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玉華
摘 要:在素質教育的背景之下,教師要將數學課堂生活化,使學生在形象的課堂中輕松地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
關鍵詞:小學數學;生活化;情境;材料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課程內容要貼近學生的生活,有利于學生經驗、思考與探索。”也就是說,新課程改革下的數學課堂要將抽象的課堂形象化,要將與數學知識有關的生活現象引入課堂當中,進而使學生能夠保持長久的學習興趣。
一、創設生活情境,渲染輕松氣氛
生活情境的創設不僅可以將抽象的數學知識形象化,而且,還有助于學生突破學習中的重、難點。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更新教育教學觀念,要有意識地將生活情境引入課堂活動當中,從而為高效課堂的實現打下堅實的基礎。
例如,在教學《整十數加和減整十數》時,為了讓學生經歷整十數加減的過程,也為了減輕學生的課業壓力,在授課的時候,我創設了生活情境,具體如下:元旦將至,媽媽買了40個蘋果,給奶奶家送去了10個,請問,家里還有多少個?在學生思考之后,接著,引導學生再思考,在給奶奶送走之后,媽媽又拿出了10個打算給姥姥送去,請問,在給奶奶和姥姥家都送完之后,家里還有多少個?引導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進行討論,并引導學生走進情境,進而去思考40-10和30-10的結果,這樣的練習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學習活動,而且,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創設有效的生活情境,讓學生在思考中輕松地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
二、選擇生活材料,提高應用能力
在數學教學中,生活材料的選取不僅可以摒棄傳統課堂的呆板、無趣,而且,還可以提高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
例如,在教學《軸對稱圖形》時,為了讓學生能夠更好地體會軸對稱圖形的特征,也為了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在授課的時候,我借助白紙、剪刀等工具,讓學生制作了生活中的一些圖形,如,工行的標志、喜字、蝴蝶等形狀,目的是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感受數學就在我們身邊,同時,也使學生在輕松的環境中大大提高了學習效率。
總之,素質教育下的數學課堂是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課堂,是幫助學生認識數學重要性的課堂。當然,數學知識的掌握也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將課堂生活化則是數學價值實現的重要內容,因此,教師要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促使學生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
參考文獻:
林阿紅.如何讓小學數學課堂生活化[J].教師,2011(12).
(作者單位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特克斯縣第五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