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磊
“隨文練筆”是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根據閱讀內容的生發或語言表達形式的遷移進行的一種寫作訓練。它融讀寫為一體,讀練結合,以讀引寫,以寫促讀,內容豐富,形式靈活,是一種重要的運用語言文字的訓練方式。
一、合理設定隨文練筆的評價標準
統編教材中每篇課文的教學目標是由學段的一般性目標、單元重點目標和本課的個性化目標組成。同樣的,該篇課文的隨文練筆的評價標準也應該與學段的一般性目標、單元重點目標和本課的個性化目標保持一致。學生“寫什么”、“怎樣寫”以及“怎樣改”,老師如何根據學生的情況進行及時的調控,這都需要評價參與其中。以統編版語文五年級上冊《慈母情深》為例,《語文課程標準》在第三學段(5-6?年級)中的習作目標為:懂得寫作是為了自我表達和與人交流;內容要具體,感情要真實,做到語句通順且書寫規范,學會修改自己的習作,并主動與他人交換修改等。而《慈母情深》所在的單元語文要素是“體會作者描寫的場景、細節中蘊含的感情。”《慈母情深》該篇課文的教學目標是1.認識“魄、抑”等10個生字,讀準多音字“龜”,會寫“辭、抑”等12個字,會寫“連續、廣播”等18個詞語。2.默讀課文,想象描寫的場景、細節,體會“慈母情深”。3.體會文中反復出現的詞語的表達效果。4.能聯系生活實際,寫出自己“鼻子”一酸的經歷。這篇課文有一個鮮明的特點,作者有意識地多處使用“反復”的表達方法來渲染場景氣氛,刻畫慈母的形象,表達對母親的贊美與感激之情。課后隨文練筆的題目是“聯系上下文,說說為什么‘我拿到錢時,‘鼻子一酸。你有過‘鼻子一酸的經歷嗎?試著寫一寫。”編者的意圖就是引導學生在充分理解文本的前提下,借鑒習得的技能方法進行模仿式練筆。這篇課文的隨文練筆的評價標準,設計如下:
評價標準:1.語言表達通順、流暢。2.注意細節的描寫,有真情實感。3.嘗試用上反復的方法。
評價方式:自評、小組互評、教師評相結合。
由于隨文練筆大多是利用課堂上進行練習,時間有限,因此評價標準、評價方式要相對地簡化、實用、易操作。“語言表達通順、流暢。”是課程標準規定的這個年段的習作要求。“有真情實感,注意細節的描寫。”是這個單元的語文要素的落實。“嘗試用上反復的方法。”則是這篇課文個性化目標的落實。根據學生水平的差異,評價分為了優、良、中三個等級。評價方式則采取自評、小組評、教師評相結合。合理設置評價標準,多角度去評價學生的活動,充分發揮評價所擁有的檢查、診斷、激勵等多重功能,將評價運用到教學過程中去,有利于激發學生習作的興趣,積極完成語言的建構與運用。
二、巧用評價培養學生學習的能力和習慣
葉圣陶先生曾這樣說過:“著重培養學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師只給引導指點,該怎樣改讓學生自己考慮決定,學生不就處于主動地位了嗎?養成了自己改的能力,這是終身受用的。”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評價的過程中,要讓學生學會主動思考,以評促思,以思促改,以改促進。學生完成隨文練筆后,進入“自評”階段。學生會根據評價的標準對的習作進行審視,評判習作是否達到要求,這是學生的第一次反思。完成后進入到“小組互評”的階段,筆者讓學生以四人小組為單位開展評價活動,并制定“小組互評”的活動評價表。
評價內容:1.能根據評價內容相互評判習作是否達到要求。2.能挖掘優點,說說習作有哪些寫得好的地方。3.能發現不足,提出修改的建議。
評價等級:一般:能傾聽別人發言,不打斷別人的話。良好:能認真傾聽別人發言,能參與討論,提出至少一處建議。優秀:能認真傾聽別人的發言,樂于與人分享,能提出多處有用的建議。
評價方式:組長評、小組評。
在評價過程中,學生在組內大聲朗讀習作,其余的組員都要認真傾聽。然后在小組長的帶領下,按照活動要求相互交流、相互評價。在充分的交流,反復評價中,了解習作所存在的問題,懂得了如何去修改習作,實現了第二次反思。通過兩次反思,學生執筆修改后的習作整體上有了明顯的進步。使用“小組互評”的評價標準表,目的在于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到“生生互評”這一個環節中去,并把評價的主動權交給他們,讓學生相互對彼此在活動中的表現進行評價。這樣教學過程與評價活動結合起來,每個學生都成為了學習的主體,學生在評價中既培養了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更培養了主動修改習作的習慣,極大地激發了學習的積極性,有效地提高了思維能力水平。
三、教師善于利用激勵性評價
隨文練筆,筆者的習慣是在課堂上規定時間完成,學生進行自評、互評后,用不同顏色的筆在原文修改。然后巡堂批閱每一個學生的習作,從其中選取幾篇有代表性的練筆作范例進行點評。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的練筆是否達到教學的要求,更要關注學生練筆的態度與情感的形成。教師的即時評價不能一味地說“好”,這對于學生來說沒有什么影響力。在點評一篇范文時,讓學生去讀,去發現,哪些地方寫得好,為什么?還存在什么問題,怎樣去修改?引導學生討論,鼓勵學生說出見解,從練筆表達的內容到表達的形式等進行推敲斟酌,及時了解學生練筆時的疑難之處,給以指導、點撥。教師評價的語言以激勵為主,在肯定學生習作優點的基礎上再提修改的建議,讓學生樂于接受意見,不厭其煩地進行修改,追求進步。教師進退有度的評價,不是強迫,不是牽制,而是一種肯定、一種指引、一種鼓勵!
在課室墻報設置“習作展示園地”,選取優秀的練筆片斷或習作定期張貼展示。孩子們看見“習作展示園地”有自己的習作,臉上往往會不由自主地顯露出自豪的神色。筆者還積極把學生優秀習作推薦給《現代小學生報》《嶺南少年報》的編輯,每當報紙上有學生的習作發表,不僅對小作者還是班上的孩子,都起到了極大的鼓舞。老師對學生習作的賞識與尊重,激勵著學生練筆寫作的熱情與信心。
責任編輯?邱?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