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桂良 毛麗娜 吳鼎新 趙鋼
摘要:蘇北農村商貿流通現代化程度還不高,商貿流通市場體系還不健全。通過6個子體系完整地構建了蘇北農村現代化商貿流通市場體系,在選取5個一級指標和13個二級指標的基礎上建立蘇北農村現代化商貿流通市場評價指標體系并進行評價分析。結果表明,蘇北農村農產品購銷體系對蘇北農村現代化商貿流通市場影響最大。最后相應地提出了推進“四大流通方式”、完善“四大流通網絡”、構建“四大平臺”和落實“四大保障”的發展對策。
關鍵詞:蘇北農村;商貿流通市場體系;構建;系價;發展對策
中圖分類號: F327文獻標志碼: A文章編號:1002-1302(2014)02-0385-03
收稿日期:2013-10-13
基金項目:江蘇省社會科學基金(編號:10EYD029)。
作者簡介:周桂良(1982—),男,江蘇淮安人,博士研究生,講師,主要從事運輸系統優化研究。E-mail:zglpaper@qq.com。隨著江蘇經濟的快速發展,蘇北農村商貿流通市場也有了顯著的發展,主要體現在:(1)蘇北農村商貿流通市場規模不斷擴大。與前幾年相比,蘇北5市的綜合市場、攤位數、營業面積和成交額等均顯著增加。至2010年底,蘇北擁有億元市場92個,實現市場成交總額1 016.7億元,分別占全省的16.7%、8.6%。(2)蘇北農村商貿流通市場結構不斷優化。蘇北市場已初步形成以綜合批發市場為主要渠道、零售市場為骨干、銷售品種多樣化的市場為輔的,多元化的,多業態的商貿流通市場[1-2]。(3)蘇北農村商貿流通市場主體逐步多元化。在蘇北地區,目前已形成以一定數量的個體工商戶為基礎,以供銷合作社等農民合作經濟組織為骨干、以中小型現代流通企業為龍頭的農村商貿流通市場主體的格局。蘇北農村商貿流通市場盡管近些年有了相對較大的發展,但相比于蘇北的經濟發展還有很多不足之處,如蘇北農村商貿流通現代化程度不高、商貿流通市場體系不健全等。
1蘇北農村現代化商貿流通市場體系的構建
不健全的蘇北農村現代化商貿流通市場體系直接抑制了農村的消費,延緩了蘇北農村市場化和現代化進程,成為蘇北農村發展面臨的新瓶頸。因此,只有健全蘇北農村現代化商貿流通市場體系,才能通過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蘇南帶動蘇北,實現城鄉互動、協調發展,有效地促進蘇北農村經濟快速、健康發展。因此,筆者所在的課題組構建了蘇北農村現代化商貿流通市場體系,包括蘇北農村消費品銷售體系、蘇北農村農業生產資料供應體系、蘇北農村農產品購銷體系、蘇北農村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體系、蘇北農村日常生活服務體系和蘇北農村商務信息服務體系等六大子體系。其中,蘇北農村消費品銷售體系包括銷售交易、銷售物流和銷售市場安全保障3個子體系;蘇北農村農業生產資料供應體系主要通過農資生產、農資流通、農資服務3個子體系來體現;蘇北農村農產品購銷體系主要包括農產品購銷平臺、農產品物流和購銷政策支持3個子體系;蘇北農村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體系主要包括物流、回收利用平臺和政府監督等3個子體系;蘇北農村日常生活服務體系主要包括蘇北農村醫療服務、蘇北農村文化教育服務、蘇北農村食品安全服務和蘇北農村家電維修服務等子體系;蘇北農村商務信息服務體系主要包括蘇北農村Internet網絡服務、蘇北農村商務信息安全保障和蘇北農村現代化手機服務等3個子體系。在以農戶經濟活動為中心的基礎上,結合這六大體系形成一個完整的蘇北農村現代化商貿流通市場體系。該體系的構建有力地促進了蘇北農村現代化商貿流通市場健康發展,進一步推動蘇北農村經濟又快又好地發展[3]。
2蘇北農村現代化商貿流通市場體系的評價
構建蘇北農村現代化商貿流通市場評價系統給蘇北農村現代化商貿流通業的發展提供正確的指引方向和客觀的評價依據。在選取5個一級指標和13個二級指標的基礎上建立蘇北農村現代化商貿流通市場評價指標體系。指標體系中5個一級指標為流通規模(流通業增加值、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流通業從業人員數)、流通效率(資本周轉率、庫存率)、流通方式(連鎖經營發展水平、物流配送發展水平、電子商務信息化水平)、流通結構(私人企業法人單位、流通產業集中度)和流通貢獻率(經濟貢獻度、就業貢獻度、稅收貢獻度),其中括號內為13個二級指標。根據建立的評價指標體系構建蘇北農村現代化商貿流通市場的評價模型和系統,并用層次分析法對其進行評價分析。結果顯示,蘇北農村農產品購銷體系(D3)的權重(0.342 0)和蘇北農村消費品銷售體系(D1)的權重(0.318 9)遠遠高于其他體系的權重;蘇北農村商務信息服務體系(D6)的權重(0.146 9)和蘇北農村農業生產資料供應體系(D2)的權重(0.107 7)次之;蘇北農村農民日常生活服務體系(D5)的權重(0.053 2)以及蘇北農村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體系(D4)的權重(0.031 3)較低。
從評價分析的結果可以看出,在蘇北農村現代化商貿流通市場體系的六大子體系中,蘇北農村農產品購銷體系和蘇北農村消費品銷售體系對蘇北農村現代化商貿流通市場影響最大,且遠遠大于其他子體系;蘇北農村農民日常生活服務體系和蘇北農村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體系對蘇北農村商貿流通市場的影響相對較小。因此,在推動蘇北農村現代化商貿流通市場體系建設的過程中應著重推進蘇北農村農產品購銷體系和蘇北農村消費品銷售體系的建設,促使蘇北農村現代化商貿流通市場體系建設得更快、更好。另外,蘇北農村農民日常生活服務體系和蘇北農村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體系是現有蘇北農村現代化商貿流通市場體系建設過程中的薄弱環節,需要進一步提升和完善。
3蘇北農村現代化商貿流通市場的發展對策
加快建設蘇北農村現代化商貿流通市場體系應以增強農村購買能力、改善農村消費環境、擴大農村消費、拓寬流通渠道、加速商貿流通現代化為出發點,樹立大商貿、大流通、大物流的整體觀念,整合資源,產業聯動,打造載體,培育主體,營造環境,構建蘇北現代流通網絡,促進蘇北城鄉商貿統籌發展。
3.1推進“四大流通方式”,促進蘇北農村現代化商貿流通向信息化、便捷化、新型化和智慧化方向發展
一是積極推進蘇北農村物流配送發展。支持蘇北各類批發市場完善物流服務功能,逐步形成集展示、交易、加工、倉儲、配送等功能于一體的批發交易型配送模式。依托蘇北特色專業市場,建設一批專業商貿物流中心。鼓勵發展以現代物流配送中心和高效信息管理系統為支撐的蘇北現代商貿物流企業,形成覆蓋蘇北農村的快捷、便利、暢通的購物配送體系。二是大力推進蘇北農村連鎖經營。通過聯合重組、結構調整、參股控股等方式發展直營和其他形式連鎖,重點支持批發零售、住宿餐飲連鎖企業跨蘇北區域、跨行業設店建場。在蘇北農村擴大品牌連鎖企業的輻射面,提高連鎖經營的擴張能力,增強市場競爭能力。三是積極培育蘇北商貿新型業態。積極推進農超、農校、農企對接,構筑流通與生產緊密結合的競爭優勢,并以品牌連鎖超市為主導,以農村小型百貨店為補充,積極發展專業店、城鄉商貿服務中心和網絡購物,構建適應蘇北不同地區、不同需要的農村便利店、便民店,有重點地發展多種形式的蘇北農村購物中心,創新業態,構建具有江蘇特色的蘇北商貿新型業態體系。四是大力推進蘇北農村電子商務發展。構建蘇北農村企業對農民(business to farmer,B2F)電子商務模式,使農戶和連鎖企業、農資企業之間既有信息流的雙向溝通,又有物流、資金流的雙向來往[4-5]。因此,應重點引導推進蘇北建立一批以網絡平臺為依托、以第三方物流服務為主體,集信息發布、跟蹤、交易結算、信用評價等功能于一體的蘇北網絡交易電子商務中心,促進蘇北中小商貿企業服務模式變革,推進蘇北智慧型商貿流通業發展。
3.2完善“四大流通網絡”,確保蘇北農村現代化商貿流通市場運行的高效率
一是發展以產銷對接為基礎的蘇北農產品流通網絡。搭建多種形式的產銷對接流通平臺,鼓勵大型連鎖經營企業、農產品流通企業與農民專業合作組織、農產品生產基地等對接,拓寬對接渠道,創新對接機制,構建多元、長效、穩定的產銷對接新模式。加強通道建設,建立“三鏈一體”農產品流通網絡,即建立從生產、采購、加工、儲存、運輸到交易的多元化產業鏈,從地頭、加工廠和交易市場推行無縫隙、少環節的供應鏈管理,農產品推行直達物流鏈,最大限度節約成本,提高農產品附加值,達到農產品價值的最大化,實現產銷對接的蘇北農產品流通網絡一體化。二是發展以上下聯運為基礎的蘇北農業生產資料流通網絡。建立健全新型農業生產資料流通網絡,提高渠道流通效率。積極發展蘇北農資品牌化、連鎖化經營,加快建立以集中采購、統一配送為核心的新型營銷體系。鼓勵有條件的農資企業采取特許經營方式,吸引小型農資經營企業加盟,擴大經營規模、創新經營模式、延伸經營領域,使其運營市場化、資源社會化、分布網絡化、服務便捷化、主體多元化。大力構建以規模聯購為基礎、配送服務為支撐,橫向聯合,縱向對接,上聯工廠,下聯農民,輻射能力強,網絡覆蓋面廣的蘇北農業生產資料流通網絡。三是發展以放心便捷為基礎的蘇北農村消費品流通網絡。建設標準化的蘇北直營連鎖店、“萬村千鄉”農家店和農貿市場。以大中型連鎖流通企業、品牌企業為依托,以發展連鎖經營、物流配送、電子商務等現代流通方式為手段,建設標準化直營連鎖店,提高蘇北農村生活消費品直營連鎖覆蓋率。利用“萬村千鄉”農家店的網點和示范作用,構建蘇北農村消費品流通網絡平臺,使其成為蘇北城鄉雙向流通的互動平臺、工業品下鄉的集散平臺、農產品集聚的收購平臺、農村消費品零售網點的示范平臺,從而形成以城市為依托、縣城為重點、鄉鎮為骨干、村為基礎、城鄉互動放心便捷的蘇北農村消費品流通網絡。四是發展以普及創新為基礎的蘇北農村信息服務網絡。整合組織、科技、工業和信息化、農業、移動電信等部門和單位的農村信息資源,搭建普及型蘇北農村商務信息服務公共平臺,加快建設蘇北農村市場運行監測預警體系和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體系,完善農產品、農資供求與價格,農業生產和農業適用技術等信息采集、發布系統,構建縣(市、區)、鄉(鎮)、村層次分明、統一高效、服務“三農”的蘇北農村創新型商務信息服務網絡。
3.3構建“四大平臺”,確保蘇北農村現代化商貿流通市場建設平穩有序進行
一是構建蘇北農村商貿流通市場秩序監管平臺。針對蘇北農村商貿市場,搭建依托蘇北質監部門12365、工商部門12315、商務部門12312和市長熱線12345舉報投訴監管平臺,并調動社會和媒體監督積極性,實現部門監管和社會監督的有機結合,有效保證蘇北農村商貿流通市場運行的平穩有序。二是構建蘇北農村商貿流通市場運行監測平臺。建立蘇北農村商貿流通市場活躍度監測系統,增強市場監測和預警分析能力。結合活躍度監測系統搭建蘇北農村商貿流通市場運行監測平臺,并根據報送監測系統中的數據實時動態地評價蘇北農村商貿流通市場,為政府決策、行業發展、企業經營和農村居民服務[6]。三是構建蘇北農村商貿流通市場信息引導平臺。利用多種信息媒介,搭建蘇北農村商貿流通市場信息引導平臺,把農村商貿商務預報作為引導市場運行的重要信息載體,充分發揮商貿部門的職能,加強與新聞媒體的合作,特別是在市場發生異常波動時,能及時準確地向社會發布市場動態情況和政府調控應對舉措,以安定人心、穩定市場。四是構建蘇北農村商貿流通市場應急保障平臺。為應對蘇北農村商貿流通市場的異常波動緊急情況,搭建依托監管部門、重點聯系企業、物流企業和儲備基地為主力軍的應急保障平臺,實現跨區域合作、縱向調控和橫向聯動的應急保障。
3.4落實“四大保障”,確保蘇北農村現代化商貿流通市場體系建設的順利進行
一是落實“政策保障”。全面落實國家、江蘇省和蘇北五市政府關于商貿流通業發展的支持政策,綜合運用貸款貼息、經費補助和獎勵等多種方式,對蘇北農村商貿流通市場體系的建設予以支持。積極爭取國家肉菜流通追溯體系建設、國家中小商貿企業綜合服務體系試點、江蘇省農產品流通體系建設試點等國家和省流通產業先行先試項目,從而為蘇北農村現代化商貿流通市場體系的建設提供政策先導。二是落實“行政保障”。建議成立蘇北農村現代化商貿流通市場體系建設工作領導小組,下設在蘇北發展協調小組(以蘇北發展協調小組副組長為組長,各市分管副市長為副組長,各市商務局、市農業委員會及相關職能部門分管負責同志為成員),負責落實推進蘇北農村現代化商貿流通市場體系建設工作,分解、布置、督促落實目標任務,研究協調相關重大問題。三是落實“機制保障”。建立政策引導、市場主導、企業參與、農民得益的蘇北農村新型商貿流通市場發展機制,落實全局層面上政府宏觀調控、經濟層面上企業主導和農民參與、服務層面上農民受益的聯動機制。面對蘇北各市農村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應采用分步推進、分層引導、穩步推進的發展原則,最大限度地調動社會各界參與農村新型商貿流通體制建設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加快蘇北農村新型商貿流通體系的建設。四是落實人才保障。這關鍵要分層次、多方位落實。蘇北農村現代化商貿流通市場建設所需要的高層次人才主要靠政策引進海內外優秀高端人才。蘇北農村現代化商貿流通市場體系建設工作領導小組應和蘇北高校聯合設立專門的人才培訓基地,并推動全方位、多層次的產、學、研合作機制,搭建政、學、企一體化合作平臺,為蘇北農村現代化商貿流通市場建設培養管理人員。對村干部、大學生村官、農民專業合作組織負責人、農村商貿流通企業當地負責人等重要參與人進行各種形式的培訓,以培養一大批用得上、用得好的農村實用人才帶頭人,從而為蘇北農村現代化商貿流通市場建設提供基礎的人才保障源。
參考文獻:
[1]周桂良,毛麗娜,吳鼎新. 基于經驗挖掘的蘇北農村現代化商貿流通市場體系建設研究[J]. 物流工程與管理,2012(12):96-98.
[2]楊以文. 江蘇商貿流通業的發展現狀、存在問題及發展重點研究[J]. 江蘇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2012(3):64-66.
[3]楊改. 我國農村商貿流通體系建設[J]. 物流科技,2011(6):68-70.
[4]Berger A N. Potential competitive effects of Basel Ⅱ on banks in SME credit markets in the United States[J]. Journal of Finacial Service Research,2006,29(1):5-36.
[5]周日星. 浙江省2008年商貿流通產業發展思路:三體系一工程強保障[J]. 經貿實踐雜志,2008(4):22-23.
[6]孟雷. 我國農產品現代流通體系建設中的問題與對策[J]. 中國流通經濟,2013,27(1):1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