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鄧發生
摘 要:從教育改革的新要求、教師專業化發展等角度論證高中信息技術校本課程開發的必要性。
關鍵詞:高中信息技術;校本課程;教育改革
海南省高中信息技術學科從2006年起正式納入高中基礎會考科目,目前海南高中基礎會考成績是按照10%的比例加入高考成績里,例如,某學生會考得了360分,則該生高考可以加36分。隨著信息技術課程被納入會考科目,高中信息技術課程在高中教育中的地位有所提升,作為一名信息技術教師,我為此感到無比欣慰。回顧近六個年頭的教學生涯,我對高中信息技術這門課程的認識有了很大的轉變。從最初認為的很好教,到后來的不會教,再到后來的似乎摸到了一點門道,再到如今的從容地教;從最初的“照本宣科”,到后來的質疑教材,再到后來的重新選定教材,再到后來的校本課程開發。經過這幾年的不斷思索、反復實踐、不斷改進,我最終明白了一點:作為一名信息技術教師,要教好高中信息技術這門課程,除了要提升自身專業知識和基本教學技能外,
及時地開發一套校本課程不但是必要的,而且是實施高中信息技術課程中必然要經歷的一個過程。
一、高中信息技術校本課程開發是教育改革的新要求
1999年6月13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了《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該決定明確指出要“調整和改革課程體系、結構、內容,建立新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試行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和學校課程”,由此拉開了我國構建“三級課程體系”改革的序幕。國家之所以將課程管理權限逐級下放,其目的無外乎是讓教育能夠更符合各省、各地、各校的實際需求,不搞一刀切,讓我們培育出來的學生更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在此三級課程體系的要求下,國家、地方、學校各司其職,各盡所能。開發校本課程,其意義不僅在于改變自上而下的長周期課程開發模式,使課程迅速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建立一種以學校教育的直接實施者(教師)和受教育者(學生)為本位、為主體的課程開發決策機制,使課程具有多層次滿足社會發展和學生需求的能力。由于校本課程生根發芽于各校的實際土壤,因此其在校的適應性和適用性毋庸置疑,對于廣大學子和本校教師來說更是有著天然的親和力。由此可見,開發校本課程,不僅是我國教育改革的迫切需要,也是歷史發展的需要,更是廣大學子和一線教師所熱切期盼的。在此教育改革的大前提下,無論是哪門課程,都有必要開發校本課程,高中信息技術課程當然也不例外。
二、高中信息技術校本課程開發符合各校的實際教學需要
信息技術學科誕生的時間比較晚,但要求比較高。要實施信息技術教學,不僅需要配備具有相應專業技能的教師隊伍,而且在教學軟、硬件設施上也有一定的要求。硬件上,理想情況下是要求每所高中學校都要配置足夠數量的電腦(學生機)給學生上機實踐,做到學生上信息課的時候人手一機。學生上機實踐的時間上應該占到總課時的70%以上才能更有利于學生掌握該門課程。但是由于城鄉發展差距、校與校之間基礎建設的差異性以及各校領導對信息技術學科的重視程度不同,導致各校在信息技術學科建設上的投入也存在很大差異。因此各校在信息課程硬件配置上必然存在非常大的差異。對于條件較艱苦的學校,在電腦和多媒體設備的配置上往往“缺衣少食”,學生去電腦室上課總是“僧多粥少”,幾個人才能擁有一臺電腦,甚至能用的電腦硬件配置還非常陳舊落后,那么這些學校的信息技術教師就不能完全按教材上的內容來授課,而要盡量開發出一套適合本校的課程,爭取用有限的資源讓學生盡量掌握本課程的重點,而非面面俱到。而對于條件較好的學校,可以在信息技術課程標準要求的前提下,盡量讓學生學會用信息技術服務于其他學科,即加強信息技術學科與其他學科的融合,讓學生做到學以致用,這樣更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所以說,不同的學校,其信息技術課堂的展開肯定不盡相同,為此,我們有必要開發一套符合本校實際教學需要的校本課程。
三、高中信息技術校本課程開發是信息技術教師專業化發展的需要
高中信息技術教師大多畢業于計算機相關專業,而計算機技術只是信息技術里的一個分支,所以說無論你大學里學得多么好,計算機水平多高,要當好一名信息技術老師,還要繼續學習新的知識,包括學習信息技術的發展史,信息的采集、加工、集成、存儲、表達等技術。另外,信息技術課堂涉及的知識面非常廣,單單用到的軟件就有幾十種。例如,高一必修部分涉及軟件有:即時通訊軟件(QQ/MSN)、文件下載工具(迅雷、網際快車)、編程加工軟件(VB)、文本加工軟件(Word/WPS)、表格加工(Excel)、圖像處理(Photoshop/CorelDRAW)、音頻處理(Cool Edit/GoldWave)、視頻加工(Premiere/超級解霸/繪聲繪影)、網頁制作(FrontPage/Dreamweaver)、動畫制作(Flash)、數據庫管理(Access)等等,再加上高二四個選修模塊(《算法與程序設計》《多媒體技術應用》《網絡技術應用》《數據管理技術》),所涉及的軟件可謂五花八門。面對如此眾多的軟件,我們每個信息技術教師誰也不敢說每一樣都精通,擅長其中的幾種就非常不錯了,更多的卻只是略懂一二。而我們常說“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應有一桶水”。為了得到這桶“水”,也為了能夠對每一種軟件都更深入地了解,信息技術教師不得不邊教邊學,不
斷提升自我。每一位信息技術教師都要根據各自學校的硬件配置、選修科目、學生的基礎以及個人專業水平適當調整教學內容和教學策略,開發一套適合自己教也適合學生學的校本課程。
四、高中信息技術校本課程開發是時代發展的迫切需要
當今世界,科技技術更新換代太快,新理念、新知識、新技術層出不窮,而我們使用的教材從出版到發行需要一個漫長的過
程,教材上的內容往往滯后于現實情況。例如,現在的操作系統都到WIN8了,XP也退休了,而教材上的一些軟件卻還停留在Windows98系統上,甚至有些學校的電腦室裝的系統還是Windows98。又如,我們看到大部分學生都用上智能手機了,都會聊微信、發微博了,而教材上還在講電子公告牌、新聞工作組、電子郵箱,我們老師可能在很多方面比學生還落伍,面對如此情況,我們這些教師是不是該重新審視自我了。信息技術發展水平總是代表著一個時代的方向,作為信息技術學科的教師,我們不能做井底之蛙,不能因循守舊,要與時俱進,要及時更新思想和理念,緊跟時代的步伐。 我們培養的是祖國未來的建設者,我們不能局限于教材,我們要把握時代脈搏,將一些新技術新理念及時地引入課堂,這樣培養的學生才能適應社會的發展需要。
綜上所述,高中信息技術學科校本課程的開發是由其學科特點、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學校發展需要以及信息技術教師專業化發展的需要等諸多因素決定的,因此每所高中學校都非常有必要開發信息技術校本課程。
編輯 薛直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