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 雋 (銅仁學院美術系 554300)
銅仁位于貴州省東北部,是一個多民族地區,包括了漢、土家、苗、侗、仡佬、羌等29個民族,每個民族都蘊含其自身濃郁地文化底蘊和地方民族特色。如:土家族的織錦工藝,它是在土制織機上織成的民族民間工藝品;刺繡工藝在日常仡佬族婦女的生活中,她們將對耳濡目染的物象,攝取記憶下來,經過構思形成圖案,并憑借自己的聰明智慧和靈巧的雙手,按照心中自己設計的圖案,進行刺繡,其中繡花的紋樣種類繁多,大多數題材來自大自然中的花卉、樹木、動物、人物等;而雕刻工藝主要是木雕和石雕,用于建筑物、家具裝飾和儺戲面具上,將銅仁本地的裝飾圖案進行裝飾等,對其他的手工藝形式還包括挑花、印染等,這些民間手工藝將當地民眾的思想情感通過民間藝術的形式給予表達,并將其中的傳統文化內涵表現得淋漓盡致,讓外界了解他們內心的豐富情感。
就銅仁本土的民間手工藝而言,它遍及其下的多個縣、鄉、村落,具有深厚的歷史淵源和廣泛的民間基礎,在多地仍舊看到民眾在對民間工藝品的制作,如松桃縣盤信鎮的苗繡、德江縣的儺面具等,同時針對目前的調查也不難發現,由于當地政府的保護及對當地旅游文化產品的有利開發,對于傳統民間工藝的繼承,常通過開設培訓班等有效措施對其進行傳承與推廣。雖然當地民間手工藝的傳承方式令人擔憂,但在高校的推廣不存在教師的短缺或師資質量的問題。
隨著我國與世界各國的日益頻繁交往,各國的文化因素慢慢地滲透我們的視覺和感官形態當中,目前國內青年學生對西方文化往往不加選擇的全盤吸收,對西方的各種新思想新時尚獨愛有加,而對本國的本土文化熱情日益消退,甚至棄之。將民間手工藝通過教學的形式走進課堂,不僅能有效的培養學生對本土文化的了解以及基礎知識的普及,更有效的加深青年學生對民間手工藝的學習興趣,有利于發揚與普及當地的本土文化及藝術氛圍。
目前針對銅仁本地區高校,當地已經著手將對其地方民間手工藝納入了本科及職業教育教學之中,如銅仁學院藝術設計專業開設的《旅游產品設計》及《工藝基礎》這兩門課程,將松桃苗繡、織錦及儺面的制作具貫穿于教學之中,將當地的特色民間文化與現代教學方式進行融合運用。在課程的建設方面,教師將針對據傳統的手工藝技法與學生現學的專業知識相結合進行“合二為一”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如苗繡圖案的設計、織錦顏色的搭配以及儺面具的多用性運用上進行著手打造;在教學實訓方面,學院及及系部也將積極的籌建教學實訓室的建設,目前已有苗繡刺繡室、儺面具雕刻室,提供給教師與學生使用,真正做到產、學、研三者的有效結合;在教學師資的配備上,學校通過派相關專業教師,通過集中學習與自主學習相結合的方式到當地傳承藝人家中或培訓班中參加學習,掌握民間工藝的基本技法,同時也聘請相關的民間傳承藝人進入課堂,對手工藝的制作技法進行講解,讓學生及教師更全面地掌握當地民間手工藝的“源”。通過教學形式將當地的民間手工藝帶入課堂不僅能有效的促進了學生對當地民間手工藝的制作工藝及基本知識的了解,同時也增添了學生對于民間手工藝技法的興趣愛好。
如今,高校作為服務地方經濟,培養應用型人才的特殊發展時期,將當地的民間手工藝引入課堂,不僅能有效的傳承和保護當地的民間手工藝,同時也實現了地方高校為地方經濟服務的合作模式,更有利于實現“產、學、研”一體化的融合。
隨著現代技術的發展,以及人們審美情趣的提升,像苗族刺繡、木雕儺面具這些傳統的手工藝品,受到了現代工藝品的沖擊,由于缺乏時代感而被眾多的年輕的一代所冷落。針對這一現象,將當地的民間手工藝引入課堂,可對其當前這些手工藝品的工藝特點及工藝技巧進行傳承,讓學生了解民間手工藝的基本理論知識,并在此基礎上,學生與教師可結合現代人們的審美需求,加入和借鑒當前人們所喜歡的現代元素及需求進行再設計,使之既富于時代性,又保持地方特色,實現傳統與現在相融合,實現產、學、研的完美融合。
在民間手工藝引入課堂的過程中,將教材編制、教學內容與上課形式聯系起來,從而推動該課程的建設發展。其中教材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起到引導作用,教師在授課之余,學生可以通過教材對上課所欠缺知識進行查缺補漏,教材也是展現知識最直觀的方式,所以將當地的民間手工藝的相關知識以文字的形式進行呈現,無疑更全面地展現當地本土的文化。此外,將當地的民間手工藝編制為教材形式,也有利于各地區之間的民族特色文化交流及傳播。
中國是一個多民族地區,我們可將不同地區的民間手工藝以教學的形式引進當地高校,這樣不僅能有效的推進民族民間藝術基礎理論的教育及文化教育的缺失,也有利于培養教師和學生對本土文化藝術情感,并通過此種形式向多地高校進行推廣。但我國對于民間手工藝課程資源的開發,還有很長一段路需要走,如民間手工藝課程只停留在當地,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在一定區域內搭建區域文化交流合作平臺,實行諸多地域聯合優勢互補的形式,組建區域文化共享平臺,才能真正開發建設優良的民族民間藝術的課程資源,從而推動我國民族民間特色教育的教學理念。
[1]銅仁地區民族志,貴陽.貴州民間出版社.2008.
[2]特色即優勢:民族民間藝術課程資源的開發,鞠向玲
[3]從地域文化角度探究地方高校民族民間音樂創新教育,王桂芹,藝術探索.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