術的含量和貢獻可能相對較低。且因為生產效率低,卻仍然有著追求利潤的原始沖動,自然會增加對資源的需求和投入,這樣對物質資源的索取可能會超過生態的承載力,而加重環境的負擔,易引發與環境的沖突。
(4)由于區域的環境承載力有限,因此,工業區域的布局對于區域的環境質量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不同的區域環境功能區,環境容量也不一樣。在以往的研究中,通常認為工業布局與環境質量之間存在較為直接的聯系。
5結語
本文對吳江產業結構對環境質量的效應進行了分析,結果表明:吳江的第一產業、第二產業對三廢指標和廢水、廢氣的分項指標的影響較大,而第三產業只對少數指標產生影響,沒有對環境保護起到應有的調節作用,也說明吳江的第三產業的發展仍然存在較大的提升和優化空間。
參考文獻:
[1] 魏燕,蒲佐毅基于VAR模型的產業結構調整與生態安全實證研究[J]統計與決策,2013(4):110~120
[2] 王瑞鵬,馮曉華基于VAR模型的新疆城市化動力機制研究[J]企業經濟,2013(2):24~45
我國已完成115個濕地保護項目
國家林業局濕地保護管理中心主任馬廣仁在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說,“十二五”期間,我國濕地保護與恢復計劃投資129億元,其中中央投資55億元,共738個項目,目前已完成115個。
“十二五”期間,濕地保護規劃包括濕地的保護工程、濕地的綜合治理工程、可持續利用示范工程和能力建設工程四個方面。其中保護工程592個、綜合治理工程110個、可持續利用示范工程26個、能力建設工程10個。國務院于2003年正式批準《2002-2030年的全國濕地保護規劃》。從“十一五”開始,國家林業局分階段根據經濟社會發展的五年規劃制定了“十一五”規劃和“十二五”規劃。“十一五”整個規劃的投資總額約為90億元,其中中央投資48億元、地方配套42億元。“十一五”結束之后,在全國實行了205個濕地項目,對于保護我國的濕地、改善濕地的生態狀況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
——摘自湖北林業網endprint
摘要:指出了蘇州市吳江區產業結構與環境質量的關系究竟如何,能否探索出一條既能保持吳江區當前的經濟發展態勢,又能降低環境污染的新型工業化道路,對吳江區的可持續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探討了蘇州市吳江區產業結構升級與環境質量的關系。
關鍵詞:產業結構;環境質量;關系
1指標選取與數據來源
根據數據的可獲得性原則、指標的代表性原則和全面性原則,選取了第一產業比重、第二產業比重、第三產業比重、工業廢水排放總量、工業廢氣排放總量、工業固體廢棄物產生量、工業廢水化學需氧量、工業揮發酚量排放量、工業二氧化硫排放量、工業煙塵排放量10個指標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對環境質量的效應模型2描述了工業廢氣排放量與產業結構調整的關系。只有第二產業結構比重這一項回歸系數通過了檢驗,說明對工業廢氣排放量影響最大的是第二產業的比重。回歸系數1995196說明若第二產業結構比重上升1%,則工業廢氣排放量將增加1995196%。而第一產業比重和第三產業比重的歸回系數都沒有通過檢驗,也表明其對工業廢氣排放量的影響較小。
模型3描述了工業固體廢棄物產生量與產業結構調整的關系。第二產業結構比重和第三產業結構比重的回歸系數都通過了檢驗,模型的其他系數也通過了檢驗。回歸系數1003092表示,當第二產業結構比重上升1%時,工業固體廢棄物產生量將增加1003092%;回歸系數6044391表示,當第三產業比重上升1%,工業固體廢棄物產生量將增加6044391%。
32吳江產業結構調整對其余污染物的回歸效應分析
吳江產業結構調整對工業廢水化學需氧量、工業煙塵與SO2排放量的回歸效應分析。
模型5描述了工業SO2排放總量與產業結構調整之間的關系。只有第二產業結構比重的回歸系數通過了檢驗。回歸系數2581491表示,當第二產業比重上升1%,工業SO2排放總量將增加2581491%。相比較而言,第一產業結構比重、第二產業結構比重對工業SO2排放總量的影響較小。
模型6描述了工業煙塵排放總量與產業結構調整之間的關系。只有第二產業結構比重的回歸系數通過了檢驗。回歸系數-1231668表示,當第二產業結構比重上升1%,工業煙塵排放總量將下降1231668%,這與吳江第二產業對工業煙塵排放所做的努力存在較大的關系,同時也表明,吳江在產業結構的調整中,對環保有所重視。
4問題分析
(1)吳江工業產業結構主要以電子設備制造業、紡織業和電氣機械器材制造業(分別列GDP貢獻前三位)等輕工類為主,而其中紡織業的企業數量、能耗、污染物產排量均列第一位,污染物排放強度遠高于電子與電氣制造業,在為經濟建設做出貢獻的同時,也會給長期的經濟建設和環境保護協調發展帶來了一些不利影響,需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
(2)第三產業的拉動是中國經濟的增長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但是隨著第三產業在產業結構中比重的上升,其他產業對經濟規模的正效應會受到限制和影響,因而單純地依靠第三產業的結構擴張,可能會最終把經濟帶入衰退的境地。同時從以上分析發現,第三產業的發展對吳江環境質量的貢獻還較小,相反還因為治理方式不合理,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環境污染。并且,發現吳江環境治理重點應放在工業廢氣排放量、工業SO2排放量和工業廢水化學需氧量上。
(3)吳江雖然企業眾多,但是大型企業的數量較少,中小型尤其是小型企業眾多。中小型企業雖然在市場上反應較為靈敏,可以填補市場的空缺,為整體經濟的發展做出了很大貢獻,但是中小企業在技術創新和使用方面具有先天劣勢。因此,在生產中技術的含量和貢獻可能相對較低。且因為生產效率低,卻仍然有著追求利潤的原始沖動,自然會增加對資源的需求和投入,這樣對物質資源的索取可能會超過生態的承載力,而加重環境的負擔,易引發與環境的沖突。
(4)由于區域的環境承載力有限,因此,工業區域的布局對于區域的環境質量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不同的區域環境功能區,環境容量也不一樣。在以往的研究中,通常認為工業布局與環境質量之間存在較為直接的聯系。
5結語
本文對吳江產業結構對環境質量的效應進行了分析,結果表明:吳江的第一產業、第二產業對三廢指標和廢水、廢氣的分項指標的影響較大,而第三產業只對少數指標產生影響,沒有對環境保護起到應有的調節作用,也說明吳江的第三產業的發展仍然存在較大的提升和優化空間。
參考文獻:
[1] 魏燕,蒲佐毅基于VAR模型的產業結構調整與生態安全實證研究[J]統計與決策,2013(4):110~120
[2] 王瑞鵬,馮曉華基于VAR模型的新疆城市化動力機制研究[J]企業經濟,2013(2):24~45
我國已完成115個濕地保護項目
國家林業局濕地保護管理中心主任馬廣仁在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說,“十二五”期間,我國濕地保護與恢復計劃投資129億元,其中中央投資55億元,共738個項目,目前已完成115個。
“十二五”期間,濕地保護規劃包括濕地的保護工程、濕地的綜合治理工程、可持續利用示范工程和能力建設工程四個方面。其中保護工程592個、綜合治理工程110個、可持續利用示范工程26個、能力建設工程10個。國務院于2003年正式批準《2002-2030年的全國濕地保護規劃》。從“十一五”開始,國家林業局分階段根據經濟社會發展的五年規劃制定了“十一五”規劃和“十二五”規劃。“十一五”整個規劃的投資總額約為90億元,其中中央投資48億元、地方配套42億元。“十一五”結束之后,在全國實行了205個濕地項目,對于保護我國的濕地、改善濕地的生態狀況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
——摘自湖北林業網endprint
摘要:指出了蘇州市吳江區產業結構與環境質量的關系究竟如何,能否探索出一條既能保持吳江區當前的經濟發展態勢,又能降低環境污染的新型工業化道路,對吳江區的可持續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探討了蘇州市吳江區產業結構升級與環境質量的關系。
關鍵詞:產業結構;環境質量;關系
1指標選取與數據來源
根據數據的可獲得性原則、指標的代表性原則和全面性原則,選取了第一產業比重、第二產業比重、第三產業比重、工業廢水排放總量、工業廢氣排放總量、工業固體廢棄物產生量、工業廢水化學需氧量、工業揮發酚量排放量、工業二氧化硫排放量、工業煙塵排放量10個指標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對環境質量的效應模型2描述了工業廢氣排放量與產業結構調整的關系。只有第二產業結構比重這一項回歸系數通過了檢驗,說明對工業廢氣排放量影響最大的是第二產業的比重。回歸系數1995196說明若第二產業結構比重上升1%,則工業廢氣排放量將增加1995196%。而第一產業比重和第三產業比重的歸回系數都沒有通過檢驗,也表明其對工業廢氣排放量的影響較小。
模型3描述了工業固體廢棄物產生量與產業結構調整的關系。第二產業結構比重和第三產業結構比重的回歸系數都通過了檢驗,模型的其他系數也通過了檢驗。回歸系數1003092表示,當第二產業結構比重上升1%時,工業固體廢棄物產生量將增加1003092%;回歸系數6044391表示,當第三產業比重上升1%,工業固體廢棄物產生量將增加6044391%。
32吳江產業結構調整對其余污染物的回歸效應分析
吳江產業結構調整對工業廢水化學需氧量、工業煙塵與SO2排放量的回歸效應分析。
模型5描述了工業SO2排放總量與產業結構調整之間的關系。只有第二產業結構比重的回歸系數通過了檢驗。回歸系數2581491表示,當第二產業比重上升1%,工業SO2排放總量將增加2581491%。相比較而言,第一產業結構比重、第二產業結構比重對工業SO2排放總量的影響較小。
模型6描述了工業煙塵排放總量與產業結構調整之間的關系。只有第二產業結構比重的回歸系數通過了檢驗。回歸系數-1231668表示,當第二產業結構比重上升1%,工業煙塵排放總量將下降1231668%,這與吳江第二產業對工業煙塵排放所做的努力存在較大的關系,同時也表明,吳江在產業結構的調整中,對環保有所重視。
4問題分析
(1)吳江工業產業結構主要以電子設備制造業、紡織業和電氣機械器材制造業(分別列GDP貢獻前三位)等輕工類為主,而其中紡織業的企業數量、能耗、污染物產排量均列第一位,污染物排放強度遠高于電子與電氣制造業,在為經濟建設做出貢獻的同時,也會給長期的經濟建設和環境保護協調發展帶來了一些不利影響,需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
(2)第三產業的拉動是中國經濟的增長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但是隨著第三產業在產業結構中比重的上升,其他產業對經濟規模的正效應會受到限制和影響,因而單純地依靠第三產業的結構擴張,可能會最終把經濟帶入衰退的境地。同時從以上分析發現,第三產業的發展對吳江環境質量的貢獻還較小,相反還因為治理方式不合理,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環境污染。并且,發現吳江環境治理重點應放在工業廢氣排放量、工業SO2排放量和工業廢水化學需氧量上。
(3)吳江雖然企業眾多,但是大型企業的數量較少,中小型尤其是小型企業眾多。中小型企業雖然在市場上反應較為靈敏,可以填補市場的空缺,為整體經濟的發展做出了很大貢獻,但是中小企業在技術創新和使用方面具有先天劣勢。因此,在生產中技術的含量和貢獻可能相對較低。且因為生產效率低,卻仍然有著追求利潤的原始沖動,自然會增加對資源的需求和投入,這樣對物質資源的索取可能會超過生態的承載力,而加重環境的負擔,易引發與環境的沖突。
(4)由于區域的環境承載力有限,因此,工業區域的布局對于區域的環境質量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不同的區域環境功能區,環境容量也不一樣。在以往的研究中,通常認為工業布局與環境質量之間存在較為直接的聯系。
5結語
本文對吳江產業結構對環境質量的效應進行了分析,結果表明:吳江的第一產業、第二產業對三廢指標和廢水、廢氣的分項指標的影響較大,而第三產業只對少數指標產生影響,沒有對環境保護起到應有的調節作用,也說明吳江的第三產業的發展仍然存在較大的提升和優化空間。
參考文獻:
[1] 魏燕,蒲佐毅基于VAR模型的產業結構調整與生態安全實證研究[J]統計與決策,2013(4):110~120
[2] 王瑞鵬,馮曉華基于VAR模型的新疆城市化動力機制研究[J]企業經濟,2013(2):24~45
我國已完成115個濕地保護項目
國家林業局濕地保護管理中心主任馬廣仁在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說,“十二五”期間,我國濕地保護與恢復計劃投資129億元,其中中央投資55億元,共738個項目,目前已完成115個。
“十二五”期間,濕地保護規劃包括濕地的保護工程、濕地的綜合治理工程、可持續利用示范工程和能力建設工程四個方面。其中保護工程592個、綜合治理工程110個、可持續利用示范工程26個、能力建設工程10個。國務院于2003年正式批準《2002-2030年的全國濕地保護規劃》。從“十一五”開始,國家林業局分階段根據經濟社會發展的五年規劃制定了“十一五”規劃和“十二五”規劃。“十一五”整個規劃的投資總額約為90億元,其中中央投資48億元、地方配套42億元。“十一五”結束之后,在全國實行了205個濕地項目,對于保護我國的濕地、改善濕地的生態狀況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
——摘自湖北林業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