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忠
(山西大學商務學院 山西太原 030031)
獨立學院體育課內外一體化現狀調查與分析①
——以山西大學商務學院為例
劉海忠
(山西大學商務學院 山西太原 030031)
該文通過數理統計法,邏輯分析法,文獻資料法和問卷調查法,針對獨立學院大學生體育課課內外一體化現狀及其影響因素進行研究調查,并以此提出相應改善的建議。最終得出以下結論:(1)調查顯示絕大部分大學生課余活動中參與體育鍛煉的時間較少,與其課上所學內容相關性不強,還有小部分大學生課余時間幾乎不參加體育活動,只有極小部分大學生能夠達到課內外一體化,將課余活動與課上所學內容緊密相連。(2)影響獨立學院大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因素有:生活方式,課程壓力大,體育場地、設施、器材的不足,娛樂方式的多樣化,校內體育競賽的帶動性等。(3)在現有的體育設施條件下,可以通過教學改善及豐富體育競賽活動對獨立學院大學生課內外一體化現狀進行積極的干預,并可有效的拓展體育教學的空間,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習慣,確立終身體育思想和豐富校園體育文化都有重要作用。
獨立學院 體育課 課內外一體化 現狀
我國獨立學院的優勢在于管理機制與教學改革的創新,一直堅持著教學管理機制上的不斷改變。在獨立學院的教學變革中,由于體育課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科目,因此其教學改革應當首當其沖。然而目前的現實情況卻是獨立學院的體育課程內容并不能真正滿足學生的需要,強制性體育課堂教學要求的每周100min根本不能實現獨立學院體育課的課程目標,而且課外體育鍛煉和訓練基本處于自發而無序的混亂狀態。為了改變這一現狀,真正將獨立學院體育課內課外有機結合起來,構建一種全新的體育課內外一體化的教學模式顯得尤為重要。
1.1 課內外一體化的概念界定
所謂“體育課內外一體化”就是指體育課程課堂教學與課余鍛煉相互配合,共同完成獨立學院體育的目標任務。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其顯著特點是將體育課程概念擴大化,使課內教學向課外縱向延伸,體現課程教育的延續效益。
1.2 研究對象
見表1。

表1 問卷發放和回收的情況
以山西大學商務學院為研究對象,分層、隨機抽取100人為調查對象,發放問卷100份,收回問卷92份,回收率為92%,有效問卷86份。有效問卷率為93.5%。
1.3 研究方法介紹
該文采用問卷調查法、邏輯分析法、文獻資料法、數理統計法等多種方法。其中問卷調查法是對實施此模式班級的學生發放問卷,發放100份,收回92份,有效問卷86份,有效率93.5%,對我院大學生參與課內外體育鍛煉的情況、興趣等方面進行了調查研究。
2.1 獨立學院大學生參加課內外活動的現狀
由于課內學時學分的要求,獨立學院學生在課內的體育鍛煉中基本都表現良好,絕大部分可以保證出勤率以及考試的通過,但其參與體育活動的目的主要在于完成學業,考試及格以及完成課內所需學分,積極自主的參與到體育活動的人數只占極少部分。
決定獨立學院大學生的參與課外體育活動的情況的主要因素有兩個:體育競賽的開展和考試成績的及格率。據調查,我院大學生課外體育活動主要以籃球、乒乓球、羽毛球等一些學校內有體育競賽的項目,其次是空竹,足球等一些通過考試需要課后練習的體育項目,只有極少部分人會在課后參與到田徑、武術、健身秧歌等體育活動之中,說明我院課外體育活動的管理與組織仍存在一定的問題。
2.2 影響獨立學院大學生參與課內外體育活動的因素
見圖1。

圖1 影響獨立學院大學生參與課內外體育活動的因素

表2 不同年級在不同專業間參加課外體育鍛煉的比較
根據問卷可知,影響獨立學院大學生參與課內外體育活動的積極性與性別,學習壓力,就業壓力,課余時間,場地設施等關系密切。
2.3 不同群體大學生參與課內外體育活動情況的比較
2.3.1 不同性別在不同體育項目間的比較
通過問卷發現,由于男、女在生理上的差別,他們愛好的運動有很多差異。男生比較感興趣的項目依次是:小球、大球、武術。女生比較感興趣的項目依次是:體育舞蹈、健美操、小球。女生中,對小球非常感興趣的占26.9%,對健美操非常感興趣的占29.8%,對體育舞蹈非常感興趣的占34.2%;男生中,對小球非常感興趣的占37.7%,對大球非常感興趣的占32.3%,對武術非常感興趣的占25.3%,技術性強、比較枯燥的田徑、體操、達標項目、男女生都不喜歡。
2.3.2 不同年級在不同專業間參加課內外體育鍛煉情況的比較
根據表2可知,一年級中,理科類參加課內外體育鍛煉的占28.8%;文科類參加課內外體育鍛煉的占20.6%;藝術類參加課內外體育鍛煉的占9.8%;體育類參加課內外體育鍛煉的占40.8%,二年級中,理科類參加課內外體育鍛煉的占20.5%;文科類參加課內外體育鍛煉的占12.4%;藝術類參加課內外體育鍛煉的占4.6%;體育類參加課內外體育鍛煉的占62.5%,說明不同年級與參與課內外體育活動成負相關關系,隨著年級的增高,大學生參與課內外體育活動的興趣與積極性除了體育類學生外都有所下降。
3.1 獨立學院的體育教師加強理論研究
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對實施這一教學模式的每個環節進行深入研究,提供理論成果,形成濃厚的理論氛圍。
3.2 獨立學院要加強宏觀管理,形成共管齊抓的局面
充分發揮學校教務處、學工部、校團委、校學生會以及其他體育社團的作用,形成一個綜合組織對體育課內外一體化進行管理和指導。
3.3 整合學校的體育資源,提高獨立學院體育資源的利用率和利用價值
獨立學院應當盡量整合自身的體育資源,不斷提高體育資源使用利用率。并且進一步加強自身體育師資隊伍、場地、器材等軟硬件的組織與管理,為教學模式的開展提供基礎和保障。
3.4 多開展各種形式的體育競賽,努力擴大學生的參與面
獨立學院應當多開展各種形式的體育競賽,比如:籃球、足球、排球、健美操等,努力擴大學生的參與面,提高學生們的興趣。
3.5 現有的體育課評價體系重新制定
獨立學院應當改革原有額評價指標體系,改變只注重學生的身體基本素質與體育基本技術這樣的評價體系,應當增加學生的課內外綜合表現的成績,并加大平時表現在體育成績中所占的比重。
[1]劉健,張鋒,胡義忠,等.山東教育學院實施俱樂部制體育教學發展模式研究[J].山東教育學院學報,2008(2):17-19.
[2]李小莉.普通獨立學院實施體育課內外一體化教學模式的探討[J].河南教育學院學報,2010(2):83-84+87.
[3]吳俊心.山西師大體育課內外一體化教學形式探索[J].山西師大體育學院學報,2005(20):3.
[4]陳堅華,莫飛.我國部分獨立學院實施俱樂部制體育課內外一體化學習評價體系研究[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6(40):11-16.
[5]吳立柱,司鵬巧.普通獨立學院“課內外一體化”課外體育活動管理模式研究[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07(3):115-118.
G807.4
A
2095-2813(2014)12(a)-0054-02
山西大學商務學院院級課題“體質健康達標檢測系統”的階段性研究成果,課題編號:2012045。
劉海忠(1978,6—),男,山西省太原市,講師,研究生,研究方向:大學生體質健康研究、球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