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慧
(成都信息工程學院銀杏酒店管理學院 四川成都 611743)
四川省獨立學院大學生運動鍛煉習慣的淺析
趙慧
(成都信息工程學院銀杏酒店管理學院 四川成都 611743)
針對目前大學生運動鍛煉習慣難以養成問題,對既往“鍛煉習慣”的概念、判斷標準、養成機制、促成條件、制約因素、養成策略等方面的研究進行系統梳理,以現代養成教育理論為依據,探討青少年鍛煉習慣養成的機制和影響因素,旨在為促使四川省獨立學院大學生鍛煉習慣的養成提供理論依據。
獨立學院 大學生 運動鍛煉
習慣就是把信念變為習性,把思想轉化為行為。運動鍛煉習慣就是指人們在健身實踐中逐步形成的,比較穩定的身體鍛煉行為。它是“主動、自覺地以體育運動為健身手段的有一定規律的生活行為”或“比較穩定、自覺的身體鍛煉行為”。
2.1 運動鍛煉習慣形成的心理原因
體育習慣的形成來源于良好動機的建立,動機來源于需要,需要又來源于認識。人們對運動鍛煉的認識是有發展過程的,從心理學角度看,是“經過反復練習逐漸養成的不需要意志努力和監督的自動化行為模式”;它主要是人產生運動鍛煉愿望的動機。
2.2 運動鍛煉習慣形成的環境原因
運動鍛煉習慣養成的環境主要是指所處鍛煉環境的條件和體育氛圍。從家庭層面上看,主要指父母、兄弟姊妹的鍛煉習慣及其對參與鍛煉的態度、家庭的生活生存環境等;從學校層面來看,主要包括施教者的素質、運動場所和器械的便利,體育社團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團體中精英人物的人格魅力,同學、老師參與鍛煉的積極性,學校領導和老師對待運動鍛煉的態度等;從社會層面上看,主要指傳統的體育文化、風俗習慣、社會的經濟發展狀況,榜樣的力量,鍛煉資源的可利用性,鍛煉費用問題等。
該文研究隨機抽取了成都信息工程學院銀杏酒店管理學院、四川大學錦城學院、成都文理學院、電子科大成都學院、四川師范大學成都學院等共1500名大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回收答卷1347份,篩除無效問卷后,回收有效答卷1242份,有效率為92.2%,其中男大學生876人,女大學生366人;該研究運用SPSS 10.0對數據進行統計和分析。

表1 每周參加課外運動鍛煉次數和時間分布(%)

表2 四川省獨立學院大學生鍛煉狀況一覽(%)

表3 不經常參加課外運動鍛煉活動的主要原因(%)(任選6項)
通過調查可以看出:大多數(75.5%)男大學生,(32.6%)女大學生對體育活動有興趣;從調查中得知大多數大學生參加體育活動的次數偏低,女生尤為明顯。很多人只是通過學校安排的體育課或者課外活動參加運動鍛煉,而在課余時間自覺參與運動鍛煉活動的人相當少。而女生更偏重于羽毛球、乒乓球、健身操等運動強度小,室內的運動項目。
通過表1可以看出,獨立學院大學生每周活動時間集中在1~2次,而21%的學生一次也沒參加課外運動鍛煉:每次參加活動時間分配上20min以上的占到多數(65.5%),但活動時間低于10min的也有(15.1%)。作為運動鍛煉習慣的養成明顯鍛煉時間不足,運動強度也不能保障。
通過表2看出,47.6%的大學生處于無規律或沒有運動鍛煉狀態;而僅有10.8%的大學生有著規律的運動鍛煉。而且男生和女生在鍛煉狀況上有著明顯的差異。不懂得休息與恢復,也就不懂得怎樣去健身。這表明大學生體育知識的匱乏。調查中你是否給自己制訂運動鍛煉目標和計劃,女生要明顯高于男生,但在長時間堅持上男生要高于女生。數據表明:男生的對運動鍛煉有關的知識要高于女生,在運動鍛煉中女生在熱情上明顯低于男生;男生運動鍛煉往往是情緒支持,能深層次地理解運動鍛煉的健身、健美、樂趣,形成良好的鍛煉習慣。而女生在鍛煉中存在很大的功利性,運動鍛煉健身,為今后能更好的工作等并非她們的主要選擇。
調查表明,獨立學院大學生能否持久進行運動鍛煉,主要在于認知能力和自信心、學院的學科特點、學校的體育文化氛圍的熏陶、個體的內在需要;運動鍛煉習慣的形成在于外部誘因(環境因素)產生的動機,而動機對于對運動鍛煉習慣形成的影響是通過動機強度的大小和資格效能感的高低實現。參加成就活動動機的大小取決于參與者的成就感;調查中顯示:認為自己運動能力如何,強15.7%;一般63.4%;弱20.9%;可以看出普通高校大學生的成就需求不高,動機強度不大。調查中還表明大部分學生不會科學的進行運動鍛煉,不懂運動保護,受傷事故頻繁,得不到運動后的良好體驗。從而造成了大學生運動鍛煉習慣形成方面動機不強,自我效能感低,對運動鍛煉表現出意志力和持久力較弱。這些都是影響運動鍛煉習慣形成的最大因素。
通過表3可以看出,獨立學院大學專業課多壓力大,就業壓力大,社會交往多,占據了大部分時間,不能保障充足的時間進行有規律的運動鍛煉;每天忙于應付英語四、六級考試,計算機等級考試等各類等級、資格證考試,沒有運動鍛煉的情緒。缺少恒心和堅持運動鍛煉的能力制約著大學生運動鍛煉習慣的形成。這再次證明個性因素決定著運動鍛煉習慣的形成。缺少場地器材和設施成為次要因素。個人即使有了鍛煉的欲望而沒有運動伙伴而怕人譏笑而不產生行動。因而也沒有營造出好的鍛煉氛圍。表中還顯示,天氣因素也是大學生不能經常鍛煉的原因。缺乏科學的鍛煉知識、無人指導也是影響因素之一。
四川省獨立學院大學生對體育活動相對積極,但鍛煉習慣形成不理想,對運動鍛煉知識缺失比較嚴重,總體鍛煉狀況不容樂觀。學生中普遍存缺乏鍛煉興趣、技能低下、缺少吃苦精神,只看眼前效益。建議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通過環境氛圍促進運動鍛煉習慣的養成。建設良好的運動鍛煉環境,營造良好的運動鍛煉氛圍,促進運動鍛煉意識的形成。加強學校體育文化的建設,加大體育教師對運動鍛煉的引導,形成正確的導向的校園體育精神,引導學生自主鍛煉、自覺鍛煉的意識。
(2)加強學生自律促進鍛煉習慣的養成。重點在于引導學生建立良好的信念,形成鍛煉意識、興趣和積極的態度及有效的自律行為。
[1]楊旭峰.從高校體育到終身體育的思考[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07(4):19-21.
[2]梁年風.試論學校體育與終身體育銜接的教學途徑[J].體育科技,2000(1):69-71.
[3]李永平,陳明利.析學校體育與終身體育的教育銜接問題[J].體育學刊,2000(2):63-64.
[4]陳琦.從終身體育思想審視我國學校體育的改革與發展[J].體育科學,2004,24(1):40-43.
[5]許莉.終身體育理念下高師體育教學改革的思考與探索[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32(3):417-420.
[6]李曉芳.從終身體育教育觀審視我國高校體育生活化發展趨勢[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23(4):99-102.
G806
A
2095-2813(2014)12(a)-014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