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宏霞
【摘 要】數學學困生是初中階段數學教育中尤為突出的一個群體。數學學困生的成因有多個方面,教師在數學教學中應當有針對性地運用多種對策,幫助學困生走出困境,提高成績。
【關鍵詞】數學學困生 成因 轉化 對策
新課改的推行使初中數學在教學模式、教學手段及教學理念方面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因此初中數學學困生的比例越來越高,他們對數學學習沒有積極性,激不起學習的興趣。在這種狀態下,要提高數學課堂效率是很難的。因此轉化初中數學學困生已成為一個迫在眉睫的問題,本文主要分析初中數學學困生的成因以及轉化的對策。
一、初中階段數學學困生的成因分析
1. 學困生缺乏學習數學的熱情和毅力。與小學階段的學習相比,初中數學難度加深。有的學生適應性差,表現出學習情感脆弱、意志不夠堅強,在學習中,遇到困難和挫折就退縮,甚至失去信心。主要表現在學習有困難,看書不懂、答題不會。越不想學,成績就越差,越差就越不想學,導致惡性循環,學習成績下降。
2. 學困生學習方法不當、自學能力差。學習方法不當導致學生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卻不能掌握所學內容,在數學學習中基本概念、定理模糊不清。自學能力差導致不能找出問題的重點與難點,閱讀程度慢且容易受外界干擾,學習被動。作業練習馬虎應付,遇難不究、不問,甚至早讀早早到校抄襲了事,解題過程雜亂,沒有邏輯性。
3. 基礎不扎實。這些數學學困生在小學的時候數學基礎就很差,在數學運算方面速度慢、準確度低,不會用簡便方法計算,還有的學生甚至連四則混合運算都搞不清,經常出現一些低級錯誤。這些學生在基礎知識方面不過關,應該記住的沒有記住,應該掌握的沒有掌握好,也沒有培養其相應的數學思維能力,這樣的學生在沒有進入初中時就已經成了學困生。
4. 學生生理和心理變化。從心理學角度來看,初中學生的年齡大都在13歲左右,這個年齡正是具體思維向抽象思維轉化的階段,一些學生還不適應這個變化,也慢慢地跟不上數學要求,從而成為學困生。
5. 教師方面的因素。當前升學考試競爭激烈,知識本位、智力第一的教育思想仍支配著數學教學,有的教師教學觀念陳舊,只重視知識的傳授,忽視了學法指導。
6. 家庭因素。在農村中學,由于各種原因家長大部分素質較低,管理子女的學習狀況只是問有無作業,主動來校了解子女讀書情況的不多;有的重男輕女的思想特別嚴重,甚至極個別的家長反對子女上學,認為打工掙錢才有用等等。這些現象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子女的情緒,讀書無動力、無壓力、無監督,再加上學生的惰性和好玩的特點,學習更得不到鞏固,因此這些學生的數學成績直線下降,越來越差。
二、轉化數學學困生的對策
1. 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促進學困生的轉化。學習動機是學習活動的內在動力。學生一旦有了良好的學習動機,就會產生巨大的動力,就會克服困難、戰勝困難、努力學習。創設愉悅的學習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用激勵性語言評價學生活動,分層教學,分別要求,降低作業的難度,作業分選作與必作題,控制考試的梯度,均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2. 關愛學困生,幫助學困生克服學習上的困難。對于學困生,幫助他們彌補知識上的缺陷,指導學習方法,讓他們跟上教學的步伐是轉困的重要策略之一,教師可以通過結對幫扶、小組互助、教師面輔等形式給他們補缺補差。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對學困生做到“四優先”,即“優先提問,優先質疑,優先批改作業,優先輔導”。這不僅幫助學困生學習,而且有利于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3. 加強抽象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針對學困生抽象邏輯思維能力不適應數學學習的問題,從初一代數教學開始就加強抽象邏輯能力訓練,始終把教學過程設計成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探求知識的過程。課堂上,面對發現、提出、分析、解決問題四個階段或更小的“問題”科學地有效地針對性地設計為一個小循環(誘導、自學、討論、交流、反饋、激勵這一循環),這樣學生不僅學會了知識,還學到了數學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培養了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為進一步學習奠定較好的基礎。
4. 讓學困生學會學習。有一部分學困生在數學上費功夫不少,但學習成績總不理想,這是學習不適應性的重要表現之一。教師要加強對他們的學習指導,教給他們學習數學的基本方法與技能,樹立正確的數學學習觀念,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知識的能力,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掌握數學思維方法,提高數學成績。
5. 學會賞識“學困生”。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往往會承受更多來自學校和家庭的批評甚至歧視,在同學關系中也往往處于“弱勢地位”,這會使他們產生精神壓力,有些學生可能因此自暴自棄,逐漸演變成“品學兼劣”的學生,成為家庭的隱憂、社會的隱患。“賞識引導成功,抱怨導致失敗。”作為教師首先應該去掉“有色眼鏡”,尊重學生的人格,保護他們的自尊心,熱忱地去發現他們在為人處世、學習生活等方面所表現出來的優點和進步,看到優點就表揚,發現長處就扶持,有了進步就鼓勵。學生在誠摯而又恰如其分的表揚、扶持和鼓勵中他們的自尊、自信和自強心才能逐漸調動起來,在榮譽感與成功體驗中發現自我價值,激發奮進的動力。
6. 樹立榜樣,讓學困生體驗成功的喜悅。學困生都缺乏競爭精神,這是因為他們心理存在障礙,覺得自己能力差,不相信自己能成功。數學教師要幫助學生克服心理障礙,增強自信心,在學困生中樹立榜樣,把進步較快的學困生樹立為典范,讓學困生看到只要積極努力,自己同樣可以取得優異的成績,激勵其他的學困生積極進取,樹立自信心。
總之,數學學困生轉化工作是一項長期的、艱巨的任務。作為初中數學教師要善于運用多種教學方法,有針對性地對學困生進行幫助和鼓勵,激發學困生的學習興趣,為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全面推進素質教育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