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丹 劉芳云
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貫徹和深入,小學語文教學模式在面臨改革與創新的同時,對教學語言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不僅要滿足教師與學生的課堂有效溝通,還要在一定程度上帶給學生人文熏陶,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以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語言轉變為出發點,提出了有效轉變教學語言的策略。
關鍵詞:新課改;小學語文;語言轉變
一、轉變語文課堂對話形式
新課程改革提出教師加強與學生的課堂交流與溝通的要求,而師生之間主要的交流方式就是對話。因此,教師要改變傳統教學中單一、強迫的教學方式,并轉變課堂中的教師角色,從過去霸占課堂的權威者變為帶領學生認識語文的引導者,并且在課堂中通過師生之間的平等對話使學生認識到語文的魅力,從而積極投入到語文教學活動中。
小學生由于年齡較小,注意力容易不集中,因此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教師要以引導為主,改變過去簡單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主動回答。例如在學習完一篇課文后,教師可以提出:“這篇課文中哪一段令你印象深刻呢?能和大家說說嗎?”這樣一來,學生便會積極回答自己的見解和想法。通過師生之間的有效溝通和交流,不僅能夠讓教師及時了解到學生的想法,同時還能夠融洽師生之間的關系。
二、課堂教學語言應以引導為主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教師要將過去灌輸式的教學語言轉變為引導式語言,并且在引導的過程中抓住學生的興趣點,這樣才能提高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積極性。例如,在學習《風娃娃》時,教師可以通過謎語進行導入,不僅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同時還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還可以在備課時特意做三個風娃娃,并把它們獎勵給回答問題出色的學生。通過用這樣生動有趣的引導方式,使學生不知不覺投入到語文學習當中,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三、精心設計課堂導入語與總結
若想提高語文課堂效率,不僅要求教師制訂出符合學生的教學模式,同樣在導入語方面也要精心設計。好的語文課堂導入語能夠不著痕跡地激發學生的興趣,誘發學生靈感,激活學生思維。例如,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故事導入的方法吸引學生的參與興趣,或用懸疑導入的方式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讓學生不知不覺進入到文章特定的情景中。例如,在學習《趕海》時,教師可以先利用多媒體工具向學生展示出大海的風光,并同時播放《大海啊故鄉》的優美旋律,通過這樣的導入方式使學生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使學生沉浸在美妙的大海遐想中。
課堂總結是教學過程中一個重要環節,具有畫龍點睛、升華主題的作用。一段激情飛揚的課堂總結不僅能夠加深學生的記憶,同時還能夠讓學生在教師演講的過程中產生情感共鳴。例如,在教授《豐碑》一文時,在總結時教師可以就文中最后一句“勝利不屬于這樣的隊伍,還會屬于誰呢?”來提問學生“‘這樣的隊伍指的是什么樣的隊伍呢?”學生通過熟讀全文后立即回答道:“指的是具有獻身精神的隊伍。”教師便借機總結道:“也正是因為有了這樣的一支隊伍,才能走過雪山、草地和萬里長征,才能有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通過這樣的總結能夠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總而言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語言轉變并非難事,教師要充分認識到語言轉變的重要性,這不僅是教學的需要,也是學生發展的需要。因此,教師應不斷加強自身職業素養,提高語文知識技能,這樣才能通過教學實踐,積累經驗,從而轉變課堂教學語言。
參考文獻:
[1]王芳.小學語文教學語言特點新探[J].淄博師專學報,2011(02).
[2]葉黛亞.語文課堂教學語言的魅力[J].文學教育:中,2010(05).
(作者單位 陳丹:遼寧省昌圖縣付家中心小學 劉芳云:遼寧省昌圖縣八面實驗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