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戈
摘 要:在音樂課堂教學中,讓學生充分獲得情感體驗。要注重在情景中滲透;要注重在聯想與想象中滲透;要注重在歌唱中滲透。
關鍵詞:音樂;課堂教學;情感體驗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9-046-01
音樂是情感藝術,能直接有力地進入人的情感世界,情感是音樂審美過程中最活躍的心理因素,是音樂審美感受的動力和中介。在教學活動中,情感具有引動、定向、激勵和強化的作用,直接影響著學生對教學活動的參與及內化。那么如何在課堂上滲透情感呢?
一、在情景中滲透
1、以情激情
教學過程是師生情感的雙向交流的過程,教學過程充滿熱烈的情感和情緒,是產生良好課堂心理氣氛的重要原因。作為音樂教師,上課時必須包含豐富的情感,以情動人,充分發揮情感的疏導功能,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情感。就說說教師的范唱吧,教師的范唱是學生感知與了解學習內容的主要途徑。雖然老師的演唱水平一般不能與專業人員錄制的音響想媲美,但由于范唱具有相當的直觀性,學生會感到特別的親切,因而更能激發學生的情感體驗。記得在教學《雨花石》這一課時,首先給學生講述南京大屠殺的故事,激起學生憤恨的心情,再加上教師深情的范唱,打動了班上的每一位學生。如果教師自己心靈都沒有受到情感上的震撼,怎能讓學生感受到如訴如泣、悲愴憤恨的情感呢?所以教師只有發自內心的真誠,以激動人心的情感投入時,才能真正使學生產生心理共鳴,達到“以情激情”的效果。
2、以言動情
任何作品都是通過教師的語言來傳播給學生的。優美的語言具有豐富的感染力,是維系師生情感的紐帶,是課堂教學的凝聚力。當教師用生動的、悅耳的語言,情真意切的語感,抑揚頓挫的語調講解時,就能把作品解釋的引人入勝;當教師用動聽、悅耳的語言進行歌唱時,必定“字正腔圓”,使學生動之以情,陶醉在美的享受中。
3、觸景生情
創設情境,引導學生情感投入。創設情境指根據音樂作品的風格、情緒和具體內容創設相應的環境氣氛。良好情境的創設,能幫助學生更好地進入聆聽音樂的心理狀態,充分調動學生的視聽感官,激發學生的想象,鍛煉學生的思維,從而使學生更好地感知和理解音樂作品,激發學習的興趣和熱情。如在欣賞《雪絨花》歌曲時,可以用多媒體展示雪花飛舞的情景,加上教師精彩又富有感情的解說,讓學生深切地體會到雪花紛紛飛揚的景色。
4、以演抒情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多采用課堂表演的方式,讓學生充分參與課堂教學。這種課堂表演可以在教師的主導下,全體學生參加表演,也可以在學生理解歌曲內容的基礎上,自己創編,單獨表演。這種載歌載舞的律動形式,調動學生積極參與,全身心地投入到作品的創作之中,既可以提高教學效果,發展學生的表演才能,又使學生更直接、更容易受到藝術的感染和激勵,并產生好好學習的強烈欲望。
二、在聯想與想象中滲透
在情感教學過程中,形象思維與情感體驗是密切相關的。特別是在音樂課堂上,學生可以通過歌詞,以美妙的旋律來引發學生簡單的聯想與想象,從而進入一定的意境。在此,讓聯想與想象插上音樂的翅膀,那更令人心馳神往,最終達到情景交融的境界。同時,我們還要通過各種教學形式與方法,啟發學生的形象思維、鼓勵思維的創造性、發散性與個性化。要尊重學生的情感體驗,要體現民主平等,允許學生個性的存在。比如在學生欣賞《斗牛士之歌》的過程中,有的學生聯想到西班牙人的勇敢,斗牛的人們手中拿著劍和斗牛布踏著整齊的步伐準備和牛斗爭,有的聯想到“人與牛在舞蹈”。應該說同學們的思維定向,聯想與想象雖然不盡相同,但都是出色的。一首好的歌曲,其詞曲的結合本身就極為妥帖,因而起塑造的音樂形象地栩栩如生,容易引發人們的聯想和想象
三、在歌唱中滲透
唱歌教學是通過歌曲的藝術形象和學生的審美活動來感染與教育學生的,如果在教學中只是強調歌曲的音準、節奏等技巧訓練,卻忽略了歌曲的情感表現,那歌曲聽起來是蒼白無味的。記得一次學校邀請了蘇州教育學院的一位合唱老師---李某來我校指導,他并沒有對學生提任何要求,只對音樂老師說了一句:想要搞好合唱,教師一定要正確引導,怎樣把歌曲的情感自然流露?這是關鍵所在。所以在唱歌教學中,只有教師積極引導學生在豐富的情感體驗的基礎上,做到深情并茂,以情帶聲,以情感人。
四、在審美中獲得
情感體驗,是指在音樂欣賞或演唱作品的過程中所表現的感情。學生的情感隨著音樂的起伏而產生共鳴,在心靈上得到陶冶。審美情感體驗就是在學習過程中,體現審美特色、滲透審美因素、貫穿審美要求的教學活動,是帶有情感性、形象性、體驗性和個性的教學,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獲得情緒體驗、情感愉悅和思維快感,可以增進學生的成就動機意識,促進他們進入學習動機的良性循環軌道。因此,在音樂教學中要尊重、調動、利用學生的情感因素,發揮審美情感體驗的積極作用。在欣賞四川民歌《太陽出來喜洋洋》時,我先播放四川山區的錄像,隨之傳來這首山歌風格濃郁的四川民歌。學生通過觀看錄像,不但了解四川地域特,而且將自己置身于山區之中,從而更加仔細地聆聽音樂,真切地感受到高亢、嘹亮、爽朗的山歌風格。這時,我把過去比較專業的“分析演唱特點”變為“你聽后的感覺”,學生便很容易地說出:“音調較高,聽起來很明亮、很爽朗……”因此,音樂教師在教學之前,一定要熟悉教材,理解作品。面向全體學生,充分挖掘作品的歌詞美,旋律美,力度美來啟發學生品味作品,從而在審美中獲得情感。
學校音樂教育應努力從學生的認識水平出發,培養學生高尚的情操和豐富的情感。并充分運用課堂教學中師生雙方直接或間接的情感體驗,激發學生認識美、創造美的欲望,讓學生的情操受到陶冶,完成美感的實現,讓我們的情感與音樂一起翱翔!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