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育忠
摘?要:由于我國教育改革,傳統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模式已經不能適應教育改革的需要。為了充分挖掘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實現數學教學目標,應該要把生活化引入數學教學,從而將抽象的數學化為有趣、生動、易于理解的事物。本文首先分析了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現狀,其次分析了生活化教學的意義與必要性,最后分析了生活化教學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具體應用,從而探索出更高效的數學課堂教學模式。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生活化教學
一、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現狀進行分析
(1)教師占主導地位。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中,從目前我國數學教學方式來看,教師還是占據著主導地位,仍然是以教師為中心的教,而忽略學生的學,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和領導者,采取的都是“滿堂灌”教學方式,基本上控制著教學的一切進程,包括學生的作業、問題等,導致學生在數學學習中處于被動地位,潛能得不到發揮。
(2)受小學生性格特征的影響因素大。小學生正處于活潑好動的階段,時刻都是精神旺盛的狀態,導致他們在學習過程中不能安靜下來認真聽老師講解,加上數學本身是一門邏輯性很強的學科,但是小學生思考問題的思路是比較簡單的,教師很難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和進度,也不利于素質教育目標的實現。但是在生活中,小學生充滿熱情和激情,對任何事物都抱有好奇心,比起書本上的理論知識學習要輕松很多,比如對于乘除法的學習,如果老師根據生活現象編排順口溜進行教學便于他們記憶,學習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3)教師以完成教案為目的。傳統的教學都是以完成教案為目的的教學,教師對教案的撰寫比較注重,往往憑個人經驗或通過模仿別人的經驗撰寫教案,發揮自己的主體作用,而忽視了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接受能力,以完成教案為教學目標,當在教案中沒有學生所提的問題時,教師往往會束手無策,無法為學生解惑,這樣就不利于學生邏輯思維和創新思維的發揮,教學目標的實現也只是停留于表面。
二、生活化教學的意義
(1)生活化教學有利于聯系生活,創設各種問題情境,將生活元素引入到數學課堂中,讓學生從自己的經驗或已有的知識出發,從而提高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
(2)生活化教學有利于學生回歸生活,解決實際的數學問題,數學學習的目的是運用數學知識來解決生活中的各種實際問題,充分挖掘生活中的資源,然后滲入到數學教學中,實現生活的課堂化,讓學生了解知識的來源,挖掘他們的潛能,培養他們的學習熱情和興趣,從而實現全方位的發展。
(3)生活化教學更能體現數學的價值,數學源于生活又運用于生活,只有將所學的數學知識運用到生活當中去,才能體現出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價值。例如學習圓形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聯想,聯想生活中哪些東西屬于圓形,通過提問、討論,加深學生對圓形的理解和學習。
三、生活化教學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1)教學內容的生活化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運用。教學內容的生活化是生活化教學的基礎,在教學過程中融入生活元素,尋找生活元素和數學的最佳結合點,有利于達到教學目標。因為小學階段的學生活潑好動,對新鮮事物好奇心強,但是他們的理解和思維能力不強,如果教師只是呆板地、照本宣科地對書本知識進行講解,沒有適當的形象描述,學生是很難理解的,嚴重的還會打擊學生的學習信心,所以將生活元素融入數學教學勢在必行。教師要多挖掘生活素材,多舉一些生活的例子,使學生能夠愉快地進行學習,最終實現高效教學。
(2)課堂形式的生活化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運用。有了教學內容的生活化做鋪墊,下一步就是實施階段,教師為學生創設一些熟悉的生活情境,讓學生扮演其中的角色。這樣可以提高了學生的參與熱情,所以教師針對性地結合生活實際能更好地實現課堂形式的生活化。
(3)課后作業的生活化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運用。為了培養學生良好的生活習慣,有教學內容生活化、課堂形式生活化還不夠,還需要課后作業的生活化。因此課后作業要打破傳統的死板的布置課堂作業模式,讓學生走入到生活實現課后作業多樣化,從生活中尋找知識的來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陶行知說:“教育只有通過生活才能產生作用并真正成為教育。”所謂生活化教學,主要是教育源于生活,并服務于生活,數學也源于生活,運用于生活。因而作為新課改背景下的小學數學教師,必須將生活化教學應用于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