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麗紅
摘 要:小學數學是出于啟蒙階段的數學,無論從難易程度還是接受程度上面,都是比較淺顯易懂的。但是就是因為小學數學的啟蒙性決定了其教學必須具備幾大重要特點。簡述了幾條小學數學的教學要求,拋磚引玉,以引發大家的思考。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要求;興趣
在學生的腦海中出現的不是單調的數字,而是美妙的音符。對于圖形,教師可以具體化,將圖形使用具體的實物展現在學生的面前。他們現在接觸的事物還比較少,所以很少會有空間感。因此實物是非常重要的聯想工具,是將圖形具體化的關鍵。
小學數學課堂要求短而精。因為小學生的注意力比較分散,多動,所以他們集中在一個點上的時間不會很長。因此教師在分配課時內容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時間上的把握。在每節課都給學生一定的休息時間。
一、小學數學課堂要求氣氛活躍
小學生的注意力既好吸引,又不好吸引。因為小學生喜歡新鮮、有趣的事物。對單一、乏味的事物不感興趣。所以教師要用小學生能夠接受的形式來進行課程的教授。
那么小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又有哪些呢?比如,童話故事、有趣的游戲、多樣化的展示形式等等。對于小學生來說,色彩是最好的吸引形式。在課堂上面,可以用多彩的卡片、多樣化的字體等等來展示課堂內容。
二、小學數學課堂要采用互動的形式
教師在教學的時候,要注重和學生的交流。要使用學生的語言,用他們的方式來教育他們。互動是最好的方式,教師可以站在學生的中央,和學生隨時交流。其實小學數學有它有趣的地方,就是能夠結合簡單的生活實際。生活中一些日常現象,我們都能夠用這些簡單的數字來解決。
三、小學數學課堂要注意對學生興趣的培養
數學是一門我們在學習生涯中會長期學習的科目,也是一門基礎科目。而小學數學則是我們數學生涯的起跑線,是我們培養數學興趣的開端。小學教學教師擔當了此項重任,也要為這項重任負責。所以教師在課堂上要把握將數學有趣化的原則,將數學有趣的一面展現給學生,并且培養小學生用數學思維思考問題,用數字解決現實中的問題。
總之,對于數字的學習,教師一定要多加鞏固,因為這是所有數學的基礎。為了不讓簡單的加減乘除變成學生的累贅,就一定要將其形象化。在日常生活中要多加引導,讓他們感覺到生活處處有數學,這樣數學思維自然而然也就形成了。最后還需要強調的就是“熟能生巧”,多多復習也會加強學生的印象。
參考文獻:
梁婕.淺談小學數學學習習慣的培養[J].新校園,2011(9).
(作者單位 江西省鉛山縣永銅小學)
編輯 劉青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