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云華
摘 要: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感悟,就初中生數學推理能力的發展之道進行了初步的分析與研究。
關鍵詞:初中數學;學生推理能力;研究
受到傳統應試教育思想的桎梏及束縛,不少數學教育工作者傾向于單純地向學生灌輸數學概念、數學公式等具體知識點,也習慣了僅僅把注意力集中放在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以及考試成績之上。其實,這是一種片面而又極端的錯誤做法。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提倡“著重發展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與合理推理能力”,要求數學教育工作者“徹底摒棄落后的教育理念,多渠道、多措施地對學生的數學邏輯推理能力進行培養與發展”。由此我們不難看出,培養初中學生具備嚴謹的思維、形成良好的推理能力既是推進素質教育改革的重要手段,更是保證學生提高自身綜合素質、為日后長遠發展奠定良好基礎的必要途徑。以下,筆者僅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感悟,試就初中學生數學推理能力的發展之道進行初步的分析與研究。
一、培養初中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激發其數學學習興趣乃是首要前提
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當一個人對某件事物有著濃厚的學習興趣時,他會自然而然地對其產生強烈而明確的學習欲望及動機,并積極、主動且自覺地去克服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困難與挑戰,最終收獲良好的學習效果與目標。
因此,我個人認為,要想真正培養初中生形成良好的邏輯推理能力,激發其對所學數學內容的學習興趣乃是首要前提。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充分集中學生的全部注意力以及學習思維,促使他們在自身原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之上,最大限度地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促使他們實現思維體系的主動構建與生成,并從主動探索、主動發現、主動獲取新知識的過程中實現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與發展。
以我自身為例,我在日常的數學教學過程中就格外注重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激發與調動,力求以此為契機,培養他們自覺提高數學邏輯思維與推理的能力。例如,有一次數學課上,我向學生講到“自然數和0都是整數”,這時,底下有位學生小聲嘀咕道“也就是說整數就是自然數和0唄”。很明顯,這個學生的思路是錯誤的,但是我卻抓住其邏輯中的小錯誤進行反擊“按你剛才的邏輯推理,我們能從‘貓有四只腳里推斷出‘有四只腳的都是貓嗎?”學生哄堂大笑,顯然他們也明白了這種邏輯的錯誤性。如此,雖然沒有正面向學生灌輸邏輯思維、合理推理等的必要性及重要意義,但從側面巧妙地向他們點明了這一點。如此,不但有利于調動學生對這部分知識的學習興趣以及積極性,有益于幫助他們及時糾正這一常犯的數學邏輯錯誤,而且更為關鍵的一點在于對他們的邏輯思維與推理能力進行了一定程度的培養與發展,為他們日后數學過程中更好地提升自身的邏輯推理水平奠定了良好的
基礎。
二、培養初中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進行類比教學至為關鍵
教學實踐表明,在數學教學中將相似的概念、相近或者相對的內容以及容易混淆的定義、規律等通過對比、分析的方法將其進行重新梳理與歸納,不僅使學生的數學知識體系更具系統化與規范化的特征,而且也有利于他們在進行類比與整理的過程中實現對具體知識點的更好認識、理解與靈活掌握,有益于他們在這一過程中著重發展自身的分析與歸納能力,而這一點對于他們自身良好邏輯推理能力的形成與逐漸發展無疑將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如,在教學“因式分解”這一數學知識點時,我就引導學生認真回憶“整式乘法”的數學定義與具體表現形式,并以此為基礎,向他們講解“因式分解”這一數學概念。通過兩者在數學定義以及具體表現形式的不同,學生很容易就能明白這兩種數學運算本質上的不同:
(a+b)(a-b)=a2-b2這是整式乘法;a2-b2=(a+b)(a-b)則是因式分解,兩者恒等變形卻又互為相逆的整式運算。
再比如,軸對稱圖形、旋轉對稱圖形、中心對稱圖形這幾個都是對稱圖形,意義雖不盡相同,卻也僅僅只是有著細微的差別。若是學生稍微馬虎、粗心一點,很容易就將這幾個概念搞混淆。鑒于這種情況,在講解完這三種數學圖形的具體知識點之后,我又鼓勵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通過類比與分析的方式明確這三種對稱圖形在本質上的區別。如此一來,既大大鍛煉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與推理能力,有利于他們自主發現這三者的具體不同之處;二來通過他們的科學推理活動又促使他們真正加深了對上述數學概念的認識與理解,起到了一舉多得的良好的教學效果。
受到年齡因素的制約,初中階段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普遍尚未真正發展成熟,這就需要我們數學教育工作者有意識、有目的地加強對其的訓練與培養,從而大大提高他們的邏輯推理能力,以便為他們日后形成嚴密的邏輯思維、具備良好的科學推理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王敬娜.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合情推理能力的培養[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3(06).
[2]楊亦缽.淺談數學教學中學生推理能力的培養[J].吉林教育,2009(12).
(作者單位 江蘇省鎮江市新區大港中學)
?誗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