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賢炎
摘 要:文章基于保險行業的人才需求特征和能力結構要求,針對當前高校保險學教學課程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問題,結合筆者多年工作及教學實踐經驗,提出培養面向營銷型保險人才的幾點教學改革建議。
關鍵詞:保險;營銷;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9-003-02
根據2011年一項數據統計,每年從高校畢業的保險專業大學生有3000-4000人。但我國保險業每年大約需要3萬名保險專業畢業生,保險專業人才的數量嚴重不足。 據數字英才網業內專家介紹:目前保險行業中,高層次人才比例偏低。整個行業的營銷人員中,擁有大專以上文憑的人員不到30%。而保險從業準入門檻的提高,將會對保險從業人員結構進行新一輪的調整。“目前市場主體大量增加,各公司及其分支機構對人才需求急劇增加,特別是保險營銷型人才的需求尤為巨大。營銷型保險人才的供需不平衡正在逐步擴大。迫于業務的發展,各大保險公司為提高競爭力和市場份額,互挖人才的現象屢見不鮮。由此可見,目前保險人才尤其是具備保險代理從業資格的營銷型人才缺口十分明顯。
應該肯定的是,國內目前有不少高校相繼開設了保險學專業,努力培養社會需求的保險學專業人才。但縱觀國內高校的保險教育,師資不足和缺乏實際操作經驗成為普遍存在的問題,加之教學手段等缺乏創新,使得高校培養的專業人才在專業知識、能力結構上難以滿足社會對保險學營銷人才的需求。作為培養人才第一線的高校,如何培養適應社會需求的保險專業人才,尤其是需求量最大的營銷型人才,是高校亟需解決的問題。
一、當前保險學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
1、雙師型師資不足,缺乏具有實踐經驗的教師
目前很多開設有保險學專業的眾多院校,雙師型師資力量的缺乏是顯而易見的。作為金融前沿學科,保險學專業是一門理論性與實踐性高度對立統一的學科。這要求教師不僅要有很好的理論知識儲備,還需要有相關實踐經驗。然而,近幾年來各大高校新引進的許多教師,剛出學校門又進學校門,缺少工作經歷,缺少實踐經驗,缺少將理論知識應用到實踐中的能力,更不知道社會上企業對人才的真正需求點。據對浙江省的調查統計,高職院校教師隊伍中具備高技術素質的“雙師型”教師占的比例不足15%,而西方發達國家的這一比例一般為50%以上。這必然會影響到高校為社會輸送高級應用型人才的功能。由于多數教師缺乏保險或相關行業從業經驗,意味著在教授學生的過程中,學生可能掌握到的更多的是理論上的知識,導致動手實踐操作能力不強,不利于學生就業指引和職業生涯規劃。另外,由于教學經驗上的不足,傳統教學手段單一,也可能造成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高。對專業性很強的保險學課程,學生在理解時常常會感到非常吃力,進而導致厭學情緒。因此,學生在學習時難以掌握今后從事保險營銷工作所需要的知識能力,尤其是營銷技巧、公關能力等,這對學生就業是十分不利的。
2、傳統教學模式落后,難以提升學生學習積極性
目前很多教授保險學課程的模式仍然跟許多其他學科一樣,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參與為次。再加上多媒體教學創新上的不足,致使教學形式比較單一,僅通過PPT動態演示教學環節,效果不是很佳。一方面,造成學生是否真正掌握所學相關知識教師無法了解,另一方面,很難提高學生參與課程學習的熱情與積極性,更談不上學生主動在學習過程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具備解決問題的能力。另外,目前許多高校在平常教學過程中,往往更注重理論知識的灌輸,忽視動手實踐能力的提升,在考核學生學習情況時,往往也較注重理論知識部分,且考核手段無法與培養應用型人才相匹配。沒有建立起圍繞保險從業資格來進行教學,使得學生缺乏從事保險營銷工作所應具備的從業資格,忽視職業能力的培養,與社會需求脫軌。
二、針對當前教學存在問題提出的幾點建議
為更好的培養適應社會需求的保險營銷人才,結合筆者多年保險從業經驗及教學實踐經驗,提出幾點適應該課程教學改革的對策和建議。
1、引進雙師型教師,注重實踐操作能力提升
學校能否培養出符合社會需求的人才,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的素質。針對本課程理論性與實踐性較強的特點,高校在引進教師人才時應側重引進雙師型教師,即在本課程教學上,具有教師證又具有保險行業豐富經驗的教師。雙師型教師不僅能更好的引導學生學習本課程,還能向學生傳授具體的實踐操作經驗,進行有針對性的進行實踐教學,以此提高學生理論學習的熱情和實踐操作能力,并能很好的為學生今后的職業規劃奠定堅實的基礎。
2、改變教學模式,綜合利用多種教學手段
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不斷轉變教學思路,改變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模式,引入引導式、啟發式教學方法,通過互動,激發學生參與討論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熱情。同時,要注重教學手段創新,充分利用各類型多媒體、互聯網等,充分挖掘案例教學,注重情景演練,利用現有電腦實訓室加強學生實踐操作,通過實訓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檢測理論知識成果。在教學過程中,更側重學生營銷能力、公關能力的培養。作為授課老師,在教學考核上,更側重于考核實踐操作能力的提升。教師還應創造條件讓學生積極參與校外實訓,通過建立校外實訓基地,使學生能深入保險公司了解新知識,新理念,熟悉保險公司業務情況和工作環境,積極引導學生參與保險公司產品說明會等。逐步營造走出去的一種教學模式。在日常的教學中,教師還應充分挖掘自身的人脈資源,創造條件邀請保險公司相關專業人員走進教室,讓學生零距離與行業精英接觸,提高保險專業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克服今后從事保險營銷的畏難心理。
3、創新考核方法,以職業就業為導向
由于國家對保險從業人員要求具備保險從業資格證,而高校培養學生是面向社會應用型人才。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始終貫穿保險從業資格證的考試輔導,著重提高學生從業證考證通過率。在期末考核上,可以引入免考制度,凡通過保險從業證考試的學生,期末可申請免考,充分提高學生考證積極性。同時,創新考核方法亦有利于提高學生就業市場的競爭力。
綜上探析,目前社會對保險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不僅對從業人員數量要求增加,同時對從業人員必須具備的專業知識也提高。高校只有積極適應市場需要,以就業為導向,轉變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手法,以應用型培養為方向,充分調動學生學習本課程的積極性,引導學生考取保險從業資格證,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最終獲得社會的普遍認可。
參考文獻:
[1] 數字英才網:保險行業人才缺口巨大.保險營銷人員嚴重不足.2013(4).
[2] 《面向21世紀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意見》國家教育部.1998.
[3] 《保險學概論》(第三版).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翟建華主編.2012(9)
[4] 馮巧玲.保險專業實踐教學改革探析[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3(457)122-123.
[5] 邵繼紅.論案例教學法在高校管理類課程教學中的運用[J].職業時空(研究版)2007(5).
[6] 劉愛華.保校合作,共育保險實務專業人才[J].中國市場.2009(41).
[7] 胡運良.侯旭華.淺談保險實訓教學與保險應用型人才培養[J].當代教育論壇.2009(6).54-55.
[8] 吳 窮.在金融保險專業構建以實訓為中心教學模式的嘗試[J].職業與教育.2007(11)84-8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