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花 張平
〔關鍵詞〕 同伴互助;初中英語;口語交際能力;研究
〔中圖分類號〕 G633.41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4)09—0070—02
一、 導論
(一)研究的意義 筆者在初中英語教學的實踐中發現,由于受班額的增大和課堂時間的限制,老師對學生的指導和幫助難以顧及每一個學生,在大班額中這一矛盾更加突出。在這樣的課堂上,正常的師生之間的一些互動幾乎沒有,老師很少有時間在有限的課堂內對每個學生的語法、發音及其他的錯誤進行糾正;同時,為了節約時間,老師沒有足夠的時間補充一些相關的語言點。在課堂上,絕大多數學生僅僅坐在凳子上聽老師講,逐漸地,學生就會變得懶惰和消極,不想思考,每當遇到問題,他們就呆坐著等待老師講答案。在這種情況下,學生的英語口語水平變得越來越低,漸漸地對英語學習失去了興趣。因此,筆者試圖通過將同伴互助引入初中英語課堂教學,研究其在提高初中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口語交際能力的有效性,探析在新課標下提高初中英語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這是本次實踐研究的價值所在。
(二)研究問題的界定 通過分析相關研究文獻和結合筆者的教學實際,本次實踐研究中將以試圖回答以下兩個問題展開:同伴互助可以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嗎?同伴互助可以提高學生的交際能力嗎?
二、研究的理論基礎
最近發展區理論和情感過濾假說為進行同伴互助的教學實踐研究提供了嚴謹的理論基礎和科學的指導依據。
最近發展區理論是前蘇聯著名的心理學家維果茨基提出的。他認為,在孩子的大腦發育過程中必須經歷兩個重要階段:第一個階段是人本身具有的發展水平,第二個階段是經過努力達到的階段,這兩者之間的差異就是最近發展區。在維果茨基看來,尚未成熟但正處在成熟過程中的潛在發展水平是教學的最佳期。最近發展區理論強調了教學在兒童發展中的主導性、決定性作用。教學的目的就是要通過教師或同伴的幫助消除實際發展水平和潛在發展水平的差距,使潛在發展水平變成實際發展水平。
情感過濾假說是20世紀80年代初美國語言學家克拉申提出的。情感過濾假說指出語言習得是通過接收大量可理解性語言輸入信息而產生的,教師的主要精力應放在為學生提供大量的最佳的語言輸入,從而促成語言習得。即在進行語言輸入教學時,首先要重視“量”的輸入,其次是“質”的輸入,即“可理解性”。所謂可理解性的語言輸入,用公式表示,就是“i+1”,其中“i”表示語言學習者目前的水平,“1”表示略高于語言學習者現有水平的語言知識。如果語言輸入遠遠超出學習者的現有水平即“i+2”,或者接近甚至低于學習者的現有水平即“i+0”,學習者就不能獲得可理解性輸入,不是太難理解不了,就是太容易,這樣都難以收到較好的學習效果。這就是說, 如果學習者在習得過程中大量接觸“i+1”,他們便會在理解語言輸入的同時,習得新的語言知識。由于同伴互助學習的雙方能夠平等地溝通交流,學習會更有效。
三、研究的方法
(一)研究的對象
本研究是從2010年9月起在蘭州市第六十六中學筆者所帶的兩個平行班級中開始進行的。筆者圍繞回答兩個問題驗證兩個假設:同伴互助會提高初中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同伴互助會提高初中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將所帶的初一(2)班作為實驗班,初一(4)班作為控制班,應用人教版教材《Go for it》(學生用書,七年級)進行同步教學研究。
(二)研究工具
1.調查問卷。在研究中筆者參考了外語態度調查問卷,運用五級量表法設計了初中學生英語學習態度調查問卷,即A指非常同意代表5分,B指同意代表4分,C指不知道代表3分,D指不同意代表2分,E指非常不同意代表1分。結果通過疊加每題所得分值所得。采用本問卷的目的是驗證第一個假設即同伴互助會提高初中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2.情景測試。筆者根據《百練百勝》英語練習冊設計了試卷進行情景測試。該練習冊是“十一五”規劃教育部重點課題“輔導讀物促進有效教學的研究與規劃”的產品,具有一定的權威性。該情景測試的目的是了解學生測前和測后的口語交際能力的變化,驗證第二個假設即同伴互助會提高初中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四、信息收集與數據分析
參與本次研究的兩個班的學生共有94名,由于兩個班各有一名學生因病缺席了一次測試,因此在兩個班收到的有效調查問卷和有效測試成績分別是92份。運用SPSS(SPSS 11.5)系統分別處理了兩個班的英語學習興趣調查問卷數據與情景測試卷的前測、后測成績,其結果如下:
(一)問卷調查
在實驗前后,筆者收集兩個班學生調查問卷的前測、后測數據并運用SPSS(SPSS 11.5)系統進行數據處理后結果如下:
表1:實驗班和控制班前測數據對比結果
分析實驗班和控制班學生調查問卷的前測數據,表1的對比結果顯示P=0.905>0.05,表明實驗班和控制班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在實驗前基本沒有區別。
表2:實驗班的前測、后測數據對比結果
分析實驗班學生調查問卷的前測、后測數據,表2的對比結果顯示P=0.000 <0.05,表明實驗班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在進行同伴互助之后有了很大的變化。
表3:控制班前測、后測數據對比結果表
分析控制班學生調查問卷的前測、后測數據,表3的對比結果顯示P=0.082>0.05,表明控制班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在進行小組活動前后幾乎沒有變化。
表4:實驗班和控制班的后測數據對比結果表
分析實驗班和控制班學生的調查問卷后測數據,表4的對比結果顯示P=0.044 <0.05,表明實驗班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比控制班有明顯的進步。
綜上所述,研究者對實驗班實施同伴互助教學法之后,實驗班的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提高了很多,調查問卷的數據對比分析驗證了同伴互助可以提高初中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這一假設。
(二)情景測試
在實驗前后,筆者收集兩個班學生情景測試的前測、后測成績并運用SPSS(SPSS 11.5)系統進行數據處理后結果如下:
表5:實驗班和控制班的前測成績對比結果表
分析實驗班和控制班學生情景測試的前測成績,表5的對比結果顯示P=0.912>0.05,表明實驗班和控制班的學生口語交際能力在實驗前基本沒有區別。
表6:實驗班的前測、后測成績對比結果表
分析實驗班學生情景測試的前測、后測成績,表6的對比結果顯示P=0.000 <0.05,表明實驗班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在進行同伴互助之后有了很大的變化。
表7:控制班的前測、后測成績對比結果表
分析控制班學生情景測試的前測、后測成績,表7對比結果顯示P=0.280>0.05,表明控制班的學生口語交際能力在進行小組活動前后幾乎沒有變化。
表8:實驗班和控制班的后測成績對比結果表
分析實驗班和控制班學生情景測試的后測成績,表8的對比結果顯示P=0.034 <0.05,表明實驗班的學生進行同伴互助后口語交際能力比控制班的學生有明顯的進步。
綜上所述,研究者對實驗班實施同伴互助教學法之后,實驗班的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有顯著的提高。情景測試成績的對比分析驗證了同伴互助可以提高初中學生口語交際能力這一假設。
五、結論與建議
通過本次在初中英語教學中進行的實踐研究發現:同伴互助體現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親自體驗與參與、平等合作與交流的學習方式對提高初中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和口語交際能力具有明顯的促進效果,對于提高初中階段的英語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學習效率具有積極的影響,在義務教育階段的教學實踐中具有較好的推廣應用價值。
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同伴互助教學相對較費時、費力,教師把握不當會影響教學進度。同時,同伴教學對學生的自身素質要求較高,學生的自控力應較強。
編輯:楊慧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