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高興
摘 要:興趣有利于學生學習積極性及熱情的滋生及發展,更有利于從情感源頭上保障高效率、高質量的良好學習效果。結合教學實踐經驗,就高中學生歷史學習興趣的激發與調動策略展開了深入的分析與研究工作。
關鍵詞:高中歷史;學習興趣;課堂導入;背景材料
“教未見趣,必不樂學。”興趣是學生學習活動中最活躍,也最積極的因素。只有對學習內容充滿了濃厚的興趣,學生才會持續產生強烈的學習動機與探索、求知的欲望,也才能推動自身真正、自覺且快速地融入所學知識的浩瀚海洋之中,并將自己的潛能發揮到極致,從而保證高效率、高質量的良好學習效果。由此,我們不難看出,興趣之于學生學習活動、學習質量的重要性。以下,筆者僅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經驗,就高中學生歷史學習興趣的激發與調動策略進行詳盡的總結與歸納。
一、通過新穎、別致的課堂導入,誘發學生的歷史學習興趣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新穎、別致的課堂導入能在短時間內迅速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并能最大限度地誘發學生對新知識、新內容產生持續的求知欲望及探索興趣,從而促使自身在興趣的指引下主動探索、主動求知,實現學習效率最優化及學習效果最佳化的這一目標。
要想真正達到這一良好效果,高中歷史教師必須依據學生的實際特點以及具體的教學內容,做好每一節歷史課的課堂導入工作,力求以此為契機,充分激發學生對于歷史學習的興趣積極性,保證他們得以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之中。例如,在教學《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這一章節時,我這樣開頭:“同學們,改革是歷史前進過程中唯一不變的發展趨勢。我國古有商鞅變法、忽必烈改制、張居正改革,現有改革開放的偉大國策;而外國歷史上也分別有歐洲宗教改革、俄國彼得一世的改革、日本明治維新等多項改革運動。不同時期、不同地區的歷史改革有著各自不同的社會原因,但普遍可以從社會政治、經濟、生產力、文化、階級矛盾沖突等方面進行改革背景的分析與思考。下面,我們將進行人類歷史上重大改革的學習,希望大家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從我剛才說的幾方面入手嘗試,對激發社會改革的背景原因進行認真的分析與探究……”
這樣的課堂導入,打破了以往教師一上來就照搬教材、照本宣科講解知識點的固有教學模式,有利于學生對接下來所學知識逐漸產生探究及學習的興趣與欲望,真正實現了利用課堂導入所能達到的預期效果。
二、結合背景材料展開具體歷史知識點的教學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要使學生對高中歷史課程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單純依靠死板、機械的知識點講解還遠遠不夠,需要教師在日常的教學實踐中必須能深入挖掘歷史知識點背后蘊含的豐富背景材料。只有將教學知識點充分融入好玩、有趣的課外資料之中,才能逐步增強高中歷史課堂的知識性、趣味性特征,也才能充分激發高中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他們將自身全部的思維及注意力全都運用到歷史知識學習的活動之中。試想,如此狀態之下,切實提高歷史課堂的教學效率及質量又有何難呢?
例如,教學“康熙皇帝與多民族國家的鞏固”這章知識點時涉及了康熙皇帝東南統一臺灣、東北抗擊沙俄、西北平定噶爾丹叛亂、北方多倫會盟,加強與蒙古各部的團結、西南冊封五世班禪,加強對西藏的管理等鞏固國家統一的措施。在教學這一章節時,我向學生講解了清政府建立承德避暑山莊的政治考量:承德“左通遼沈,右引回回,北壓蒙古,南制天下”,戰略位置十分重要。鑒于這種情況,康熙42年,也就是公元1703年,清政府開始逐步修建承德避暑山莊。依靠避暑山莊這座極佳的屏障,清王朝得以成功地解決了自秦漢以來北方游牧民族和農耕民族的矛盾與沖突,進一步穩定與鞏固了清王朝多民族國家的統治與管理。“一座喇嘛廟,勝抵十萬兵”這一說法證明了康熙帝修建承德避暑山莊政治考量的正確性與科學性。
通過對這一背景材料的介紹與闡述,不僅把康熙皇帝這一歷史偉人的形象進一步成功化、形象化,帶給學生強烈的認知沖擊,更重要的是還充分誘發了學生對康熙帝雄偉霸業、鞏固民族與國家等多項政治措施的探究及學習興趣,在留給他們深刻印象的同時幫助他們進一步加深了對于這一章節知識點的認識與理解程度,為當節歷史課教學效率及課堂教學質量的顯著提升與進步做好了充分的準備工作。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我們教育工作者必須注重教學手段、教學方法的藝術化及新穎化,多渠道、多策略地激發學生的歷史學習興趣,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才能為高效高中歷史課堂的構建與落實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倪立峰.激發和培養高中生對歷史學習興趣的相關研究[J].學周刊,2013(04).
[2]梁孟莉.淺談學生歷史學習興趣的培養[J].雅安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09).
[3]謝春秋.新課改下高中歷史學習興趣的有效培養[J].成才之路,2013(07).
(作者單位 重慶市秀山縣秀山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