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杰
〔關鍵詞〕 閱讀教學;寫作;思維能力;目標
〔中圖分類號〕 G633.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4)10—0038—01
閱讀教學是培養學生理解層面語言能力而進行的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三者之間進行對話的過程,是學生在教師的引導與組織下發揮學生的自主能動性開展的學習活動,通過閱讀學習,學生可以豐富語言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獲得審美體驗。因而學生閱讀能力的形成是一個由教師扶持而逐漸到學生獨立閱讀的教學過程。
1.閱讀教學是學生識字的過程
初中的識字教學再不可能像小學那樣集中進行識字教學,大量的漢字的學習是在學生閱讀的過程中完成的,而且在具體的文章中理解,學生記憶效果要好于集中的識字教學,這是因為在閱讀過程中,學生在大腦中建立起漢字的音、形、義三者之間的聯系,是在具體的語境當中完成的,所以在閱讀時首先得要求學生將字音讀準,尤其要引導學生注意新生字、多音字,這些字的讀音會對學生的理解產生深遠的影響;其次要記住字形,尤其是形近字;還得了解字義。這三者既是漢字所特有的要素,更是學生掌握漢字所必須的。要實現這些目標,閱讀教學是最好的途徑。
2.閱讀教學是提高學生寫作水平、提高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有效途徑
閱讀不但是學生識字的過程,更是學生掌握各類文體寫作方法的重要途徑,因為在閱讀的過程中,學生會接觸到各類文體的文章,積累大量的詞匯,也會對文章立意、謀篇布局,有一個感性的認識,而這些東西會直接對學生寫作產生重要的影響。
3.閱讀教學可以拓寬學生的視野,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
語文課本當中有各類文章,學生可以了解到不同領域的知識,又可以通過閱讀教學使學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學習方法。鼓勵學生積極閱讀課外書籍,以及通過現代媒體進行閱讀。通過閱讀,可以增加學生閱讀量,而隨著學生閱讀量的增加,學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以及閱讀能力都會得到提升,學生的思維遷移能力就會得到提高,這樣做不但不會浪費學生的學習時間,反過來又會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同時也可以增加學生文學底蘊。
4.閱讀教學可以使學生提升人文素養,陶冶道德情操,培養審美情趣
語文課本當中的文章,選取的都是具有代表性的文學作品,其思想性與文學性完美統一,學生在閱讀這些優秀作品的同時,就可以受到熏陶和感染,進而提升人文素養。學生通過對文章所揭示的人生真諦的感悟,對真、善、美的謳歌,對假、惡、丑的鞭撻,以一種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對學生施加著影響,使學生的情操得到陶冶,心靈得到凈化。
閱讀教學有這樣重要的意義,在對學生進行閱讀教學時要重視一些基本的理念,以使閱讀教學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
1.閱讀教學過程要重視目標
閱讀教學目標是以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位一體的,這三個目標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不是分散的三個不同的部分,但是對于學生而言,這些目標并不是每一次的閱讀過程都是平均分配的,不同的文體側重是不同的,這些目標也不是每次都要提出的,在剛開始教學時,都要對閱讀的目標進行引導,使學生有了自主的目標意識以后,對于閱讀的目標也就不是強化的內容了,因為在學生閱讀時就會有自覺的目標。
2.閱讀教學過程是一種“多元解讀”的過程
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由于受學生生活環境以及生活閱歷、家庭教育等諸方面的影響,學生的理解能力、理解方式也就不同,因此不同的學生會對相同的內容產生不同的理解,閱讀教學應當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不能以教師的強行分析來統一學生的理解,正所謂“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要讓學生在“多元化”的解讀過程中,張揚個性,完善人格,進而提高學生的綜合閱讀能力。
3.閱讀教學要以學生為主體
《課程標準》中提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遍喿x教學過程也要以學生為主體,要拋棄以“教師為中心”學生完全處于被動的學習狀態的教學模式,充分尊重學生自主性,讓學生通過閱讀,借助自身的生活經驗和語文積累,喚醒直覺,來解構文本的具體化形態。閱讀教學要“還權”于學生,引導學生進行自主閱讀,給學生充分的時間由他們潛心研讀,讓學生在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與感受,更要鼓勵學生有批判性地讀,讓學生自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4.閱讀教學要從整體來把握
閱讀教學有一種誤區,習慣性地將一篇完整的文章分解成段、句、詞進行分析,在此基礎上然后分析段,最后歸納文章主旨,在這樣教學方式下,學生只是在教師的要求下完成一個個教學任務,沒有從整體上來把握,學習變成了機械式的填空,學生很容易產生厭煩情緒。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