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英
摘 要:“面向每一個學生,面向每一個學生的未來,面向每一個學生的發展”是教育永恒的話題。作為學生中的一個特殊群體——“學困生”,我們教師不能放棄,應該用愛心點化,為“學困生”營造一個和諧、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使“學困生”樹立自信,學會求知,學會共處,學會做人。
關鍵詞:“學困生”;關愛;英語
在現行的英語教育中,每個年級、班級都不同程度存在著“學困生”,這是一個十分普遍的現象,是一個應引起廣大教育工作者反省和注意解決的問題。“學困生”的轉化工作在教育工作中是一個重點,也是一個難點,而如何做好“學困生”的轉化工作,一直是教學工作中一個永遠探索不盡的課題。
我們常把學生比作是早晨的太陽,那么“學困生”可能就是遲升的朝陽。比起其他學生,他們更需要教師的細心呵護,關懷體貼,理解尊重,諄諄誘導,我們“要小心得像對待一朵玫瑰花上顫動欲墜的露珠。”作為一個教師,有責任、有義務,也應該有能力幫助教育好這些“學困生”,使他們也能和其他學生一樣健康、快樂地成長,展現自己獨特的風采。如何使“學困生”轉化為合格的學生呢,我認為要從各方面給他們足夠的愛。
一、教師的愛
“愛是開啟孩子心靈之門的鑰匙。”我們教師要和他們談心交朋友,縮短師生之間的距離。愛護每一位“學困生”,做到不歧視、不鄙棄,保護學困生的自尊心。要善于引導“學困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哪怕他們只有微小的進步,都要及時給予鼓勵和表揚,變學習壓力為學習動力,例如,課堂上學生回答問題后,教師應多給予鼓勵性語言和掌聲,如回答正確,則給予積極肯定,如回答錯誤,也不要一棍子打死,完全否定他們的答案,更不要責罵,而應真誠地、面帶微笑地說:I dont think you are right.Thank you all the same.只有這樣,他們才會對你所教學科產生興趣,并樂意接受你的教育。學生特別是一些“學困生”,教師給他們一滴水,他們心底就會涌出愛的清泉,源源不絕。
二、同學的愛
在自主學習活動中把“學困生”融入各個學習小組,使他們享受到班集體的溫暖。此外,我們還要注意營造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促進學生之間的合作。也可以開展“一幫一”的學習競賽,讓學優生做教師的小助手幫助“學困生”,課外一起讀書,一起做作業,一起參加活動,學優生負責指導“學困生”的學習、輔導作業,檢查各項作業的完成情況等。班里各個“一幫一”小組以每學月為一個小段進行比賽、評比。對哪個小組有進步的教師進行通報表揚獎勵。期末進行總結,用“積分卡”給予獎勵,這些“積分卡”可以到總務處換取獎品。實踐表明,讓學生輔導學生的做法具有顯著的“雙贏”效果,不僅促使學困生獲得明顯進步,而且促使學優生不斷提高。更重要的是,他們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在互相學習中被充分地激發起來。
三、家庭的愛
“學困生”的形成與家庭密切相關,在對近幾年我校許多“學困生”的家庭情況調查中,“學困生”被疏于管教,或被過度溺愛的情況很明顯,導致他們在學習上怕吃苦,缺乏耐心、恒心和毅力。英語是一門語言,要進行聽、說、讀、寫四個方面的大量訓練,沒有家長的積極配合“學困生”很難完成學習任務。所以我利用家長會以及家長來訪、打電話、一線通等手段與家長聯系,告訴他們孩子的思想和學習情況,請他們多給孩子一些愛,關心孩子的學習和生活,給學生一個愉快的學習環境,爭取與他們合作,督促孩子做作業、聽磁帶、背課文、默寫單詞等。共同督促和引導“學困生”盡快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而不是只圖一時之快,向家長吐苦水、告大狀,歷數“學困生”的不是,激發家長和子女間的矛盾,影響學校與家庭共同教育“學困生”的效果。
“學困生”的轉化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決不是短期行為就能收效明顯。教師應該對“學困生”充滿關愛、信任與期望,不能對他們漠不關心,任其發展。點化“學困生”需要用愛心去澆灌,用耐心去教導,常抓不懈,不厭其煩地接觸他們,關心他們,愛護和幫助他們。只要我們每一位教師無私地傾注愛心,努力為“學困生”創造條件,必將有“一份耕耘一份收獲”的效果,使他們揚起理想的風帆,茁壯成長。
參考文獻:
[1]范蘇.賞識是培養學困生的重要途徑[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08(03).
[2]韓立福.新課程教師科研行動指要.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05-01.
[3]邵瑞珍.教育心理學.上海教育出版社,1988-04.
(作者單位 南京市棲霞區實驗小學)
·編輯 魯翠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