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專門用途英語教材的建設是提高大學英語水平的關鍵,是培養復合型人才的重要保障。目前許多專門用途英語教材內容的選用隨意性較大,教材的編寫存在定位不準確、缺乏理論性指導等問題,對此,本文探討專門用途英語教材編寫的需求分析、真實性、立體化三原則,提出專門用途英語教材編寫的若干改革對策。
[關鍵詞]專門用途英語;教材編寫;原則;對策
[作者簡介]羅妍,廣西機電職業技術學院。
[基金項目]2010年度新世紀廣西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工程立項項目“融基礎英語與專業英語為一體的高職英語教學研究”,項目編號:2010JGB166。
世界對外貿易的飛速發展,各國間的交流日益頻繁使得各行業需要大量既懂英語又懂專業的復合型人才。為此,各高校都已開設專門用途英語(以下簡稱ESP)課程,以滿足社會發展的需求。隨著專門用途英語研究的不斷深入,英語教材的編寫與出版碩果累累。然而,教材設計是否科學,編寫質量是否達標是影響專門用途英語課程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試圖針對ESP教材編寫存在的問題,結合教材編寫的三原則,探究ESP教材編寫的改革對策,推進教材建設新局面。
一、ESP教材編寫的現狀與存在問題
1. ESP教材內容選擇過于隨意
高校教師對ESP教學內容的選擇存在較大的主觀隨意性,有的任課老師隨意拼湊原版的外文資料當作教材。盡管原版的外文資料具有語言地道真實的特點,但由于缺少系統的語言訓練設計和內容編排,往往教學目的不明確。同時,原版的外文資料難易程度較難把握,不利于教學活動的開展。如專業詞匯較多的篇章,學習者會因難以理解而失去學習的信心。有的教師為了減輕工作量,多年重復使用同一本教材,講授內容從不更新,與市場需求脫節。高新技術發展迅速,教材也應緊跟技術發展。
在調查中,我們了解許多ESP教材不是取材于外國原版資料,也不是取材于職場活動的交際任務,而是編者對專業材料進行翻譯編輯。Tomlinson認為,凡是為教學目的而編寫、簡寫、改編、剪輯、修正過的就不是真實的材料。然而,許多教師在選擇教材之前,并未注重教材質量和使用效果的調查,選用的教材存在大量中國式英語或專業詞匯使用不當的情況。
2. ESP教材編寫定位不準確
在大部分高校,低年級的英語教學普遍是注重語言基礎和應對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而ESP教學則是為高年級學生學習專業語言能力服務的。ESP教學滯后,低年級的教學內容又過多重復高中的學習內容,這種基礎英語和專業英語分段進行的教學早已不盡如人意。而受教學設置的影響,專業英語教材的定位出現以下誤區:
誤區一:專門用途英語教材是大學英語教材的補充,是學習者進一步提高語言應用能力的輔助資料。對完全沒有接觸專業詞匯的學習者而言,這類型的ESP教材專業性過強,即便有一定的英語基礎,但仍超出學習者的理解能力,違背了專業英語學習循序漸進的原則,影響了專業英語教材在教學上的可實踐性。
誤區二:專門用途英語教材強調的是學科內容的全面性和系統性,其教學內容是學科的專業知識。蔡基剛提到真正的ESP教材重點是語言,是培養學習者在特定學科里的語言能力而非傳授學科內容和知識。學科內容只是媒介,學習者通過這個熟悉的媒介提高語言技能,若把學科內容當作教學目標,就不是專門用途英語教學了。
誤區三:教材滿足一切英語愛好者、專業領域技術人員、高校學生的需求。ESP教材的使用對象模糊,并未針對不同使用者的英語水平進行編寫,教材所選取的材料也難以滿足學習者在不同學習階段的需求。
二、ESP教材編寫理論的探討
高質量的教材是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關鍵,教材的設計與編寫影響教學的有效實施。ESP教材的編寫存在盲目性、主觀隨意性,主要是由于編者對ESP教學理論不了解,對ESP教材編寫缺乏理論的指導。其一,編者在編寫前沒有進行科學合理的需求分析;其二,編者沒有考慮教材的真實性;其三,教材只是簡單的紙質課本加MP3,沒有形成立體化。這也是教材編寫的需求分析、真實性和立體化三原則理論。理論指導是教材編寫的基礎,是教材內容和方向的向導,對于教材的編寫具有重要意義。
1. 需求分析
Hutchinson 和Waters提出,以“需求分析”作為教材評價的標準,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習者在學習基礎、學習興趣和學習目的等方面的需求。“需求分析”包括目標需求和學習需求。目標需求指學習者在目標環境中所需要掌握的語言技能;學習需求是指學習者為了實現目標所需要做的。在教材的編寫前,要充分做好以下方面的調研工作:(1)了解學習者現有水平與未來崗位需求水平的差距,根據學生現有英語水平設計課堂任務。(2)分析工作崗位群的語言能力要求和具體工作任務,提煉出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教材編寫的內容源于對目標崗位工作任務的細化和分析。(3)了解學習者最想從ESP教材中獲得什么信息,學習者希望在ESP課堂中得到哪方面的提高。把握學習者學習語言的興趣點,并融入教材編寫中,以增強其學習的自主性。(4)探討如何讓學習者在崗位環境中進行英語交流,以何種方式幫助學習者有效地使用語言。教材的編寫要與教材的教學環境相匹配,不應落后或超越現有的教學環境。學習者是否對材料的滿意取決于編者提供的信息是否符合他們的需求,這種需求由學習者的學習能力、興趣愛好、學習期望等因素決定。因此,編者要以學習者的需求為出發點,考慮學習者的各種需求因素,使得教材的編寫有據可循。
2. 真實性
真實性是ESP教材編寫的關鍵,能極大激發學習者的積極性。Candlin & Edelhoff提出教材的真實性包括:學習目標的真實性、學習任務的真實性、學習環境的真實性、語篇的真實性。目前部分ESP教師已意識語言材料真實性的重要性,也盡量在教學中選取原版的語言素材,但對使用材料的方式則缺乏真實意義。HALL指出,真實性不但體現在材料本身,還體現在對材料的反映。僅僅具有材料的真實性是遠遠不夠的,教材的真實性具體表現在以下方面:(1)目標的真實性:學習者在未來的職業崗位上開展日常活動所需要掌握的語言能力,如描述、討論、提問等都是真實的需求,是ESP的教學目標。(2)任務的真實性:語言學習的內容源于未來職業崗位所開展的各項真實的語言交際活動,學習任務都是具體的、真實的日常工作,如會議接待、商務談判、宴請賓客等。(3)語篇的真實性:學習者使用的學習資料均采用工作崗位中真實的語言材料,并不是教師模擬編寫的。材料應具有時效性和專業性特點,可選用探討當前專業領域的高新技術資料,同時以能體現專業詞匯典型表達方式的資料作為學習材料。(4)環境的真實性:指提供真實的職場活動環境讓學習者去體驗,學習者是真實的交際對象,教師幫助學習者完成語言交際任務。
3. 立體化
ESP教學在真實的語言交際環境中開展,真實性原則決定學習者的學習不應局限于一本紙質教材,應在不同的工作環節,接觸不同形式的語言材料,這就使得教材應具有動態的、多樣化、立體化的特點。ESP教材是集書本、課件、視頻、多媒體、網絡等全方位融合實施教學的媒介。(1)網絡技術的應用。“參考資料鏈接”為學習者開拓廣泛的語言交際環境,學習者同時可獲得最新的專業資訊,ESP的訓練從課堂內延伸課堂外。(2)多媒體技術的應用。通過聲音、圖片、視頻等多媒體技術處理,設計訓練聽、說、讀、寫、譯的平臺,以多樣化形式為學習者提供豐富的內容,學習者可根據自身的情況選擇材料進行語言訓練,這成為自主學習的主要方式。(3)開放、互動的設計。教材的編寫、任務、練習的設計,都應創造開放式的語言學習環境,教與學不受地點與時間的限制,師生間、學生間可開展工作中的互動與交流。
三、ESP教材建設的對策
全面了解專門用途英語教材建設的現狀,正確認識教材編寫原則是探索專門用途英語教材改革的前提。針對教材存在問題,結合ESP教材編寫的需求分析、真實性和立體化基本原則,對教材的建設提出相應對策。
1. ESP與EGP相互滲透融合的分層化教材編寫
針對ESP教材定位不準確、使用對象模糊的問題,可對教材分層化編寫,并將基礎英語與專門用途英語內容相互滲透融合,讓專門用途英語貫穿整個英語學習,改變過去的基礎英語教材和專門用途英語教材在內容上完全獨立的局面。分層化的教材要求編者分三個階段進行教材編寫,按照內容的難易度循序漸進。學習者可根據自身的英語水平,選擇不同階段的教材使用。Krashen提出input hypothesis (輸入假說理論),為分層化的教材編寫提供依據。他認為輸入難度過高或過量的知識會挫敗學習者學習的信心,不利于激發學習者的積極性。理想的語言輸入應略高于學習者原有水平,即(i+1)的理論。
每一階段的內容都提供不同程度的基礎英語和專門用途英語的學習資料,使基礎英語與專門用途英語在內容上相融合,也正滿足學習者在各階段的學習需求,符合“需求分析”的原則。在第一階段,教材以聽、說、讀、寫、譯等方面的交際能力訓練為主,選取與學習者日常生活、學習相關的真實材料,同時逐步滲透少量專業詞匯和簡易語篇,這一階段主要解決基礎英語與專門用途英語的銜接問題。第二階段,教材選取職業崗位的具體工作任務為語言訓練的材料,結合專業內容強化語言技能的訓練,將專門用途英語與基礎英語融為一體,為第三階段的專門用途英語做好準備。第三階段,選取工作崗位中不同文本的原版資料,如報刊、文選、論著等,對學習者在語言應用能力訓練方面提出更高要求,以達到培養學習者在專業領域英語應用能力的目的。
2. 以學習者為中心、以語言訓練為重點的教材編寫
以學習者為中心的ESP教材編寫理念要求編者充分考慮學習者的能力、興趣和學習目的,注重培養學習者在一定學科領域的語言應用能力。這就要求教材需提供學習者可進行語言探究和運用語言的機會。每個階段的教材都是一個完整的工作流程,學習者通過完成一個個真實而有效的交際任務,提高語言綜合應用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如自動化專業英語教材中,要求學習者閱讀一進口設備安裝說明書,完成安裝后,閱讀使用說明書和注意事項學會操作的工作任務。學習者在教師的指引下主動研究語言問題,在執行交際任務過程中,對信息進行搜集、分析和理解,這將有助于培養學習者的學習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此外,教材的練習要給學習者提供具有討論性、探索性的拓展任務,如讓學習者了解這一進口設備在國外的評價如何?常會遇到哪些問題?又將如何解決?這一系列問題不僅能迫使學習者到國外的網站進行了解,接觸“原汁原味”的語言,同時激發學習者積極思考,探索專業知識。
學習者在教學中的期望是提高語言的應用能力,而不是學科知識。因此,每個階段的教材編寫工作都應圍繞語言訓練的要求逐步提高而開展。學科內容只是媒介,教材通過學科主題來呈現特定領域的語言特點,幫助學習者提高專業語言交際能力。首先,編者要全面考慮所選的材料,如題材的比例、語言的難度、學科知識的深淺、編排的順序等。其次,具體考慮各階段的編排,如每個工作任務都著重訓練哪些語言技能,是聽說、讀寫,還是綜合應用;具體解決哪些語言問題,涉及哪些常用的專業詞匯和表達等。教材所提供的語言和技能的訓練應與課程目標相符,但對學科知識的全面性和系統性不做要求,所選擇的材料應反映學科領域的先進成果。
3. 鼓勵多學科教師合作編寫
許多出版社呼吁學科教師積極參與專業英語教材的編寫,并鼓勵英語教師與學科教師共同努力推進專業教材的發展,如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等。出版社的大力支持為專門用途英語教材的編寫與出版提供了有力的平臺。首先,英語教師與專業教師合作編寫。專業教師的加入可以彌補英語教師對學科知識、崗位工作任務不熟悉的缺點,可為教材編寫提供有意義、有內容和有目的的工作任務和真實的語言訓練素材。英語教師了解學習者的學習需求,熟知如何培養學習者語言應用能力的技巧,應負責對語言材料進行整理和編排,對課堂教學和課后練習進行設計。其次,英語教師與計算機網絡學科教師合作。為營造真實的語言交際環境,建議英語教師協助計算機網絡學科教師進行后期的教材編寫,包括制作集聲、圖、視頻一體的多媒體語言訓練軟件,資料鏈接處理和工作場景仿真軟件等,學習者可進行自主的聽說訓練。完全由英語教師獨立編寫的ESP教材往往脫離實際的工作背景,語言表現形式單一、枯燥,鼓勵學科教師與計算機網絡教師積極參與ESP教材的編寫,可做好崗位工作中具體任務的調研和分析工作,共同完成教材的編寫。
ESP教材編者要以提高學習者在特定專業領域的英語應用能力為目標,將需求分析原則、真實性原則、立體化原則貫穿于整個教材編寫的理念中,為學習者提供積極有效的學習材料。教材不再是一本紙質課本加MP3的簡單組合,具有先進教學理念的ESP教材也對教師提出要求,教師不應盲目選用教材,應在評價基礎上選用教材,并提高自身的專業英語教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