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姿發
摘 要: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的發展已經成為了一種勢不可擋的潮流。同時,教學理念的進步、教學模式的推陳出新使傳統的信息技術應用手段已不能滿足要求。對信息技術與教學的深度融合進行了探究,提出了一些合理的方法,并對其以后的發展進行思考。
關鍵詞:信息技術;教學;深度融合
傳統教學模式多以教師在課堂上描述性的講解為主。近些年來,隨著信息技術在教學上的應用,教育信息化進入了一個飛速發展的時期,教學方式更加靈活多樣,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了明顯提高。但是我們還應該清醒地看到,我們在信息技術的應用上還有很多的不足,還不能充分發揮其應有的作用。這就要求我們進行進一步的探究,力求達到信息技術與教學的深度融合。
一、信息技術在教學應用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1.教師對計算機的使用不夠純熟
在教學過程中會用到一些專用軟件,比如,FrontPage,Power Point和Flash等,現在大部分中學教師并沒有接受過正式的計算機培訓,對這些軟件的運用不熟,導致一些教師對信息技術的應用有所抵觸,依然采用傳統方式教學,使教育信息化成為空談。
2.教師不能及時轉變教育教學觀念
部分教師尤其是一些老教師更傾向于傳統的“黑板+粉筆”式的教學觀念,認為只要讓學生把知識學會了,學校升學率提高了,用不用信息技術都是一樣的。
3.一些不良的網絡信息對學生的影響
網絡在給人們帶來方便的同時,卻也因為監管等方面的不足使一些不良的信息滲入進來,中小學生的辨別能力還不強,容易瀏覽到這些有害信息,造成身心上的傷害。
4.應用模式的單一
目前大多中小學校對信息技術的應用還只是簡單的多媒體式教學,教師也只是將書本上的重點內容做成幻燈片讓學生觀看,這種做法并不能使學生產生多大的學習興趣,效果一般。
二、信息技術與教學深度融合的策略
1.課程教學模式的多樣化與創新
課程是信息技術教學應用的主陣地。各種新技術和多樣化的學習資源、學習智能終端將給課堂教學帶來新的活力。另外,還可以利用網絡拓寬學校教學空間的教學模式。如,虛擬課堂、網上作業、網上聊天、學生個人網頁等。
2.全面培養學生在信息化環境下的自主學習能力
鼓勵學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動學習、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培養學生運用信息技術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發展學生的特長,激發學生的潛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3.對教師進行專業性培訓及理念教育
不管信息技術如何發展,現今的教學過程還是離不開教師的,但新的時代要求教師提高自身的能力,轉變教學觀念,適應時代要求,積極主動地學習先進的教學技術,并大膽地應用于實踐。
4.教師角色的轉變
為了達到激發學生自主學習興趣及適應信息技術教學的特點,需要教師對自己角色的定位要有一定的轉變,教師應該更多地以一個合作者的方式與學生交流,輔助學生完成自主學習,在不脫離教學計劃的前提下,鼓勵學生多看、多發言。
三、思考與啟發
多年來的教學實踐告訴我們,要想在教育上有顯著的提升,就必須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及教學理念,信息技術的運用雖然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我國現今基礎教育信息化建設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仍處于較低水平,信息技術在中小學教學中的應用依舊處于初級階段,缺乏與課程教學的有效整合,城鄉教師在信息技術技能與應用上也存在著明顯差異。我們今后要緊緊圍繞課堂教學,探索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有效應用,讓信息化手段成為課堂教學的常規手段。
參考文獻:
[1]馬小強.突出典型.深化應用.促進信息技術與教學深度融合[J].中國電化教育,2013(321):140.
[2]呂彤.信息技術與教學方法的融合發展[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3(3):187.
[3]黃柳英.信息技術與教學融合的思考[J].時代教育,2010(10):292.
[4]張永濤,藏智超.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方法探討[J].大學教育,2013(14):89-90.
[5]柯清超,陳蕾.信息技術與教育深度融合的新發展[J].中國電化教育,2013(319):35-39.
[6]張貴勇.以應用為驅動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J].中國教育報,2012(6):1-2.
編輯 劉青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