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敏 曾麗萍
(吉首大學體育科學學院 湖南吉首 416000)
博弈視角下廣東民運會與全國民運會競賽項目設置的分析①
向敏 曾麗萍
(吉首大學體育科學學院 湖南吉首 416000)
文章對廣東省民運會競賽項目設置和全國民運會競賽項目設置的歷史演變進行了對比分析,從博弈論的角度闡釋廣東省民運會競賽項目設置與全國民運會競賽項目設置的博弈關系;認為廣東省民運會跟全國民運會的競賽項目設置從根本上講,都是沿著以民族特色為主體,不斷完善競賽規則,從中得出了廣東省民運會競賽項目設置是按照全國民運會競賽項目設置為主體而擴展的;從博弈均衡的角度得出了關于廣東省民運會競賽項目設置與全國民運會競賽項目設置的啟示。
博弈論 廣東省民運會 競賽項目設置 全國民運會
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是在1953年舉辦的全國民族形式體育表演和競賽大會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該項賽事以其民族性、廣泛性和業余性等特色,成為全國較有影響的大型綜合性體育運動會,廣東省少數民族運動會也受此影響,1995年開展了第一屆少數民族運動會,第二屆之后形成了每4年一屆的定制,至今已開展了四屆。運動會項目的設置是競賽組織最重要的工作,也是保證運動會正常開展的重要基礎。縱觀廣東省少數民族運動會項目的設置與全國少數民族運動會項目的設置,其中隱含著什么樣的規律?從中我們可以得到怎樣的啟示?這些都是我們在思考少數民族運動會項目設置時必須把握的基本問題。
1.1 第一屆廣東省民運會競賽項目的設置
1995年廣東省參加了第五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并在武術、摔跤、搶花炮取得良好的成績。繼而1995年7月,廣東省第一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在廣州市舉行,共有來自全省24個民族的13個代表團676名人員參加了毽球、射弩、打陀螺、武術、搶花炮等5個競賽項目和草席舞等9個表演項目的角逐。從比賽項目的設置上,廣東省民運會向全國民族運動會靠攏。
1.2 第二屆廣東省民運會競賽項目的設置
2002年10月,廣東省第二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在清遠市舉行,共有廣州、深圳等23個民族的10個代表團近1000人參加。4年一屆的全省民族運動會也從此形成定制。這一屆民運會在上一屆民運會項目基礎上增加了四個競賽項目,是跟隨全國民運會競賽項目而設置的,這對于少數民族人口有127萬人的廣東省來說,在對于競賽項目設置上應該大力挖掘、整理、完善、發展本省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 弘揚廣東省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文化, 促進民族團結和社會和諧,突出本省的民族特色。
1.3 第三屆至第四屆廣東省民運會競賽項目的設置
2006年12月,廣東省第三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再次在清遠市舉行,2010年9月,廣東省第四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在韶關市舉行,在競賽項目設置上廣東省有明顯的提高,從第二屆的9項競技項目增設到12項競技項目,同時增設了本省的優勢項目,廣東省民運會的項目設置呈現出一個上升趨勢,項目的增多顯示出廣東省雖然在開展民運會的時間上短,屆次少,但在短時間內越來越趨向多樣化和規范化,促進了各少數民族相互了解、相互學習、相互交流,增進友誼、增強團結的重要載體。
從表1可以看出,雖然廣東省開展民運會時間相對來說比較遲,但在比賽的項目設置上, 正逐步向全國民運會靠攏, 且比賽項目數量逐屆增多。從廣東省第一屆民運會關聯度達46%,幾乎接近全國民運會項目設置一半,由此得出,在全國開展民運會時,廣東省就民運會項目設置方面開始慢慢積累全國民運會的經驗,從各個方面獲取相關資料,為本省民運會的開展打下基礎。第二屆之后,廣東省民運會競賽項目設置上關聯度越來越高,這表明,廣東省在項目設置上也已經跟上全國競賽項目設置的步伐,在全國少數民運會上開始為本省創造更有優勢的比賽項目。
3.1 博弈的主體
博弈又被稱為對策,是研究具有斗爭和競爭性質現象的理論和方法,其核心是制勝規律,博弈主體是指在一場競賽或博弈中,每一個有決策權的參與者。從上述民運會來看,如果把各個參加民運會的代表隊看成一個主體,那么,每個代表對都是博弈的主體,整個競賽運動由博弈的主體、博弈的策略與博弈的效益三個層次所構成,換句話說,競賽運動的對抗主要是進行這三個層次的對抗。
3.2 博弈的策略
博弈策略是指每個博弈方在進行決策時可以選擇的方法、做法,博弈策略的成功運用須依賴一定的環境、條件,在一定的博弈框架中進行。假如我們將一個省任意選擇兩個策略,姑且稱“策略A”和“策略B”,如果在任何情況下(不管對手如何出招)他選擇策略A總是比選擇策略B更合適,那么他就會認為策略A相對于策略B來說是一個更“好”的策略(策略A稱優勢策略),而策略B就是相對于策略A的一個更“壞”的策略(策略B劣勢策略)。在博弈論術語中,優勢策略與劣勢策略之間,各省參加民運會都想選擇策略A,就會出現以下幾種結果:第一種,每個省必須推斷前幾屆與其他省參與下來的動向,并據此盤算本省當前的最佳行動,對本省參與的有把握項目,精確練習,穩保第一,拿更多的金牌,這種策略是最佳選擇;第二種策略如果主體的目標是為了傳承省內民族特色體育項目、體育文化,那么應該選擇對本省特色體育項目進行保護;第三種是走比較平穩的、均衡策略,不僅要在全國民運會中取得好成績,而且傳承和發展省內特色體育項目。
3.3 博弈的效益
面對重重迷霧,博弈論怎樣著手分析解決問題,怎樣為現實歸納求出最優解?從而為理論指導實踐提供可能性呢?怎樣達到博弈最好的效益呢?假定雙方在省民運會項目的設置與全國民運會項目設置的關聯度高民族性低的情況下得益,主體可以選擇主體省民運會項目的設置的關聯度民族性,但彼此不知道其他主體在省運會項目設置與全國民運會項目設置的關聯度民族性,可采用博弈模型來進行深入的分析。如表2參賽主體A,參賽主體B,各隊以贏得金牌為目標,以優勢項目為主要獲得最大最多的效益為目的;(1)在主體A關聯度高民族性低,主體B關聯度低民族性高的情況下,主體A獲金牌概率大;(2)主體A關聯度低民族性高主體B關聯度高民族性低的情況下,主體B獲金牌概率大;(3)主體A主體B關聯度高民族性低的情況下,拿金牌的概率是相等的;(4)主體A、主體B關聯度低民族性高的情況下,雙方都難以輕松拿到金牌。
我們知道a>b>c。從表2中可以明顯看出博弈主體關聯度的高低與比賽成績有明顯的關系,博弈的主體與主體之間關聯度的比較可以預測到主體在參賽中能不能取得好成績,這就是博弈視角下產生的預期效益。

表1 廣東民運會競賽項目設置與全國民運會競賽項目設置對比

表2 博弈矩陣表
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一個不可或缺的部分, 對其進行保護和傳承是我們不可推卸的歷史責任。通過以上廣東省民運會與全國民運會比賽項目分析與比較可以看出,廣東省雖然開展民運會的時間比較遲,但廣東省部分競技項目、特別是表演項目都有較大的優勢,扶持和抓好這些優勢項目,同時讓具有潛力的本省特色項目得以有效發展,能給本省在參加全國民運會中更好的獲得雙贏的機會,更能促進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的發展。
[1] 張曉林.廣東省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發展狀況的研究[J].廣東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07(12):61-63.
[2] 王桂忠,沈茂金,邱世亮.廣東省少數民族地區學校利用民族傳統體育資源實施素質教育探討[J].韶關學院學報,2004,25(3):93-96.
[3] 宋迪濤,龍佩林.全國民運會項目設置的歷史演變與發展研究[J].浙江體育學院,2012,2(34):20-21.
G812.2
A
2095-2813(2014)12(a)-0222-02
向敏(1989—),女,湖南永順人,在讀研究生,研究方向:體育教學與民族體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