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文博
摘 要:高效課堂教學模式應當掌握好“火候”,正確處理好“先學”與“后教”的關系,才有可能創造出高效的課堂。教師科學的引導,特別對后知后覺者,其實是一種真誠的幫助,一種精準的啟迪,一種熱切的激勵。教師應有的放矢加以掌控整個合作學習的過程,真正提高課堂效率。最后,通過學困生的展示,我們才有機會真正了解學生掌握知識點的程度,并加以指導改進,讓更多的人學會數學。
關鍵詞:先學后教;高效課堂;反“貪”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9-089-02
時下,各地“先學后教·高效課堂”的課改開展得如火如荼。不可否認,許多教師在開展的過程中提升了自己的素養,豐富了教學實踐,也切切實實給課堂教學注入了活力,受到學生的喜歡,但在課改的過程中,應當掌握好“火候”,正確處理好“先學”與“后教”的關系,前者并不能越俎代庖,后者不能可有可無, “先學”與“后教”要能夠銜接完美,相輔相成,才有可能創造出高效的課堂。為避免在實際操作中誤入矯枉過正,筆者從自身實踐出發,總結以下“三貪”必反:
一、貪“自主學習”,并升級為放任
“先學后教·高效課堂”教學模式認為,教師把一節課的問題引領呈現出來后,學生只要通過自主學習、小組合作以及組內、全班展示后,大多數問題都將得到解決,教師只須對重點再加以點撥即可。這樣的教學模式,確實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方面有顯著的優勢,特別能體現學生個性的張揚,對先知先覺的學生更加有利。例如,在學習有理數的加法時,一個班級的51名學生中,有35名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已基本掌握有理數的加法法則,他們在課堂上也表現的相當活躍,通過展示,他們被同伴、老師贊賞有加,他們在提高自信心的同時,更是體驗到了受認可的成就感,這種教育效果已經遠遠超出了傳統教學中老師單純的表揚。
但是,別忘了仍然有16名學生在這節課上處于弱勢群體,他們因為跟不上節奏,而變得緊張和無所適從,久而久之,他們會變得盲從,在小組中,他們隨大流進行表面上很熱烈的討論,實際上他們已失去話語權,但教師因為太“貪”這種熱鬧的“自主學習”,認為學生很自主,教師很輕松,甚至可以退避三舍。教師在課堂上一味地提倡民主,鼓勵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意見,我常常在課堂上說:“你們要敢于發表自己的獨立見解,不要拘謹。”孰不知,這一類鼓勵的話語,往往不能面向全體學生,因為對后進生來說,這種鼓勵是蒼白無力的。這種為了強調學生的自主性而弱化教師全盤指導作用的教學行為,就把自主學習給“神化”了,其實是把自主演變成了放任。放任課堂,對后進生的殺傷力尤為巨大。
強調先學后教,自主學習,更需要掌控課堂的智慧。科學的引導才是一種偉大的武器,特別對后知后覺者,其實是一種真誠的幫助,一種精準的啟迪,一種熱切的激勵。
如果你太貪圖快樂而熱鬧的“自主學習”,請務必要清楚時間不會延長,45分鐘的課堂,吵吵鬧鬧很快就會過去,結果可能是:你和你的優秀學生均過得很快樂,但對后進生卻一無所獲。
二、貪“合作”形式,并制作成樣板
世界上最糟糕的主義就是形式主義。課堂上讓學生“合作合作”,是很多教師常用的形式,本來也無可厚非,但是,如果在學生沒有充分獨立閱讀、思考的情況下就進行合作學習,效果會是什么樣呢?顯然,由于學生對教材的理解還很片面,對客觀事物的認識自然也不能達到一定的深度,那么,這樣的合作只能流于形式,只能成為個別優生展示的舞臺。對大多數學生來說,毫無意義。可是仍有不少教師樂此不疲,甚至每逢上課必來一個“小組合作”,好像沒有了小組合作就不是課堂教學了。例如,在學習“絕對值”這節課時,我讓各小組進行合作學習,探究同一個問題:“已知 , ,且 ,求 的值?!?/p>
結果,往日熱鬧的討論不見了,各抒已見的場景不見了,積極舉手發言的動作不見了,取而代之的,除了靜,就是寂靜。因為題目本身難度使然,再加上不同學生的認知水平存在較大差異,各小組內幾乎是“一言堂”——組長獨樹一幟,組員集體沉默。我在課后反思里寫道:“小組合作流于形式還不如不合作,別太貪!”
小組合作學習要經常開展,但也要掌握好一個度。首先,教師要提出合適的問題,這個問題要讓全體學生都有思考的空間,都有發言權;其次,要有足夠的時間開展,不要太匆忙,草草收場;第三,要讓學生明確合作學習的目標,各小組在合作中擔任什么角色、需要完成哪些任務。這樣,教師才能有的放矢加以掌控整個合作學習的過程,真正提高課堂效率。
三、貪優生展示,并忽視學困生
“先學后教·高效課堂”教學模式,強調學生的主動學習意識。要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就得讓學生有表現自我的欲望,而“展示”就是這樣一個平臺,因此,在教學設計上,充分考慮如何讓學生發揮主體意。傳統課堂上,教師一言堂,學生被動的接受,偶爾的提問,也只是蜻蜓點水,杯水車薪。學生毫無主動性可言。而設計“展示”這一環節,符合初中學生的愛動的特征,順其自然地就能調動他們的積極性,產生主動學習意識,提高課堂效率。但我們常常喜歡讓優秀學生展示,原因有二:一是優生展示更能體現效果,滿足我們對課堂效率的期望值提升;二是學困生展示會浪費很多寶貴時間,同一問題,學困生回答半天還答不上來,影響教學的流暢性。貪優秀生展示,則必輕學困生指導,流利的回答,正確的思路,準確的答案,優秀生進行的表演秀給我們許多欣慰,讓我們覺得陽光無限燦爛。這樣,我們往往就冷落了學困生,忽略了學困生包括他們的感受。
其實,學困生比優秀生更需要幫助,盡管公開課上會讓你覺得有些尷尬,讓你多少沒面子。學困生在學習上沒有自信心,教學中讓他們來展示,可以幫助這部分學生樹立自信,要努力為他們創造更多的機會和條件,多給予他們展示的機會。讓他們從點滴的進步中,感受成功的喜悅,進一步樹立自信心。如:我在上“有理數的減法”時,讓學生舉例說明“減去一個數等于加上這個數的相反數”。有一個學困生舉出“ ”的例子,我立即給予高度評價,因為他很清楚“0的相反數是0”這樣一個概念,我讓全班同學為他鼓掌。在學習“有理數加減混合運算”時,讓學困生完成“計算 ”,而讓優生計算“1-2+3-4+5-6+……+99-100”,結果學困生又快又好地完成了任務,有的學困生信心滿滿地完成了供給優秀生做的題目,最后的結果是:學困生也會做優秀生的題目。實踐無數次證明,給學困生一縷星光,也許就能照亮他的一生!
讓優生展示看不出上課有什么破綻,所以教師很“貪”這個!但別忘了只有通過學困生的展示,我們才有機會真正了解學生掌握知識點的程度,并加以指導改進,讓更多的人學會數學。
有了先學后教,爾后才有高效課堂,但混雜其中的,還有各種“貪”,它們能撕掉各種“高效”。教師若能做到適可而止,戒除各種貪念,乃一種境界,一種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