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昌海
120例耳鼻喉術后感染影響因素分析
李昌海
目的通過對120例耳鼻喉術后患者的感染情況統計, 分析得出影響術后感染的相關因素, 為術后感染的控制和預防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對120例耳鼻喉手術患者的術后情況進行監測, 對發生術后感染的患者進行分析。結果經統計分析后顯示:耳鼻喉術后感染率為4.17%, 其中因呼吸道、泌尿道疾病造成的感染為40%, 因消化道系統造成的感染為20%。其中, 患者的基本情況, 如基本身體狀況、年齡;手術情況, 如手術時間、位置、切口情況;以及術后護理、抗生素的使用情況是影響本病發生的重要因素。結論在術前應積極治療患者的基礎病, 身體素質較差者予營養支持治療;手術過程中, 醫護人員應無菌操作, 術后應針對患者的情況, 合理使用抗生素。
耳鼻喉手術;感染;因素
近年來因科學技術的發展, 人們對于自身的生活水平以及美的要求越來越高, 耳鼻喉手術漸漸成為常見的外科手術,其術后感染情況是手術質量的重要指標之一, 也是監測院內感染的敏感指標之一。本文對120例患者進行分析, 以達到對今后耳鼻喉術后感染進行防治的目的, 現進行如下報告。
1.1一般資料 選擇2009~2013年前來行耳鼻喉手術的患者120例, 其中男78例, 女42例。入選患者中, 年齡最小的是15歲, 年齡最大的是69歲, 平均年齡為(43.3±4.2)歲。以上患者均為住院行手術治療的患者, 具有明確的病理診斷,術前簽署知情同意書, 并嚴格進行術前準備, 并按照《醫院感染診斷標準》(衛生部頒布)確定術后感染情況。
1.2研究方法 查閱大量相關文獻, 用流病的研究方法對文獻中提到的引起術后感染的相關因素進行調查分析, 術前對患者一般身體情況進行評估, 并進行基礎治療。調查患者治療過程主要包括:術前手術室的消毒情況;手術過程中醫護人員無菌操作情況;手術過程中患者的體征及其他指標;手術后床旁相關資料的調查收集。
1.3研究指標 耳鼻喉術后感染患者的性別、年齡、手術部位、感染部位、手術時間、住院時間、致病菌以及術后抗生素的使用情況。
1.4統計學方法 本實驗所有的數據的處理均使用SPSS17.0軟件, 計量資料, 使用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 進行處理、分析。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一般情況 因患者身體基礎情況等不同, 因此對術后感染患者一般情況進行分析如下。120例患者術后發生感染的患者5例, 感染率為4.17%。其中78例男性患者感染3例,感染率為3.85%;42例女性患者感染2例, 感染率為4.76%。經統計學分析后提示: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下表1。

表1 耳鼻喉術后院內感染患者一般情況調查(n, %)
2.2感染部位 120例患者術后并發呼吸道、泌尿道疾病造成的感染的占總感染人數的40%, 因消化道系統造成的感染占總感染人數的20%。詳見下表2。

表2 耳鼻喉術后院內感染患者感染部位調查
2.3術后情況 分別對120例患者的住院時間、感染部位、手術時間及抗生素使用情況最為術后感染的影響因素進行Logistic回歸分析, 結果顯示以上因素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 均為影響術后感染的因素。
耳鼻喉手術的情況嚴重影響到患者的生活質量, 術后感染不僅給患者帶來經濟負擔, 更因其可延長患者的住院時間而可能導致其他的院內感染等問題, 給患者帶來極大的痛苦,甚者可以導致患者死亡, 因此, 術后感染的防治非常必要[1]。現代流行病調查研究顯示術后感染與多種因素相關, 包括:手術時間及切口情況, 術中醫護人員無菌操作情況, 及術后抗生素的使用情況等因素[2]。因近年來對醫護人員技術操作要求越來越高, 因此術中無菌操作造成的感染越來越少。
本實驗通過Logistic回歸分析后證實, 影響術后感染的主要因素包括感染的部位、手術時間、患者住院時間以及抗生素的使用情況。將術后感染患者的感染情況進行統計分析后發現, 呼吸系統及泌尿系統造成的感染人數比例相對較高,分析其原因發現:①手術操作主要是針對鼻咽部進行的, 因此對患者的呼吸道干擾最為明顯;②手術時身體處于一種應激狀態, 研究表明機體處于應激狀態可造成泌尿系統感染的發生。因此, 耳鼻喉術后因呼吸及泌尿系統造成的的術后感染率發生較高[3]。另因國內抗生素使用不規范的情況較為常見, 因此術后對致病菌的控制及相應抗生素的選擇也極為重要。
[1] 費雷.耳鼻喉科術后感染因素分析.臨床集錦, 2012(8):2564.
[2] 譚亞榮, 孫玉梅, 劉發香, 等.耳鼻喉科手術患者術后并發癥危險因素分析.中國當代醫藥, 2013, 20(2):182-183.
[3] 嚴金燕, 嚴紅艷.外科手術切口感染的影響因素分析.臨床軍醫雜志, 2002, 30(4):39-40.
2014-03-19]
526238 廣東省肇慶高新區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