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麗琴
摘?要:布置地理作業是補充及鞏固課堂知識的重要途徑,只有優化設計地理作業形式,才能夠為初中地理教學內容及方式的調整、完善奠定基礎。本文分析了初中地理作業設計現狀,并在此基礎上探討了地理作業的設計與優化策略,包括設計多樣化的作業形式,設計具有針對性的作業內容及設計具有層次性的地理作業。
關鍵詞:初中地理;作業設計;優化策略
地理是初中課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學好地理知識能夠有效拓寬學生的知識廣度與提高人文素養。本文結合筆者多年的實踐教學經驗對初中地理作業的設計與優化策略進行了分析,旨在提高初中地理教學水平。
1.初中地理作業設計現狀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初中地理的教學方式還較為單一,作業設計形式也存在著弊端。例如在課堂教學完成后教師僅僅只要求學生做《基礎訓練》及《填充圖冊》當中的習題,此類習題雖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鞏固地理知識,但作業較為理論化,與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所接觸的東西聯系不大,再加上形式較為單一,因此學生只能靠機械訓練或死記硬背等方式完成作業。如此一來,不但不能增加學生對于地理的學習熱情,同時還可能讓學生對地理課程產生煩躁感,做作業只是為了敷衍老師,有的學生甚至直接抄答案。另外,以上作業設計形式還可能加重作業負擔,與新課標的教學要求不相符,同時也對學生個性化能力的發展造成了不良影響。通過上述分析可知,優化初中地理作業設計方法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2.初中地理作業的設計與優化策略分析
(1)設計多樣化的作業形式。在設計地理作業時,注重形式多樣化不但可以訓練思維,同時還能夠讓學生學會舉一反三,因此要在教學中應用多樣化的作業設計方法。①常規作業。可要求學生利用10分鐘左右的課堂時間完成常規作業,從而有效補充與延伸課堂知識。例如,教師可將教材中的“活動”及練習冊上的習題作為常規作業內容,并確保內容少而精,以避免學生對課堂作業產生倦怠感。②課堂實踐作業。實踐作業是提高學生動腦及動手能力的重要途徑,因此教師要充分利用課程資源或開發多種渠道讓學生能夠實踐地理知識。③課外調查與觀測作業。教師可結合教學內容從現實中挖掘調查或觀測的內容,例如對附近土地利用、城市綠化及環境污染情況等進行調查,或組織學生實地觀測秋分、春分、夏至、冬至太陽的高度角及當地物候、氣象特征等。
(2)設計具有針對性的作業內容。盲目性與隨意性的作業設計均無益于鞏固地理知識,所以教師應通過精心挑選、重組、改造現有習題等方法設計出具有針對性的地理作業,確保作業具有一定的梯度性,從而讓學生在完成習題的過程中不斷提升自己的歸納分析能力。例如在對海陸分布知識點進行教學時,可以讓學生將全球海洋、陸地的大致輪廓勾畫出來,并標示出赤道、南北極圈及回歸線等,從而讓學生在親自繪制的過程中加深對世界海陸分布的印象。再如,在完成大洲及國家的教學之后,可以讓學生采用樹形結構圖將所學過的知識聯系在一起,將各個大洲或國家、地區作為樹形圖的主干,并將資源、河流、氣候及位置等作為樹干上的樹枝。由于某個區域當中的地理要素均具有相互聯系及影響的特點,因此繪制樹形圖的過程中能夠確保學生在形象化的思維中理解與記憶地理知識。
(3)設計具有層次性的地理作業。不同的初中生在知識掌握及問題解決能力方面存在一定的差異,所以在設計地理作業的過程中應充分考慮到所有學生的能力,設計出層次不同的地理作業,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作業層次,以便在完成地理作業后收獲喜悅感與成功感,從而變得主動探究各類地理知識。例如,在對地球公轉的知識點進行教學時,可設計以下難易程度不同的作業:①在上學、放學時,對于日出日落時間及季節變化有什么樣的感受;②同一座居民樓房中的高樓與底樓在接受日光照射面積與時間上存在哪些不同;③在不同的季節中,中午時段陽光照射角度的變化規律是怎樣的;④讓學生找出日出位置、日落位置在一年當中的變化規律;⑤在中午時分觀察影子長短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對于以上所有作業,教師應叮囑學生根據實際能力選擇,可以選擇完成其中的一道題、兩道題等,也可以選擇完成所有的題目。由于以上題目均是圍繞地球公轉內容展開的,所以讓學生自主選擇作業,不但可以充分理解地球公轉這一知識點所包含的內容,使學生思考及探索的積極性得以調動,同時還能夠讓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體驗到學習地理知識的樂趣。如此一來,就可以提高學生做作業的效率及讓學生了解到更多的地理知識。
綜上所述,地理作業設計是初中地理教學當中的一個重要內容,只有做好作業設計工作才能夠為課堂教學效率及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提供有效保障。對此,在實際的教學工作中應注意采用多種措施優化作業設計方法,并不斷總結作業設計經驗,從而確保地理教學水平能夠得到真正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