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君芳
摘 要:教育要改革,課堂要改革。什么樣的課堂是實效的,是充分發展了學生知識與能力的課堂,不是表演課,不是作秀課,真正的課堂應該是貫穿于我們日常的教學生活中的真實的課堂,是在已考察了學生情況后因材施教適應學生的課堂。
關鍵詞:高效;真實;日常;電子信息技術
關于課堂改革的爭論與實行一直在如火如荼地開展,首先是教材的改革大戰,北師大版,人教版,湘教版,鄂教版……爭奇斗艷,大放異彩,然后是教法學法的改革,關于高效課堂的改革也不斷深化。
在教育的這場改革中,我們教師也在馬不停蹄,先是適應不同的教材版本,后來是高效課堂的改革,電子化教學的改革,導學案的設計,接著又有“課內比教學,課外訪萬家”……實在是活動太多,不能一一而舉。
作為一個新時代的教師,我們必須適應時代的要求,與時俱進,更新知識,更新觀念。這是毫無疑問的,在這些轟轟烈烈的活動中,我突然想問自己,以前的教學這些難道都沒有做嗎?我沒有想進行高效課堂教學嗎?我沒有去家訪嗎?沒有認真備課嗎?不然為什么要開展這些活動呢?
在課堂改革學習的過程中,我有幸走出去向專家、同行學習,見識了許多優秀教育的案例,杜郎口中學、北川中學、江漢二橋中學……學校同時也請了專家學者來校指導。在各種不同的聲音中,我突然發覺,找不到真正的課堂該是如何了,有了一種邯鄲學步的感覺。
三三六模式、一二四模式……太多的模式讓我眼花繚亂,不知道哪樣是適合的,不是說教無定法嗎?為什么一定要整成一個什么模式?不同的教材,不同的課型,不同的環境,不同的老師,不同的對象,就應該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現在的課每節就是討論,好像不討論的課就不是好課,不合作的課就沒有生機,相反獨立思考倒很少了,孩子上課都不獨立思考,都在下課走路的時候思考嗎?是不是開放的課堂就一定要摒棄傳統,嘰嘰喳喳就一定是好課的模樣?
【案例1】有一次聽公開課,突然停了電,領導靈機一動去搬發電機,換下節課上吧。要是不是公開課,這節課怎么辦?要是一天都不來電,這節課還上不上?我們從傳統教學走進了另一個誤區,好像什么都是電子化,好像沒有電子化的課就不是一堂好課。
【案例2】荊州一個專家來隨堂聽我講課,課講完了,專家有點遺憾說,本來是想聽一節原生態的課,沒成想,農村的電子化進程也很快。難道原生態的課堂就是拒絕現代的電子教育技術的?難道粉筆加黑板就是原生態?
【案例3】我一個同事出去聽課回來后氣鼓鼓的,問他怎么回事,她說講課老師應付他們,上的一點不好。上課首先竟然是處理昨天的作業,最后下課竟然沒講完。我笑笑說,我們不是天天都這樣嗎?她說,這可是公開課呀!我不明白,公開的課堂一定要弄成做作的表演嗎?也許我們見了太多的作秀,都忘記了真正的課堂了,而真正的課堂好像無法見人了。我們平常在面對學生的時候,難道上的都是無法見人的課?
這是一個躁動的時代,而教育是沉著用心的等待花開。想在課堂有限的時間里給孩子更多,我們需要不斷的探索。而真正的課堂就應該是原汁原味的。不一定好看,但是卻很有營養。
該用什么教具,適合用什么方法,因地制宜,真實的課堂才是我們需要的課堂。
就像魏書生所說,搞好一次活動容易,常規教學困難。活動時間有限,常規教學時間很長。上好每天的課,用心教好每個學生,每天如是,比做好一次活動更重要。
真正的課堂應該是穿在我們日常教學中真實的課堂,是在以考察了學生情況后因材施教適應學生的課堂。還課堂以原色,還教育以原色。
(作者單位 湖北省洪湖市第十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