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強峰 上官戎
(湖南師范大學體育教學部 湖南長沙 410081)
高年級大學生體質健康促進模式研究①
張強峰 上官戎
(湖南師范大學體育教學部 湖南長沙 410081)
該研究通過分析大學生體質狀況,結合前人研究成果,提出了全新的高年級大學生體質健康促進模式,并闡述了該模式的創新點和基本原則,為遏制高年級大學生體質下降趨勢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高年級大學生 體質 健康促進 模式 研究
大學生體質狀況逐年下降,形式咄咄逼人,大學高年級不再開設體育課,高年級大學生的體質狀況更加令人擔憂。目前深入開展體育教學方法、手段的科學化研究,改變我國學生體質欠佳的狀況,使之適應于新時期社會現代化建設的發展需要,成為我國學校體育工作者的一致呼聲。該文通過分析大學生體質狀況,結合高年級大學生體育鍛煉的實際情況,提出適合高年級大學生體質健康促進模式,這對遏制高年級大學生體質下降趨勢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教育部關于2010年全國學生體質與健康調研結果公告顯示:大學生體質狀況下降的趨勢非常嚴峻,身體形態方面,我國城鄉學生的身高、體重和胸圍等生長發育水平繼續呈現增長趨勢;身體素質方面,19~22歲城市男生、鄉村男生立定跳遠成績分別平均下降1.29、0.23cm,引體向上成績分別平均下降1.44、1.45次,1000m跑成績分別平均下降3.37、3.09s;城市女生、鄉村女生立定跳遠成績分別平均下降2.72、0.92cm,仰臥起坐成績分別平均下降3.02、2.48次/分,800m跑成績分別平均下降3.17、1.87s;同時肥胖檢出率繼續增加。7~22歲城市男生、城市女生、鄉村男生、鄉村女生肥胖檢出率分別為13.33%、5.64%、7.83%、3.78%,比2005年分別增加1.94、0.63、2.76、1.15個百分點;超重檢出率分別為14.81%、9.92%、10.79%、8.03%[1]。
長期以來,我國普通高校往往只在一、二年級開設體育必修課,而進入三、四年級后就以學生的自主鍛煉為主,不再專門開設體育課,也沒用相應的課外體育活動要求,一般只進行《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的測試,這就客觀上造成高校體育部門把工作的重心放在開設體育必修課的一、二年級,而缺乏對高年級大學的組織和指導,從而使高年級大學生體育活動明顯減少,體育鍛煉也缺乏系統性、全面性,導致高年級大部分學生的體質指標出現下降的趨勢。文獻資料顯示,大部分研究是針對大學生群體的一種宏觀研究,為此,該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結合大學生體質的特點和高年級大學生的實際情況,提出了新的高年級大學生體質健康促進模式。
健康促進模式的內涵包括健康教育及其他能夠促進行為和環境向有益于健康方向改變的一切支持系統。健康促進的基本策略是制定健康公共政策、創造支持性環境、強化社區行動、發展個人技能、調整衛生服務方向等五個方面。鑒于此我們推出高年級大學生體質健康促進模式,如圖1所示,學校出臺政策為高年級大學生體質健康促進提供制度性保障,每學期體育教師對高年級大學生的體質進行測評,匯總數據,分析測試結果,評估體質健康狀況,提供體質健康咨詢,指導體育鍛煉以及對體質較弱學生進行運動干預的全過程。同時高年級大學生體質狀況的改善又可以促進學校良好體質健康促進環境的形成,促進評價方案、學校政策的完善。
由于高年級不再開設公共體育課教學,沒有專門的體育教師對學生的體育鍛煉進行監管,在該體質健康促進模式里,學校可以通過額外聘請體育老師作為高年級大學生體質健康顧問,通過對學生體質進行宏觀管理,所以也不會占用體育教師很多時間,在每學期課余時間學校體育教師根據高年級大學生體質測試的具體情況,在學生知情的前提下,將學生進行分類,劃入不同的體質歸屬類別,這樣有利于更加確切的了解高年級大學生體質狀況,制定不同的體質健康促進方案,即對體質健康群體實施體質健康提升工程,對于體質健康弱勢群體實施體質健康促進。
高年級大學生體質組成較為復雜,不同的學生在體質健康促進方面有不同的需求,鍛煉的目的在總方針之下應有所不同和側重,例如對體質健康群體的鍛煉方針是:努力創造良好的校園體育氛圍,組織體育競賽與活動,保障他們的體育活動的時間與內容;對身體形態弱勢群體的鍛煉方針是:學習和掌握有效的鍛煉身體的手段,控制飲食的同時加強身體鍛煉,改善體成分比率;而對身體素質弱勢群體的鍛煉方針是:學習和掌握有效的練習手段,在身體素質和健康水平得到提高的同時重點側重薄弱素質的鍛煉;身體機能促進型鍛煉方針是:學習和掌握有效的練習手段,加強心肺功能的鍛煉,使身體器官或機體功能得到改善。
體育教師根據高年級大學生體質監測的具體情況,依據鍛煉目標,結合學生體質狀況和運動愛好等個體特點,對于體質健康弱勢群體的健康促進是以運動干預的形式來促進體質健康,規定適合的運動種類、時間及頻率,并說明運動中的注意事項,以便學生有計劃地經常鍛煉;對于體質健康群體的體質健康促進是以提供科學的鍛煉指導方案,輔以群體性體育活動和體育俱樂部的形式來保障他們的體育興趣。為了取得更好的效果,同時向家長通報學生體質健康情況,引起廣泛重視,促進高年級大學生體質健康。
制定學期體質成績目標后,學校根據分組學生體質的整體情況,對聘請的體育教師進行獎懲措施,同時學生體質狀況也將影響到他們獎學金的評定和畢業證的發放,學生體質健康的狀況對師生間都存在約束力,這樣會促進師生間的良好互動,促進體育教師在課余更加關心和了解學生。與此同時師生要明確雙方的權利與義務,如體育教師有權檢查學生的情況,包括是否按計劃進行訓練,強度是否達到要求,教師也有義務向學生提供學習資源和策略;如學生需要提高身體素質方面的知識和訓練方法時,教師可提供書籍、視頻、親身指導與示范等。學生的權利與義務也應明確注明,如學生有權利要求在在規定的時間和地點得到教師的支持與幫助,并形成共識。同時也有義務與教師及時溝通和反饋,如最近鍛煉進展情況,有什么樣的困難等。還要把《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的個人測試結果與本人體育成績及評優相結合,切實按照國家教育部大學生體質健康標準要求,促進學生不斷提高健康意識和健康水平。
高年級大學生體質健康促進的研究工作,將為遏制我國高年級大學生體質下降趨勢、促進校園體育文化和諧發展發揮重要作用。在該課題的研究中,通過分析大學生體質狀況和健康促進模式的研究基礎,結合前人研究成果和高年級大學生實際情況,研究提出了全新的高年級大學生體質健康促進模式。作為理論研究,不同學者可能會有不同觀點和看法,歡迎大家各抒己見。
[1]國家體育總局.2010年國民體質監測公報[M/OL].http:// www.gov.cn/gzdt/2011-09/02/content_1939247.htm.
[2]顏昶,徐麗平.學校“體育健康促進”模式的創建與“終身體育”[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7,30(11):1534-1536.
[3]林莉.學校體育對青少年體質健康促進的思考[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1,34(8):71-74.
[4]潘躍林,陳曉峰.高校特殊需求群體體育成績考核模式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1,34(10):96-99.
G804.49
A
2095-2813(2014)10(a)-0181-02
2012年湖南省教育廳課題[12C0224]:高年級大學生體質健康模式干預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