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紅霞
摘 要:語文是一門與生活實踐有著緊密相連的學科,也是一門綜合性學科。教師教學要從多種角度出發,竭盡所能將生活引進教學。小學語文教學策略中的生活化教學模式應大膽創新。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策略;生活化
新時期面臨新的挑戰,母語教育讓語文知識成為重點。新的教學改革要求教師要引領學生走出課堂,走進生活,讓學生的知識能真正地達到學有所用。將語文知識與現實生活聯系,進而強化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這完全說明教學觀念與思想的完全轉化。所以教師不能單一地拘泥于課本上的講解。要切實注重語文與生活的聯系,展示學生的實踐活動,也就是所謂的生活語文。在教學過程中,小學語文教師將生活引進課堂,實施生活語文教學,這是一個新的教學革新,也是教學思想的一個前衛,更是教學活動的一個進步典范。的確,小學語文知識包羅萬象,不能單一地在課本上體現。只有全面拓寬學生的語文知識天地才能讓學生收納廣泛知識。那么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怎樣將教學活動置于現實的生活中呢?又是如何激發學生成為主體參與學習呢?筆者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進行了教學歸納。
一、抓住生活現象,煥發課堂色彩
語文是一門與生活實踐有著緊密相連的學科,也是一門綜合性學科。教師教學要從多種角度出發,竭盡所能將生活引進教學中。著名的教育學家陳鶴琴曾經說過,學生要讀活書,活讀書,讀書活。教師要教活書,教書活,活教書。同時,美國的著名語言學家華特.B.科勃斯提出這樣的觀點:“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同。”這完全體現了語文知識要走出課堂,要與家庭、社會等生活現實中的活素材進行結合。在小學語文知識過程中,漢字的學習是基礎,漢語拼音是學生學習的基礎,那么怎樣才能讓漢字教學煥發光彩呢?筆者根據華特的教學思想教學漢語拼音,教師巧妙地聯系生活,讓學生根據情景圖將拼音進行巧妙的結合,同時教師要拓展學生思維,引導學生做出想象,讓學生回憶家里、商店等與拼音相似的實物。學生每次到這一個環節都躍躍欲試,積極發言,有的小朋友說,k像柯達彩色膠卷的標記;有的說,j像我搭的積木;有的說,l像我的玩具金箍棒;有的說,z像我寫的數字2……學生都能將很多生活中的實物與拼音進行結合,這樣學生就會牢牢地將拼音記住。總之,在生活教學中,教師要善于發現生活中活的教學方法,可謂是生活中到處都有語文知識,所以教師更要引導學生結合生活中的現實,讓課堂教學的色彩更加鮮明。
二、鏈接生活情景,盎然語文內容
生活就是一本無字的書,在這本書中容納百川,包羅天地,書中知識的豐富性言之不盡。這本書是世界上最鮮活的教材,也是最真實的教材,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將生活情景鏈接起來,同時創設一種源于生活現實的生活教學。例如,在教學語文閱讀知識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給學生提供生活的渠道,讓學生將自我的經歷以及經驗看做是課程的資源,讓學生的學習過程變成學生生活與成長的過程。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在生活中驗證課堂,讓學生感受知識的真諦。在教學閱讀的過程中,讓學生在生活中體驗,教師可以讓學生聯系生活,打開生活語文的源頭活水,讓閱讀知識在生活中實踐。教師在教學《大自然的啟示》中要讓學生感悟大自然的變化,讓學生觀察和體會自然的和諧,教師指引學生在感悟大自然的同時更關鍵的是要突出學生對自然的熱愛。這樣鏈接生活情景,才能讓語文內容更加生動。
三、感悟生活情懷,激情寫作思維
生活是文章源泉,情懷是文章的生命,真情貫穿始終。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不斷地感悟。教師引導學生將生活中活的素材引進小學語文寫作過程中,讓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通過生活中的真情實感鼓勵學生大膽地釋放自己的情懷。筆者設計了一個簡單的小練習。教師要求學生寫看到的內容。(放學回家的路上的所見所聞:看見路旁的梧桐樹葉變黃了。有的還隨著風兒飄落,像一只只黃蝴蝶。)寫聞到的東西(媽媽做飯的香味:一進廚房香味撲鼻而來,饞得我口水直流)。寫心想的例如:(要發語文試卷了,我的心“咚、咚……”跳得更快了,真希望我能考個滿分。)
總體而言,生活中語文知識無處不在,語文學科是所有學科的基礎,也是學生學習的根本,所以教師要不斷創新教學模式,將應試語文變成生活語文,只有這樣才能拓展學生的空間性,才能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總體來看,堅持生活教學下的語文課堂講解是讓學生對語文知識產生興趣的基礎,是將狹窄課堂變成生活課堂的生活化教學的一劑良方。
參考文獻:
[1]孫小燕.小學語文教學生活化探究[J].小學時代:教育研究,2013(24).
[2]白文劍.小“生活”激發大“能量”[J].新課程學習:中,2013(08).
(作者單位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特克斯縣第五小學)
?誗編輯 劉青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