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沙沙
摘 要:綠色教育是新時期一種嶄新的現代教育理念,是社會對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目標的新要求。從楊叔子院士提出的“綠色教育”理念出發,分析高職綠色教育的內涵和意義,目的是把綠色教育滲透到高職教育中去,培養出適應新時期發展要求的高素質人才。
關鍵詞:高職院校;綠色教育;內涵;意義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4)12-0250-02
一、綠色教育的內涵
狹義的綠色教育在于踐行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思想、理念,側重于通過綠色教育形成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而廣義的綠色教育則注重教育過程中將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并重,不僅注重受教育者智商的提高,同時關注受教育者情商的發展,注重培養受教育者如何正確處理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關系。
著名教育家楊叔子院士是中國綠色教育的首倡者,他因為要求“博士生必須會背《老子》和《論語》前七章、不選不背不接受論文答辯”而成為高校話題人物。他認為綠色教育要以人為本,既要崇尚科學,更要弘揚人文。在校園文化中推進和諧文化,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就要深化素質教育和作為其基礎的文化素質教育。他一再強調:“育人”是以人為本,以育為法。我們的教育,是“育人”,而非“制器”;是為了提高國民素質,而非只訓練技能。科技成果能否被正確應用不僅僅取決于科技本身,更多地取決于科學與人文如何結合,取決于科技研究者的思想、感情、精神世界。文化素質教育的中心在于融文化所包涵的知識、思維、方法、原則、精神教育于一體,大力促進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的融合,高度重視實踐教育。
縱觀全球教育模式,筆者認為,綠色教育是更高層次的素質教育。同一般意義上的教育相比,綠色教育有其獨有的特征:
首先,綠色教育的內容與環境有關,目的與可持續發展有關,符合科學發展觀的思想和理念,可以為可持續發展戰略提供思想堡壘,是可持續發展教育融入職業教育所達到的理想狀態。
其次,綠色教育的歸根結底仍要回歸教育,要從人的發展需要出發,要以學生發展為目的,這就需要教育機構和教育工作者者針對受教育者的背景進行相應的教育教學活動,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和社會觀,以最大限度地發揮人的潛能。
二、高職教育中開展綠色教育的意義
1.開展綠色校園建設,使學生享受美的熏陶,放飛美的心靈
校園是師生集中從事各種活動的場所,是學生成長走向社會的重要通道,建設綠色校園不僅是美化校園環境的重要手段,更是學校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載體,開展綠色校園建設,打造具有特色和人文內涵的校園實物景觀,給學生呈現一個優美的學習、生活環境,讓學生享受正面的、積極向上的感染與熏陶,可以引領學生身心健康成長。
2.開展綠色校園文化教育,有助于優化校園人文環境
高職院校在營造綠色文化氛圍方面,不僅要沿用傳統宣傳教育方法,更要結合現代化網絡平臺,全方位打造綠色校園人文環境。一方面,通過開展“綠色文化大講堂”、舉辦“綠色產品設計大賽”、創建“綠色班級”、“綠色宿舍”,等,讓高職學生感受到心靈的綠色,在綠色的文化氛圍中輕松、健康、文明地學習與生活;同時還可以在校園醒目的位置設置一些“請勿喧嘩”、“節約用水用電”、“節能減排”、“低碳生活”等標語,提升學生環保理念和愛國主義情懷。另一方面,高職院校可以充分利用校園網絡平臺,營造健康的、綠色的校園網絡文化,把校園網建設成思想交流的園地,從而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
3.開展綠色課堂教學,有利于提升學生科學發展觀的職業理念
課堂綠色知識傳授是高職學生接受綠色知識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徑。綠色教育的要求決定任何專業教育都不能是單純的專業知識傳授,而必須將其置于整個社會系統中,把職業理念融入到實踐教學環節之中。高職院校培養出來的學生是要到企業一線工作的主力軍,對于企業、行業甚至整個社會的發展和進步都極為重要。課堂教育如果只注重專業知識的傳授而忽視學生職業規范和職業道德的培養,將不利于整個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故高職院校可利用學校的學科優勢,建立綠色教育通識課程,實施集職業基礎、職業技能、職業規范和職業道德為一體的素質養成計劃,加強教學環節與職業崗位的無縫對接。
4.開展綠色環保教育,有利于增強學生環保意識和貫徹可持續發展理念
綠色教育的本質就是在學校教育中體現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包括有利于學生成長的可持續和諧發展的環境及教育教學。歐美眾多高校先后提出形式多樣的“綠色教育”計劃,就是基于綠色教育關注人,關注學生的變化與成長。其中著名的澳大利亞綠色環保和自然生態保護教育不采用灌輸式的教育,主張“不插電”教育,百余年間擁有七位諾貝爾獎獲得者。
國外在綠色教育方面的經驗很值得我們學習,雖然中國清華大學、南開大學、哈工大等國內一些知名高校也相繼開展了綠色教育,但高校整體綠色教育發展緩慢,尤其是高職院校的綠色教育更是相對滯后,尚未得到應有的重視和發展。故高職院校應強化綠色教育,深化環保教育理念,不僅要利用課堂、網絡、知識競賽等方式把綠色環保知識適時、適量適度透到教育中去,還要利用與環境保護有關的紀念日如植樹節、世界環境日等開展科普宣傳活動,使學生的環保認識、環保情感、環保行為得到進一步深化和發展。
5.開展綠色服務教育,可以踐行綠色服務理念
一般來講,高職院校是面向區域辦學、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的。綠色教育融合社會和個人需要,通過綠色教育培養出來的高職畢業生,帶著全新的可持續發展理念走向社會,才能真正為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貢獻力量,這本身就是高職綠色教育發揮社會服務職能的最突出的表現。
一方面,高職院校可以設立綠色教育培訓機構,在為學生進行職業指導、個人服務、心理健康咨詢的同時,還可以為本地區企業員工、社會相關行政人員等提供綠色培訓,充分發揮高職院校的輻射帶動作用。另一方面,綠色教育關注人,關注作為個體的人的個性自由發展,高職綠色教育理念在倡導服務社會、服務社區的同時,也應顧及到學生的個體需要,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從而達到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 桑雷,馬蕾.高職院校“四位一體”綠色教育體系的構建[J].職教通訊,2011,(9).
[2] 彭遠菊,楊維杰,閆剛.高職院校踐行“綠色教育”的研究與實踐[J].農業教育研究,2013,(2).
[責任編輯 魏 杰]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