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慧琴
【摘 要】對于中職學生而言,畢業后不再繼續深造的可能性較大,因此學校應重視職業生涯規劃這一課程,幫助學生避免出現“畢業即為失業”的可能。本文基于這一情況,簡單闡述了職業生涯教育的內容,分析了職業生涯教育的意義以及實施中教師需注意的問題,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幾點有效教育策略。旨在優化中職職業規劃課程,幫助中職學生合理規劃人生。
【關鍵詞】中職學生 職業規劃 策略職業生涯教育是一門將職業規劃教學化的課程,雖然不屬于專業課,但其內容重要性對于學生而言意義重大。對中職學生開展職業生涯教育能夠有計劃、有目的、有組織地培養學生職業規劃技能與意識,促使綜合實力的提升。現階段,我國就業壓力較大,中職學生唯有利用自身技能才能夠掩蓋學歷上的不足之處,利用職業規劃在社會中找準自己的位置。要想完善職業生涯教育方式,首先應了解職業生涯教育意義所在。
一、職業生涯教育意義分析
(一)有利于學生自主能力的提升
職業生涯教育能夠促進中職生思考人生,并對畢業后發展方向進行合理規劃。在職業教育下,中職生更能夠認清自己發展道路,利用好中職時期學到的知識技能在社會上找到一份穩定工作。在進行了教育之后,中職學生能夠對自身了解更為深入,在崗位選擇方面更理性化。在這一背景下,即使畢業也可不再完全依靠教師幫助,而是依靠自身能力及思想謀求職位。
(二)有利于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
職業生涯教育是一門課程,是幫助學生找到人生發展方向、制訂正確人生規劃的必要學習內容。在教育課堂上,學生唯有自覺、積極的學習才能夠掌握更為高效的學習方法,從而提升職業規劃能力。換言之,職業生涯教育讓學生在受教育過程中無形提升了學習能力,并運用到其他課程學習中。
(三)有利于學生創業意識的提升
現階段國家大力提倡學生自主創業,在職業生涯教育下,創業意識被逐步培養,將有更多學生愿意在畢業后“創業”而非“就業”。在這一背景下,我國才能夠出現更多青年優秀企業家,為社會的發展起到重要推動作用。職業生涯并非單純局限于學生畢業后幾年內的規劃,而是對整個人生的規劃。在這一層面下,將有更多學生產生自主創業念頭,而不是為別人打工。
二、職業生涯教育需注意的問題
(一)切實了解中職學生
中職學生由于成長環境、年齡的局限性,在看問題以及處理事情上尚處于逐步發展階段,且在思想上偏向敏感與豐富,容易因為一些小事產生較大的情緒。例如教師在課堂上展開名人創業事跡后,學生可能同樣認為自己創業也能夠獲得成功,而忽略了別人成功背后的努力以及當時社會環境、經濟形勢、人事處理等方面與現階段的差異性。對于這種思想,教師首先應該予以正確引導,而不是制止。國家現如今大力提倡學生畢業后自主創業,希望培養出一批優秀青年企業家,教師應針對學生想法予以正確合理的指導,并將困難因素列出,讓學生用清醒的頭腦面對畢業后的發展規劃。
(二)教育時間設定
對中職學生的職業規劃教育主要應在學生在校最后一年內大幅開展,但起始時間可從學生最初入校時開始。中職學生的學習以專業技能為主,因此在最初時期教師應讓學生了解畢業后就業方向、崗位以及需要掌握哪些技能、考取哪些證書等。教師需要讓學生明確自己所處學校與高中、大學的不同,從而將自己培養成技術型人才,才能夠在畢業后社會競爭上處于不敗之地。
三、中職職業教育有效策略
(一)分層教育,樹立正確觀念
針對中職學生的學習階段施行分層教育,逐步遞進。在中職教育的入學階段,首先樹立好中職學生的職業目標,讓中職學生正確客觀地認識自己、認識社會,使中職生在今后的專業學習始終朝著職業目標學習;在中職學生二年級時,要讓學生更深層次地了解社會,并掌握比較系統的職業規劃理論及學習方法,使得職業規劃更好地契合社會發展的需求,同時提高中職生的職業素養及道德情操;三年級的中職生即將走向社會,則要幫他們樹立踏實、拓新的職業觀和創業思想,防止好高騖遠、一蹴而就的錯誤職業觀和創業思想,實時分析就業狀況及社會需求,還要幫助即將就業的學生制訂科學合理的擇業標準,此外還要幫他們做好職業規劃,促進他們朝更高更遠的目標發展。
(二)合理分類,展開差異性教學活動
教師要時刻關注中職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狀態,針對各種問題,展開對應的類型主題教育。由于中職學生多是中考失利或家庭條件較差不得已提早進入社會工作的學生,加上年齡上的劣勢,因此在學習能力以及學習動力上相對于高中或大學生而言較弱。
1.“醒悟型”職業教育
此類教育主要扭轉中職生頹廢、墮落的學習和生活狀態,它主要通過倫理及具有代表性的事跡案例來進行職業規劃教育。讓中職生在學習中產生共鳴,使得學生通過教育認識到職業規劃的重要性,并樹立科學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使他們認識到自身所肩負的責任和使命感。具體而言,教師可利用現階段創業名人事跡激發學生自信心,讓學生不再過分重視“中職學生”這一標簽,樹立找工作或自主創業的自信心。
2.“規劃方式型”教學
此類教學主要讓學生認識到不同類型的職業規劃,對自身職業發展方向的影響。樹立科學合理的職業規劃,能夠更好地讓學生實現職業目標。規劃型教學主要由教師完成,需向學生列舉不同模式的職業規劃方案,尤其是畢業后時間分配。一些學生想要在畢業后立即找工作,在基層工作中獲取經驗,逐漸在企業中站穩腳跟;而一些學生則希望畢業后自主創業,以小團體為單位將自身企業發展壯大。不同規劃方案遇到的困難以及對實施者的要求都不盡相同,教師應將困難、要求等內容向學生詳細說明,讓學生完善自己的規劃,避免出現好高騖遠的情況。
3. “探索型”教學
這類職業規劃教育,主要是讓學生明白,并不是做出了科學合理的職業規劃就能實現職業目標的實現,畢竟社會的發展是變幻莫測的,只有在真實的職業發展中不斷探索和變更職業規劃目標才能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需求。在此方面,職業教育教師可讓班級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每小組6—10人進行職業規劃。小組成員需要完成一份職業規劃書,包含畢業后求職方向、職位要求、職業素養、發展方向以及可能遇到哪些困難。小組內部采用頭腦風暴方式盡可能多列舉條例,尤其是困難方面。讓學生將困難列舉出來并非挫敗學生自信心,而是減少盲目規劃下對學生造成的不良影響。當困難被列出后,中職學生才能夠切實了解到自身不足之處并加以改進。
4. “實踐型”教學
此類系列教學旨在讓學生求真務實的在職業崗位中工作,在工作之前,則需要系統地學習求職技巧和實戰技巧,進行實戰演練,鞏固學生的求職技能。在實踐方面,可由學校組織學生開展校外實習,利用暑假或寒假時間進行持續性實習,讓學生了解到所學專業在畢業走上社會后的實際情況,事先了解就業壓力以及社會形勢,讓他們把在學校中學到的理論知識得以運用,并在實踐后促進理論學習層次的加深。
(三)適當鼓勵,幫助學生展開實踐
在這一點上,教師需要與“實踐型”教學模式相結合。不同的是,這一教育要點注重讓學生自己在社會上尋找專業工作,目的在于讓學生了解現階段就業壓力以及專業技能相關要求。教師應鼓勵學生利用周末或假期時間以兼職形式進行專業對口工作。需要注意的是,這項教育可從學生入學后開始,利用每一年寒暑假或周末外出兼職,相信學生在三年實踐下總結的專業經驗以及職業規劃方向思考要遠遠優于在校接受的純理論學習。
結束語
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是中職學校學生素質教育中重要的一環,它推動著中職學生在職業道路上長遠前行。職業生涯教育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有效手段,關系到國家未來人才的質量。職業生涯教育的實施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根據職業生涯教育特點,進行科學整體的規劃與實施,進而逐步探索出適合中國國情的職業生涯教育模式,讓中職學生更好地回報社會。
【參考文獻】
[1]張捷樹.科學發展觀視域下的中職生職業生涯教育[J].衛生職業教育,2013(21).
[2]張璐.淺探中職生職業生涯教育的途徑與方法[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3(11).
[3]張向前.中職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模式的初探[J].當代職業教育,2013(10).
[4]馮薇.中職心理健康教育與職業生涯教育協同模式的探索[J].時代教育,2013(14).
[5]張艷萍,劉丹,單于冰.中等職業學校職業生涯教育實效性分析[J].職業教育研究,2013(02).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