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低碳農業是低碳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發展低碳農業是實現農業現代化和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也是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途徑。從河南省低碳農業的發展現狀出發,分析河南省低碳農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指出河南省低碳農業發展的模式,最后提出促進低碳農業發展的對策,為河南省農業發展方式轉變、推進現代農業發展提供借鑒。
關鍵詞:河南省;低碳農業;現狀;問題;發展對策
中圖分類號: F323文獻標志碼: A文章編號:1002-1302(2014)02-0393-03
收稿日期:2013-06-15
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編號:08AJY039);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編號:12YJA790214);河南省許昌市科技計劃(編號:6022);許昌學院科研基金(編號:2014038)。
作者簡介:劉戰偉(1979—),男,河南許昌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為區域經濟與技術創新。E-mail:liu791024@163.com。農業是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也是重要的溫室氣體來源,2010年,全球農業領域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為46.9億t二氧化碳當量,比1990年增長了13%[1]。為減少農業生產中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世界各國大力發展低碳農業,以推動現代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提高農業經濟效益。
河南省作為我國農業大省,耕地面積廣闊,占全國耕地面積的6.21%,是我國重要的糧食和農畜產品生產基地[2]。近年來,河南省不斷加大農業投入力度,使全省農業生產條件不斷得到改善,但是,農業發展造成了環境惡化,化學需氧量、總氮和總磷排放量不斷增高。因此,河南省應加快轉變農業生產方式,走高產、高效、循環的低碳農業發展模式,降低農業造成的環境污染,提高農業競爭力,促進農業的可持續、健康發展。
1河南省低碳農業發展現狀
1.1政府高度重視與政策支持
改革開放以來,河南省農業發展迅速,但是也衍生出許多問題,農村化肥、農藥、農膜等使用量不斷增加,農業源中主要水污染物排放對農村生態環境也造成了嚴重破壞,農業污染愈發嚴重,亟待處理。發展非常具有潛力的低碳農業,已成為河南省農業發展的方向,河南省出臺了一系列法律、法規,大力倡導低碳農業,加快推進農村農業的現代化,對河南省農業的發展、中原經濟區建設、實現中原崛起和河南振興具有重要的意義。
1.2生態、特色與循環農業形態初步形成
由于傳統農業生產弊端愈加明顯,河南省積極倡導在保護和改善農業生產環境的前提下,遵循自然發展規律以及社會經濟發展規律,結合現代先進的科學技術,開展循環農業與生態農業的試點活動。自2005年開始試點至今,河南省農業取得了良好的成果,實現了傳統農業的逐步轉型、過渡與升級,初步形成了社會經濟效益與生態環境效益相結合的現代化新型農業發展之路。
1.3現代農業經營規模化水平不斷提高
近年來,河南省農業生產條件得到了進一步改善,農業經營規?;讲粩嗵岣撸a規模也日益擴大,進一步解放了農業生產力,農業生產總值不斷再創歷史新高,同時,經過了相應的調整與升級,農業產業結構也實現了優化合理配置。河南省大力支持低碳農業的發展,加大對農業基礎設施的建設與維護管理。目前,河南省有效灌溉面積達5 00萬hm2,占全省耕地面積的近70%,農業機械總動力達8 717千萬瓦[3]。河南省是農業大省,是全國糧棉油等主要農產品產地之一,農產品產量居全國前列,是全國重要的優質農產品生產基地。隨著農業綜合生產力的不斷提高,河南省商品糧生產能力又將跨上一個新的臺階。
1.4因地制宜進行低碳模式探索
根據河南省各個區域不同地理環境、資源狀況以及不同耕作方式、耕作歷史,決定各個區域農業生產模式的特殊性。針對各個區域的不同情況,河南省積極探索各地區發展低碳農業的發展模式,以促進河南省低碳農業在各個區域的實現,并以點帶面將低碳農業不斷發展壯大。目前,已經在各個區域進行了試驗試點,并成為低碳農業發展新技術、農業新產品的優良示范基地,為低碳農業在河南省的發展提供技術支持與實踐證明。
2河南省低碳農業發展面臨的問題
河南省低碳農業剛剛起步,目前處于探索發展階段,一系列問題亟待處理,物質基礎、技術層面、政策扶持等阻礙著低碳農業在河南省的進一步發展。
2.1農業污染嚴重,導致農業生態環境破壞
在農業生產活動中,不可避免地會化肥、農藥、農膜等石油產品。近年來,河南省農業化肥、農藥等石油產品的使用量不斷增長,2009年河南省化肥使用量為628.67 萬t、農藥使用量為12.14 萬t、農膜使用量為14.14 萬t,另外,“石油農業”下河南省農村機動車尾氣排放問題也較為突出,這些都造成了農業污染日益嚴重,加劇了對生態環境的破壞,給人民健康帶來了日益嚴重的威脅[4]。
2.2農業基礎設施條件差
雖然河南省各級政府注重強化農業的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加大投入力度,農業基礎設施不斷提高,但是,由于受到財力的限制,許多農田水利基礎設施不能得到有效地維護,容易造成水資源利用效率低下和洪澇災害,2010年河南省易澇面積為210058萬hm2,農業灌溉水利系數為0.4,遠遠低于發達國家的水平(0.8),節水灌溉農田面積為133.33 萬hm2,只占全國有效灌溉面積的0.61%[5]。因此,改善農業基礎設施已經成為河南省發展低碳農業的重中之重。
2.3農業產業結構不合理,傳統農業比重過高
河南省農業主要以糧食為主,傳統農業所占比重過高,現代特色農業所占比重偏低。2009年,河南省傳統農業增加值占農業增加值比重為57%,高于全國平均水平,這說明河南省農業資源要素利用率低[6]。此外,在河南省農林牧副漁中,林業、牧業增加值遠遠低于農業增加值,造成農業自身對環境的調節能力較弱。因此,河南省應加大林業發展,擴大碳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保護環境。
2.4低碳農業人才短缺,科技投入不足
低碳農業的發展涉及農學、生態學、林學、畜牧學、水產學、環境科學等學科,需要大量的專業人才。雖然部分高校開設了與此相關的專業,但是遠遠不能滿足需要,造成人才匱乏,影響低碳農業的推進。另外,河南省農業科技投入不足,農業科研經費僅占農業總產值的0.2%,低于發展中國家1%的平均水平,造成農業科技轉化貢獻率低,2010年河南省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率為46.3%,與發達國家70%~80%水平比相差很遠,這種狀況造成了低碳農業發展沒有強大的科技支持,失去了動力之源[7]。
2.5農村居民低碳意識薄弱
農民是新農村建設的主體,是實現農業和農村現代化的保障。河南省農村人口眾多,文化水平普遍不高,生態意識薄弱,在農業生產過程中大量使用化肥、農藥,導致部分土地污染嚴重,農產品品質下降,造成對當地生態環境的破壞。因此,河南省要加強宣傳教育,讓低碳理念深入人心,引導農民發展生態農業、循環農業。
2.6相關法律法規不改善
目前低碳農業尚處于探索發展階段,雖然國家頒布了《節約能源法》、《循環經濟促進法》等相關法律法規,而且河南省也出臺了一些促進低碳經濟發展的相關政策,但是相關法律法規還不健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有些法規過于籠統,不能得到有效地執行,低碳農業發展政策如生態補償、碳交易制度、綠色GDP尚未建立,無法有效進行管理,不能充分發揮低碳農業的優勢,限制了其進一步發展[8]。
3河南省農業低碳化發展的模式
從經濟學角度來看,不同區域農業文化、環境要素和發展模式都不相同,相應的農業低碳化發展的路徑也不一樣。河南省地形地貌較為復雜,擁有盆地、平原、山區等多種地貌特征,因此,在不同地形地貌上發展低碳農業的模式各為不同。
3.1都市型低碳農業
都市型低碳農業與城市經濟、社會以及文化發展緊密相連,是社會經濟、科學技術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其本身具有很多功能。景觀農業、旅游農業、科技農業等城市服務型農業具有觀光、休閑、旅游、生態、科技示范等功能。都市型農業生產一般包括生態農業、設施農業、創匯農業等產品型農業和綠化農業、旅游農業、休閑農業等服務型農業,這些農業形式已經初步具備低碳化發展的雛形。
3.2規模型高效農業
以許昌為例,農村經濟發展水平低,區域性經濟規模較小,農產品加工停留在低層次,并且農產品安全問題也較為突出,這嚴重制約和影響了農業經濟的發展和農村生產力的解放。許昌市經過反復調查論證分析后,做出了建設農業高效示范園區的決策,經過多年努力,試行的高效農業示范園區建設取得了顯著的成果:一是促進了農業生產方式的轉變,促進了生產力的解放與發展,提高了經濟效益;二是促進了思想觀念上的轉變,加快了農業產業化進程;三是促進了生產經營模式的轉變,完成了從分散經營向規模經營的成功轉變,推動了土地流轉機制的形成。
3.3山區丘陵特色生態農業
豫南、豫西、豫北山區丘陵日照充足,自然資源十分豐富,根據其優越的條件,可以作為發展優勢特色生態農業的重點區域。特色水果:寧陵金頂謝花酥梨,素有“果宗”之譽;河陰石榴,色澤艷麗,擁有悠久的歷史;靈寶蘋果,含糖量高,耐貯運,易于加工,享譽海外。特色中藥材:內鄉山茱萸,出藥率高,品質好、產量高;懷生地、懷生藥、懷菊花和懷牛膝這四大懷藥,暢銷全國。特色茶葉:河南省特色茶葉首推信陽毛尖,信陽茶葉歷史悠久,茶葉品質上乘,在國內外享有盛譽。
4河南省低碳農業發展的對策
河南省低碳農業雖然面臨著一系列問題,但是近年來仍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存在巨大的發展潛力。通過借鑒其他國家的成功經驗,提出促進河南省低碳農業發展的對策建議,以期為河南省低碳經濟的發展提供一些參考。
4.1提高農藥、化肥、農膜等農用化學品的利用效率
通過生產調查、生產監測等方式,記錄農作物在生產過程中的需肥規律、病蟲害發生和發展規律等信息,制定科學有效的施肥方案和病蟲害防控措施,注重有機肥的使用和農業防治、生態防控措施的應用,不僅能夠減少花費和農藥過度使用造成的環境破壞,還能提高資源的利用率,提高生產力水平。另外,在設施生產中,應大力使用低污染、可降解的環保型農膜替代傳統農膜,并制定相應的殘膜留量標準,建立廢舊農膜回收機制。
4.2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
引進國內外先進的灌溉技術,修建水利工程等,保證農業生產發展擁有充沛的水源供應;牢牢抓住耕地保護和質量建設,防止破壞式的農業生產活動;抓好農業機械化發展建設,引進或者更新現有的陳舊機械設備,盡可能減少尾氣排放,走低污染、高效益之路。河南省各區域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情況不一,各地農業發展的節能減排潛力較為可觀,在不斷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投入一定的資金進行基礎設施的維護與管理,加快農用機械設備的更新換代,盡可能地減少作業環節,保護耕地。
4.3不斷優化農業結構,大力發展生態農業
在減少農業資源消耗和保護環境的前提下,合理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大力發展生態農業,依靠先進的技術手段,建立農業現代化生產體系,促進農業生產過程中各種生產要素的循環利用,促進農業生產效益與自然環境的和諧統一,將農業生產全過程對環境帶來的不利影響降到最低,實現低碳農業生產。
4.4加強低碳農業宣傳教育,增強節能減排意識
通過利用多種培訓手段,不斷提高農民的科學文化素養,培養新型知識農民;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宣傳車等多種宣傳形式,加強宣傳與教育,普及低碳農業、循環經濟以及可持續發展觀的思想,引導農民接受低碳農業,增強節能減排意識[9];真正從惠農、助農、強農理念出發,在全社會倡導低碳經濟,鼓勵企業、農民大力發展各種農業節能減排與農業碳匯項目,不斷增強低碳農業發展的基礎。
4.5加大財政投入,積極推廣低碳農業新技術
低碳農業的發展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大量的資金來支持運轉,一方面政府可以引導各種資金,鼓勵廣大涉農企業資金投入,或是建立具有相應保障機制的經濟共同體,更廣泛、更充分地吸收社會上的閑散資金來集中力量投入到農業科技推廣中,逐步形成多元化的資金投入機制;另一方面,河南省應通過積極引進新技術和整合現有科技資源,推動低碳農業技術研發,建立低碳技術推廣服務平臺,不斷培育優秀人才投入到基層的低碳農業生產活動中去,引導農民使用新技術進行農業生產,從而有效解決農業發展與環境保護的矛盾,使低碳農業的發展更加技術化、科學化。
4.6完善農村環境產權制度,提高土地資源利用效率
河南省要積極開展低碳農業的試點活動,通過對試驗區的監測、考察評估,總結經驗,為其他地區發展低碳農業發揮示范作用,提高土地資源的利用效率。在實施低碳農業試點工作中,建立相應的保障機制,最大程度鼓勵廣大農民群眾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這個活動中來。河南省在有些地區為了保護耕地以及林地等資源,推行“封山育林”“退耕還湖”“退耕還田”等政策,這勢必會影響一部分農戶的利益,從而會出現追求個人利益而不顧整個社會利益的嚴重問題,為了避免這種短期行為的發生,要求政府完善農村環境資源的產權制度,使環境資源使用權專有化。
總之,河南作為一個農業大省,大力發展低碳農業,有利于河南省農業向產業化、規?;?、信息化發展,對保護農村生態環境、促進新農村建設、提高農民生活質量、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具有深遠意義。各級政府應該從多方面入手,積極主動地引導低碳農業的發展,在遵循社會經濟客觀規律、保障廣大農民利益的前提下,積極探索進取,加強引導,實現農業產業的優化調整與升級,節能減排,增加碳匯,建立并完善一個可行的市場機制,努力實現社會經濟效益與環境效益的統一,最終形成農民增收、農業增效的可持續發展模式,實現農業從“高碳”到“低碳”的跨越。
參考文獻:
[1]蔣艷萍,呂建秋,楊征,等. 廣東省發展低碳農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 江蘇農業科學,2013,41(2):4-6.
[2]孫紅霞. 河南省低碳農業發展存在問題及對策研究[J]. 地域研究與開發,2011,30(5):97-102.
[3]馬曉旭. 我國低碳農業發展的困境及出路選擇[J]. 經濟體制改革,2011(5):71-74.
[4]劉永賢,梁崎峰,李伏生,等. 廣西低碳農業發展現狀與對策[J]. 南方農業學報,2011,42(4):453-456.
[5]梁清園. 廣東低碳農業的發展現狀與對策[J]. 廣東農業科學,2011,38(10):187-188.
[6]陳明偉. 廣西低碳農業發展模式及對策[J]. 南方農業學報,2011,42(8):1015-1019.
[7]肖大偉. 黑龍江省發展低碳農業的模式選擇與對策[J]. 農業現代化研究,2011,32(6):709-712.
[8]馬倫姣. 發展低碳農業面臨的挑戰及對策思考[J]. 調研世界,2011(2):34-36.
[9]孫超. 關于低碳農業的幾點思考[J]. 農業經濟,2010(8):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