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丹
【摘要】幼兒園集體教學中教師的提問方式和技巧對小朋友的學習有較大的影響,會不同程度阻礙教學目標的實現,影響到教學進程和質量。當前,幼兒園教師在集體教學中的提問存在著許多問題,如提問次數過多、提問質量偏低、教師對幼兒的回答回應方式不夠靈活等,是推進教學活動順利進行的消極因素,需要對這些問題加以分析和研究,找出問題原因并設計改進措施,促進幼兒園集體教學的有效開展。
【關鍵詞】幼兒園集體教學 教師提問 現狀 改進措施
在幼兒園集體教學中,教師的提問是必不可少的一項內容,也是集體教育的核心內容,是推進幼兒教學發展的重要因素。教師可根據相關課程要求和幼兒培養目標,設置相應的問題,對幼兒進行教學問答活動。本文對我開發區幼兒園的16個集體教學活動中教師提問的736個問題加以研究和分析,發現其中有許多因為提問方式、技巧或回應方式不合理,存在提問頻率過高、數量過多且質量偏低、回答機會不均衡等問題,造成教學開展實施困難,影響了教學進度和質量。
一、幼兒園集體教學中教師提問的現狀分析
(一)問題的思維水平較低
通過對幼兒園集體教學的現場觀察,筆者發現當前幼兒園教師提問的思維水平大多都較低,識記型提問、理解型提問及征求型提問較多,共有510個這種類型的問題,占總問題數的69.3%,比例是非常高的。而中等思維水平和高等思維水平的問題分別只有123和103個,分別占總問題數的16.7%和14%,比重比較小。從這些數據可以看出,教師提問對幼兒的思維水平要求較低,存在大量低效的問題,對幼兒分析、應用能力的提高作用不大,教師雖然也關注到較高思維水平的提問,但重視程度有限,需要教師在實踐教學中提高對中高水平提問的重視。同時,筆者還發現,許多幼兒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提問過于頻繁,造成幼兒參與教學活動的興趣和積極性大大降低,影響了教學進程和效率。
(二)幼兒回答機會不均衡
在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觀察中,教師可以對教學過程中的事項加以管理和控制,教師在提問后,缺乏自由回答的氣氛,大多都是教師點名回答問題,較為外向和思維活躍的幼兒獲得回答問題的機會要遠遠高于其他幼兒,造成幼兒回答問題的機會缺乏公平性,阻礙了幼兒教育的全面發展和整體發展。在此次調查中,較為活躍的幼兒獲得回答問題的機會占每節課提問總數的三分之二左右,致使幼兒思維能力的培養和提升嚴重失衡。
(三)待答時間過短,幼兒思考受阻
在此次幼兒園集體教學觀察和訪談過程中,教師在提問后留給幼兒的待答時間很短,往往只有一兩秒的時間,教師沒有充分考慮到幼兒的認知水平和思維能力,幼兒對于問題的反應和構思需要經過一段時間的加工才能回答出來。而許多教師在提出問題后見沒有幼兒回答,就立刻給出答案,沒有對幼兒的思維能力起到一定的激發作用,對提高幼兒的思考意識和參與積極性影響較大。
(四)封閉式提問過多,教師回應方式機械單一
在幼兒集體教學中,教師習慣于采取封閉式的問題進行提問,可以極大地降低備課難度和課程開展阻礙,讓幼兒的思維轉向特定的方向進行思考,問題答案較為固定,容易回答。但是過多的封閉式問題會使幼兒缺乏開放性的思維方式,導致對幼兒的教育仍然以灌輸的方式為主,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不能得到激發和發展,難以塑造幼兒多向化的行為反應。同時,教師在幼兒回答完問題后,教師的回應方式過于單一,在此次集體教學觀察中,筆者統計了教師對于幼兒在回答完問題后的反饋方式,有611個問題只是簡單地對其加以肯定或將幼兒的回答重述一遍,對幼兒說“真棒”“回答得很好”等模糊語言,占總問題數的83%左右,機械的提問反饋方式,使幼兒不能很好地理解和把握正確答案,提問的意義就大大降低了。
二、幼兒園集體教學中教師提問的改進措施
(一)合理設計提問,提高問題質量
幼兒教育是一個特殊的教育階段,對幼兒思維能力的構建和提高有著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在上課之前要認真備課,充分兼顧到各個層次幼兒的思維能力和認知水平,問題的難易程度分配合理,避免在教學中出現冷場或混亂的局面。具體來說,問題的設計難易程度應根據幼兒的發展目標來制定,過于簡單的問題會使幼兒興趣降低,幼兒的思維能力也得不到鍛煉和提升,過于深奧的問題則會使幼兒不知所措,學習積極性受到嚴重阻礙,教師應設置難度適中,幼兒可以通過思考和努力解決的問題,同時問題還要具有一定的啟發性,積極引發幼兒深入地探索和學習,全面提升幼兒的各項思維能力。
(二)把握好提問時機
教師在集體教學活動中過于頻繁的提問,不僅造成幼兒的學習興趣低下,還會直接影響到教學質量。教師在實際教學活動中,應根據教學內容把握提問的最佳時機,在幼兒對某個事物或知識有疑惑時,教師可以抓住時機提出有針對性的問題,滿足幼兒的求知欲望,這樣教學氣氛就會顯得更為活躍,效率也會隨之增高。
(三)掌握和提高提問技巧
技巧是提問的重要構成因素,掌握和提高提問技巧,就是明確對提問的目的性。注意對提問節奏的把握,把握提問的整體性,由淺至深地進行提問,問題難度要循序漸進,有層次地構建幼兒認知結構,提高幼兒思維水平。同時,注意對提問種類的設計,盡量使問題多樣化、富有靈活性,避免提問方式過于單一降低幼兒回答的興趣。不同教學內容的提問設計要有區別,提問集中或分散、回答主動或被動等都是教師應考慮的因素。
(四)正確安排待答時間,豐富回應方式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適當延長幼兒待答時間,讓幼兒有充足的時間思考問題,通過對問題的思考可以提高幼兒的發散性思維,更為全面地分析問題,利于組織幼兒組織語言能力的提升。教師在幼兒回答完問題后,應根據幼兒的回答情況,給予相應的評價和回應,盡量減少模式化的回應方式,強化具體的回應模式,讓幼兒明白答案正確或錯誤的原因,并積極引導幼兒參與思考。
三、結束語
提問是幼兒園集體教學中最為常用、也是最直接的教育互動方式,教師提問環節在課堂教學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幼兒園教師要通過對當前集體教學中提問的誤區積極進行研究分析,采取科學合理、適合幼兒教育特點的提問方式和有效的提問技巧,將提問環節良好地運用于課堂教學實踐中,提高幼兒的學習和參與積極性,提高教學實施效果。
參考文獻:
[1] 肖芳.集體教學活動中教師提問的有效性新探——以小班社會活動“安全不安全”為例 [J] .教育導刊,2010,(01).
[2] 索長清,但菲.尋求幼兒園教學本質的回歸——基于幼兒園教學及其現狀的思考 [J] .幼兒教育,2010,(Z5).
[3] 王冬蘭,郭猛,嚴燕華.弗蘭德斯互動分析系統在幼兒園集體教學中的應用 [J] .學前教育研究,20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