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惠娜
摘 要:初中美術作為學生全面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部分,在思想、情感、意識乃至精神世界方面有著重要意義,在美術教學中要引導學生積極用創新意識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提高學生的審美意識,提升自身的內在修養。
關鍵詞:人教版;初中美術;創新思維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新時代的發展與觀念的更新,新的文化意識要求我們在初中美術教學改革中給予美術以新的內涵和特征,在美術課堂上融入創新思維,讓學生把對藝術的理解和創造相結合,以獨特的藝術視角和獨特的個人創作風格,以創造性思維為主體,制作出有創造性的畫面感,使藝術創造呈現出不止一種表現形式。有雜志也指出:“只有創新才能使世界更美好,只有創新才能為人類增加新知識,為世界帶來新的幸福。創新成為教育的最高境界和最終目的。”那么,如何培養這種創造性思維呢?
一、創設開放的課堂教學
傳統教學課堂往往是機械的、呆板的,學生只是盲目地臨摹、模仿,卻沒有自己的認識與創新意識,教師對學生灌輸的思想還是老一套的,教學方法也是“填鴨式”的,這樣不僅課堂效率不高,久而久之,學生的創新意識也會被消磨殆盡。所以首先要給學生創造一個開放、寬松、和諧的學習空間,營造適合培養創造能力的良好課堂氛圍,教師也應該尊重學生的愛好、個性以及人格,以平等、寬容、友好的態度去對待每一位學生,以學生為主體,跟學生做朋友,在課堂上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鼓勵每一位學生積極發言,表達觀點,對于一些有失偏頗的想法也不要去批評、打擊學生的積極性,對于他們的這種精神還是要給予肯定贊揚,這樣才能讓學生在課堂上暢所欲言,說出自己所想的。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筆者問學生,他們眼中的樹是什么顏色的?很多學生想當然地回答是綠色的,“是嗎?”你們先去仔細地觀察觀察,樹到底是什么顏色的,第二天再問的時候,大部分還是說綠色的,還有小部分人說他們看到的不是綠色的,筆者問了其中一個學生,他回答說傍晚我看到的樹是黑色的,不是綠色的!還有些說是灰色的……我表揚了這些學生。通過這個例子不僅鍛煉了學生的觀察能力,也讓學生從不同的方向去思維,形成獨特的視角,還讓他們有自信、勇敢地說出自己的觀點,活躍了課堂氣氛,提高了課堂效率,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學生的創造能力。
二、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諾納說:“學習最好的興趣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心理學認為,興趣是學習的動機,當學生對所學的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之后,就會產生持續學習的動力,也會在此基礎上學會舉一反三,實現創新。藝術來源于生活,生活又體現出藝術,兩者相輔相成,將美術作品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系起來,可以便于學生理解,激發他們思維的火花,例如,在上學的路上,觀察他們身邊的事物,所發生的事,在課堂上畫出來,也許因為他們自己不同的理解,畫出來的作品更加有個性、有創造力和生命力。教師可以經常帶學生去參觀藝術展,引導啟發學生說出自己對藝術作品的理解,對于喜愛的作品,會讓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并且積極地去探索,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審美意識,還可以讓學生對作品有更深層的認識,激發學生的創造力。
三、在實踐中激發思維火花
《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強調:“應將美術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經驗緊密聯系在一起,強調知識和技能在幫助學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領悟美術的獨特價值。”在課堂美術創作過程中,學生很少與生活實際相聯系,只是單純地臨摹、模仿,這樣的作業使學生感受不到創作的快樂,因此也讓學生失去了創造的機會。根據新課改的要求,為了改變這一現狀,要拓展美術課程的內容,加強美術課程與其他學科的聯系,緊密聯系生活實際,充分發揮作業的作用,讓學生在做作業的過程中有所獲,根據自己的理解,加進一些積極創新的因素來美化、完善美術作品。因為藝術來源于生活,所以美術教師要根據教學實際,讓學生更多地接觸實際,參與實踐,為獲取豐厚的創造素材、鞏固所學知識、拓展思維空間并為創新打下堅實基礎,讓學生自己去體會大自然,去感受生活、描繪生活,只有實踐才能使學生有更多的獨立與自由,才能更好地塑造創新型人才。
教師在教學中要從自身做起,要想培養有創造力的人才,自己先要做一名創造者,緊跟時代的步伐,及時更新自己的知識,創新教學方法,只有這樣才能保持教學的生命力,才能真正地培養出適合社會發展的創新型人才。
參考文獻:
[1]陳昊宇.試論美術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成才之路,2011(06).
[2]祝旭慧.試論美術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新課程研究:下旬,2009(05).
(作者單位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阿克蘇市第十二中學)
編輯 馬燕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