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祥華
摘 要:通過對多媒體技術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突破課文難點,詩歌教學中所起的作用,再現歷史、培養情感,加強詞句訓練等幾方面的論述,說明多媒體技術的運用能多方面地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果,改變語文的教學方式,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多媒體技術;語文教學;教學方法
語文作為一門中學主要學科,教學手段似乎就是那么單調,黑板加粉筆,偶爾加一些圖片。由于學科自身的特點,語文的確沒有某些學科形象、生動、具體。難怪不少學生學起來覺得枯燥無味,這樣就直接影響他們學習語文的積極性。為此,身為語文教師的筆者也不得不苦思冥想,不斷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然而往往是美中不足,事與愿違。但當以計算機為核心的現代教育技術像使用書、紙一樣方便時,我們的教學活動也隨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那么,多媒體技術的運用對傳統語文教學有何影響?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筆者認為多媒體在語文學科的運用能全方位地提高語文課堂的教學效果。
一、多媒體技術的運用能夠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倍嗝襟w技術利用計算機的交互科學性、反饋性等特點,在教學中融圖、文、聲、像于一體,是具有智能化的雙向教學活動過程。它能夠直接作用于學生的多種感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徹底改變了“教師一支粉筆,一張嘴”的滿堂灌式的教學方式,同時也大大地簡化了教師的操作,使得教師能集中精力于教學本身,從而也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多媒體手段直觀新穎,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利用多媒體技術形象、直觀的效果,解決課文難點
《泥沙流》是高中舊課文中的一篇說明性課文,其教學的難點是泥石流爆發的原因,以及爆發的整個過程。如何講清楚泥石流爆發的三個階段:陣性流、連續流、結束時的形態,并進而說明它的特點及其破壞力是文章的重點,如果用傳統的方式授課,用語言進行描述,是十分抽象的,很難使學生全面、準確地理解、明白。為此,教師可以制作動畫、也可以放錄像,將這一過程重現,直觀地再現出來,使學生一看就懂,印象深刻,這就有效地解決了學習中的難點問題,極大地提高了教學效果。
三、多媒體技術在詩歌教學中的運用,起著創設詩意、感知詩歌美的作用
古代詩歌遣詞造句高度精辟,具有濃郁的詩意。因此,在教學中應巧妙運用多媒體化靜為動,變無聲為有聲,通過絢麗的畫面,鮮艷的色彩,悅耳的音樂為學生創設優美的詩境。這樣有助于學生較為迅速、深刻地整體感知詩文,體會作者蘊含在詩中的思想感情。例如,古典詩歌是十分注重形象描繪的。所謂“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就是這個道理。如果教師能將抽象、凝練的語言與具體的形象實物聯系起來,將古詩中的“形象”化為可作用于視覺的一幅幅栩栩如生的投影圖片,那么教學往往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許多古詩歌一開始便是配樂而唱的,盡管很多音樂到了今天已失傳,但古詩歌仍保留了不少音樂的特征。所以在古詩歌教學中借助音樂,不僅能調動學生情感,烘托、渲染詩歌的內容,創造美的氛圍,也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激發他們學習古詩歌的興趣。如,在學習李煜的《虞美人》時,就可播放歌星鄧麗君的歌曲《幾多愁》。那壓抑低沉、悠遠沉思的歌聲,把作者悲痛的內心世界以美的形式再現,打動了每一個學生的心,為學習這首詩做好情感鋪墊。接著,再介紹李煜寫這首詩的背景,學生在這樣的氛圍中再聽一遍,就更有一番滋味。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讓學生跟著歌曲吟誦這首詩,更能激發起學生吟誦詩的積極性,收到很好的效果。這樣學生就會不知不覺跟著音樂深入學習這首詩,事實上,許多學生在音樂的熏陶下很快就能背下來。
四、利用多媒體技術的超時空功能,再現歷史,培養情感
《吶喊》(自序)講述的魯迅的故事與學生的生活相距甚遠,而運用多媒體課件授課有利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學習魯迅不同時期、不同地點的思想發展變化,加深學生對魯迅的敬佩、愛戴之情。將魯迅的一組不同時期的照片制成“連環畫”,配上音樂和教師的解說,再現魯迅在1905-1922年的生活,學生就可以從中了解到魯迅的“夢”如何變化發展,進一步了解魯迅寫作《吶喊》的原因和目的。
五、利用多媒體技術的交互性,加強詞句的訓練
詞句訓練是語文最基本的訓練。我們借助多媒體直觀、形象、生動、可重復與交互的特點,通過多種形式、多種方法的大容量的訓練,提高學生的仿句能力。在句子訓練中,我們用比較法,讓學生明白句子怎樣寫才能具體。先在計算機上顯示2個句子,讓學生在比較的基礎上,按“+”鍵,電腦就會在要寫具體的地方以閃爍的方式引起學生注意,再按“Enter”鍵,電腦就會出現正確的答案。通過反復比較、分析,讓學生掌握了怎樣仿寫句子才能寫具體的一般規律。我們又可以用選擇法,用電腦顯示要寫具體的句子,再出示可以選擇的內容,讓學生按相應的序號鍵,選擇正確的內容,選對了,電腦會給予加分。由于加入了動態畫面,學生興趣特濃,再也不覺得句子訓練枯燥了。我們還可以用綜合快速訓練法,學生在電腦上用填空、擴句、補充或改寫等形式,練習把句子寫具體,動腦又動手,在屏幕上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享受成功的喜悅,以大大提高教學效果。
綜上所述,多媒體技術的運用不僅豐富了教學手段,而且在多個方面也改變了語文的教學,賦予了語文教學新的生命。
參考文獻:
[1]張迪梅.中小學多媒體教學應用的形勢與發展[J].中國電化教育,1998(02).
[2]高寶玲.學習者特征與教學設計[J].中國電化教育,1998(02).
(作者單位 廣東省江門市培英高中)
?誗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