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牛晉山
摘 要:“慕課”走進中小學課堂,已成為不可逆轉的時代潮流,其實施應用依賴于一定的信息技術,因此,學校要充分使用和整合現有電教裝備,加強微視頻制作、網絡資源共享,盡快適應“慕課”時代的步伐。
關鍵詞:慕課;微視頻;信息技術;學科滲透
作為大規模公開在線課程的“慕課”,走進中小學課堂,已成為不可逆轉的時代潮流。“慕課”可以有效創設大班制下的“一對一”課堂。課堂上,教師可以借助5到10分鐘的視頻資源,充分利用學生注意力最集中的時段,展示45分鐘的課堂教學內容。視頻中,呈現的是學習思路;視頻結束時,會出現檢測與反饋,測試學生的學習效果;學生在學習視頻的同時,有問題可以及時提問,無論是同步還是異步,都會獲得來自教師和其他學習伙伴的解答,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成為現實。“慕課”使教師的教學方法與學生的學習方法發生根本改變,學生的學習興趣、參與意識、學習質量和探究能力都有可能提高,能真正實現個性化教學。
借助“慕課”平臺,教師可以清晰地看出每個學生在某個知識單元停留時間的長短,在哪里停留,回答對了幾道題,知道學生哪些方面學習有困難,并及時在課堂上給予有針對性的反饋、指導,切實提高課堂效率。同時,“慕課”還可以幫助學生利用優質微視頻資源遠離家教、促進減負,加快教育均衡和公平的進程。
“慕課”在基礎教育領域實施應用,需要一定的信息技術作保障:(1)要有良好的多媒體網絡平臺;(2)要在大量的網絡資源下篩選高質量的微視頻資源;(3)要制作適合自己課堂的微視頻;(4)要提高教師和學生網絡、多媒體的應用水平。這就對學校信息技術條件提出了新的要求,學校應充分使用和整合現有電教裝備,盡快適應“慕課”時代的步伐。事實表明,整合電教裝備時應從多方面入手。
一、加強硬件設施整合
(1)學校要利用現有多媒體設備資源,組建微視頻錄制教室,保證教師能及時制作高質量的微視頻資源;(2)學校要為教室配備多媒體設備,讓信息技術更好地服務于課堂教學,保證“慕課”順利開展。教師在教學中應本著“用足用好”的指導思想正確使用,真正發揮現代化設備的潛能;(3)學校要開發若干為學校教學服務的網絡平臺,便于教師借助強大的網絡功能,分享各種優質資源;(4)學校要加強電教裝備常規管理,進一步完善有關規章制度,落實責任,定期維護多媒體設備,對裝備使用中出現的疑難及時解決,為學校教育教學做好服務與保障工作,為慕課實施打好基礎。
二、加強教師信息技術培訓
將“慕課”引進課堂是對課改的進一步深化,教師很容易就能理解并在課堂中實施,阻礙教師的是微視頻的質量。微視頻的制作,并不是把整張PPT放進視頻,而是“以知識點為基礎進行編制,時間通常控制在10分鐘左右,視頻中不出現老師形象,更突出學生的學。因此,老師在制作視頻的過程中,除了考慮如何在有限的時間里把知識點講清楚,還要考慮怎么把課講得生動,教學語言要有親和力和幽默感,而不是一本正經的‘老師腔。”此外,微視頻在版面設計、聲音處理等呈現細節上都要花心思、動腦筋,才能吸引學生。這就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學校,除了督導教師精心進行教學設計,還要經常組織全體教師學習現代教育技術的理論知識,進行電教設備應用的培訓,如多媒體使用方法、微視頻錄制與處理等,使現代教育技術深入到每位教師的頭腦中、落實到每位教師的實踐中,并以嫻熟的現代教育技術制作、使用微視頻,為“慕課”實施提供前提。
三、加強網絡資源整合
除了互聯網應用,學校要建立自己的校園網站,為教師開展“慕課”、實現優質資源共享搭建平臺、提供支撐。學校各科室、各教師的重要信息、精美課件、優質教案、精彩反思等都可以上傳到校園網上展示,逐步實現資源網絡化、利用率最大化。校園網站可以為全體師生提供一個交流的平臺,教師可以通過網站和學生及家長進行及時、充分的交流。班主任在網上建立自己的博客,可以縮小與家長學生之間的距離,迅速地收到家長、學生的反饋,使師生之間、家校之間的互動更加快捷,有助于拓寬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搜集信息、處理信息、應用信息的能力,恰當地選擇網絡信息,進行跨地域交流,實現多元化的熏陶、最新知識的獲取,將變得輕而 易舉,這些都為“慕課”的實施提供了有效保障。
四、加強學科滲透整合
作為學校,要借助各種平臺、利用各種資源,營造濃厚的教研氛圍,組織各學科教師開展教研活動,并就如何正確運用現代教育手段,實現信息技術與各學科的滲透整合、優化“慕課”開展進行討論。微視頻資源的收集與整理,是一項繁瑣卻很重要的工作,這就需要學校組織各學科成立“微視頻資源收集小組”,邊實驗、邊改進,對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進行大膽探索。除此之外,學校要抓住有利時機,舉辦如何利用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上好慕課的專題講座與經驗交流,舉辦微視頻制作使用的展示評比活動,共享優質資源,促進“慕課”有效開展,切實提高課堂效率。
基礎教育的中國式“慕課”是對中小學教學流程的再造,是網上學習與課堂學習結合的產物,實際操作中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國教育學會會長鐘秉林認為,作為一個發展中的新生事物,“慕課”使知識傳遞更加立體,它的發展現狀和未來趨勢需要我們高度關注,保持一定的敏銳性,積極穩妥地參與探索,應對信息技術對基礎教育發展帶來的挑戰,真正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