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婉婷
摘 要:作為一名音樂教師,在這個崗位上兢兢業業,春秋十幾載,始終在尋求音樂教學有效,甚至高效的道路上行走、觀察、研究、探討。小學三年級是小學的中低段,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承上,結束單純的模仿唱歌模式,啟下,開始了旋律學習和演唱的模式,是非常重要的一個階段。所以,這一階段的重點應是培養學生的音樂興趣和學習習慣,以進一步的提高音樂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小學音樂;有效性;興趣;習慣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素質教育的理念已深入人心,無論是學校、老師,甚至于家長也都紛紛轉變了傳統的觀念,不再只是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而更多的是關注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音樂教育作為美育教學的重要部分,自然也是備受關注,于是,小學音樂教學的有效性也成為音樂教師們關注的熱點話題。
一、激發學生的音樂興趣
愛因斯坦曾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小學音樂的最主要的一個目的就是培養學生對于音樂的興趣。
首先,要注重教學方式對學生音樂興趣的影響。我們在教學中,如果只是單純地教學生唱歌,一遍一遍地模仿,直到能夠獨自哼唱,久而久之學生對于音樂的熱情淡去,興趣也就沒有了,教學效率就更不用提了。所以,多樣的教學方式是提高學生音樂興趣的關鍵。例如,《快樂的節日》是一首深受小學生喜愛的兒童歌曲,我在教授時,一改以往傳統的教學方式,著重于情感體驗。先是通過有感情地朗讀歌詞,讓學生進行初步的情感體驗。之后是生動的范唱,范唱是小學生接受一首新歌的敲門磚,以聲情并茂的范唱,給學生以歡快的“節日”氛圍體驗,激發學生對于音樂的興趣。再如展現美好、浪漫的童話世界《夢之船》中,借用了多媒體的力量,一方面通過多媒體給學生展示更為豐富多彩的教學資源,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另一方面則是通過有聲與無聲的音樂動畫播放對比,讓學生體會音樂帶來的不同氛圍和情感。再引導學生學習用簡單的二聲部和自己的聲音來展現神秘、夢幻的情境。
其次,要注重教學氛圍對學生音樂興趣的影響。輕松優美的音樂給人以美的教育和享受,課堂氛圍也應與之配合,輕松、愉快。所以,教師在課堂中,一定要注重教學氛圍的營造。例如,在教學《如今家鄉山連山》一課中,在大家聆聽的過程中,我這樣問學生:“在這首歌曲中,如果我們是媽媽,該是一個什么樣的心情和表情呢?下面呢,我找一個同學,和老師師范一下。”于是,從音樂過門開始,我就開始了動作和表情上的示范,這樣不僅能讓學生直觀地了解到表情在傳情達意上的重要性,而且還能創設愉快的課堂氛圍,激發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率。或者我們可以采用游戲的方法獲得音樂知識。
最后,要注重教師素質對于學生音樂興趣的影響。教師作為音樂知識的傳授者,教學活動的主導者,其自身素養的高低對于學生音樂興趣的影響也是很重要的。所以,我們教師一方面要愛音樂,愛教育,對我們從事的行業充滿使命感、責任感和自豪感。另一方面要提高自身的專業文化水平,不斷地學習,充實自我,提高自我,用一個才華橫溢、歌聲悠揚的專業音樂教師的身份吸引學生,進而轉化成為對音樂本身的興趣和熱愛。
二、培養學生的音樂習慣
良好的習慣培養,要從點滴做起。三年級是孩子成長的一個轉折點,他們開始擁有自己的主見、思想、個性。這一階段,最主要的就是要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聆聽習慣。三年級的音樂課中多了不少的樂器伴奏,音樂課上學生們總是禁不住好奇,吹吹打打,我總是要花好幾分鐘才能讓他們安靜下來。于是,我對紀律這方面做了詳細的要求:音樂課鈴聲響后,由班長帶領學生們有秩序地進入音樂教室,安排班干部在不同的方位,并對自己周邊的同學進行監督,避免不必要的事情發生。要求站有站相,坐有坐相。由于音樂課不涉及考試,學生們都存在錯誤的認識,音樂課上總感覺像是在玩,沒有壓力,不夠重視。于是,我對于學生的學習方面也做了相應的要求:針對每一堂課,設置相應的問題或是任務,讓學生自由表達對音樂的理解和感悟,一方面為學生的音樂學習添加壓力,促使學生認真聽課,另一方面培養他們自我感受音樂和鑒別音樂的能力。教學中,學生之間少了嬉戲打鬧,大多是安靜地聽音樂,學知識。在音樂教學中,聆聽是非常好的學習方法,同樣也是需要學生養成的良好的音樂習慣。這個習慣的養成也非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我們的常抓不懈和持之以恒的精神。
總而言之,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我們平時要多注重對學生興趣的激發和良好的音樂習慣的培養,讓學生能夠在一個輕松、愉快的課堂環境中學習音樂,提高小學音樂課堂有效性。
參考文獻:
[1]顧愛萍.小學音樂課堂教學新模式[J].現代教育科學:小學教師,2009(05).
[2]蔡宣紅.優化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海峽科學,2009(04).
[3]高元柱.如何提高課堂實效性[J].科學教育,2009(04).
(作者單位 福建省泉州市臺商投資區惠南實驗小學)
·編輯 王旭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