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賢東
摘 要:中學物理教學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性思維為主要目標,在物理教學中,有意識地對學生的創新性思維進行培養,從而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對教學實踐有重要意義。基于此,對中學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策略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中學物理;創新能力;策略
中學物理課程對學生實行創新性思維教學,開闊學生的創新能力,既是實現素質教育的根本途徑,又是適應傳統的應試教育向新興的素質教育轉變的趨勢,也被世界各國教育學者普遍認可。但是,結合目前現有的教育實際情況來看,實現創新性物理教學還受到很多方面的阻礙,傳統教學觀念與創新教學觀念的完美交接還有待深化。
一、中學物理教學中創新能力培養的必要性
物理學是以研究物質結構、物質相互作用和運動規律為主的自然科學。中學物理課程結合實驗操作過程,培養學生手腦并用的能力。理論源自于實踐,而通過實踐對學生物理理論的培養,使他們能夠認識充分認識自然科學,從而激發他們的科學潛力。所以,物理教師應充分利用學科特點,科學地安排理論和實踐課時,注重授課策略,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轉變教學觀念,培養學生的創新性思維,為物理教學提供更好的經驗方法,也為其他教學提供一定的基礎。
二、中學物理教學中創新能力培養的策略
1.實施推理分析教學,培養創新能力
中學物理關于量的概念之間通常存在著緊密的聯系,只要我們在學習過程中樂于發現,就會在學習的過程中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中學物理教學應該多注重公式及原理推理教學,發揮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幫助學生推理新的公式和原理。而這一過程正是體現學生創新性的最佳時機。比如,在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學習過程中,通過實驗和理論驗證物體的勻變速運動直線規律,假設其位移距離為(s)、初始速度為(Vo)、瞬時速度(v)、時間用(t)表示和加速度為(a),那么依據公式可得其基本關系,可用公式表示為:S=Vot+■at2;如果在缺少時間t的情況下,利用學生的創新性思維可推理出一個更全面的公式:2as=V2t-V20用以求解出位移S。
2.教學中依個性特點提升學生創新思維
(1)物理抽象思維的培養
為了提高中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物理教師應當在教學中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例如,在學習彈力這一節時,引導學生整理現實生活中的現象。此時,一個學生說:“皮筋、橡皮泥、彈簧有彈性、木材沒有彈性。”此時三個學生集體反駁:“橡皮泥是沒有彈性的”,教師適時引導他們說出自己的理由。學生說:“橡皮泥的形狀雖然能夠隨意改變,但是一旦被捏成扁的、長的,松手后不會變成原形。”學生在激烈的爭論中體會到彈力的內涵,總結出科學的彈力概念。這種教學方式適應中學生具體到抽象、感性到理性的思維過程。
(2)物理發散思維的培養
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主要是鼓勵學生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突破傳統方式看待問題。例如,在教學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中,教師以做游戲的方式開始教學。游戲運用塑料瓶和硬幣做材料,向學生講解清楚游戲規則后,迅速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和好奇心。過了一小會兒,有學生驚奇地說:“看啊,硬幣自己跳起來了!還有聲音呢,咦?這是為什么呢?”這時教師不失時機地問:“你覺得是為什么呢?”這個開放式的問題激起了學生發散思維的興趣,開始七嘴八舌地做各種猜想:可能是因為硬幣上的水遇熱變成水蒸氣要往外跑把它頂起來,可能是水槽中的熱氣或者是塑料瓶遇熱膨脹將它頂起來,還有可能是瓶內的空氣將它頂起來了……在做游戲中,既鍛煉了學生發散思維的能力,也為即將要學的內容做了鋪墊。
(3)加強質疑能力的培養
科學研究已經證實:我們在做事情的時候會不自覺地受到創新思維的影響,所以創新思維能力的高低影響著一個人的前途。而這種創新思維既不是與生俱來的,也不是一時半刻能夠培養出來的,要靠一天一天、長年累月的鍛煉和學習才能取得。教師在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時首先要鼓勵學生學會質疑,質疑是創新培養的首要環節,只有對事物有質疑,才會有追求真理的好奇心和動力。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當鼓勵學生多思考,敢于提出質疑,并且通過實踐或者物理實驗來驗證自己的猜想。例如,在教學自由落體運動一課時,教師提出問題:“具有相同質量的鐵球和木球在同等高度同時做自由落體運動,哪個球先著地?”學生有10分鐘思考和討論的時間,持有不同意見的學生也可以互相交流自己的看法和理由,然后教師再演示實驗。最后,鼓勵學生自己在課外做一些類似的實驗來驗證自己的觀點。
總之,新課程改革及素質教育對提高學生創新意識和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中學物理教師在教學中應當首先自覺提高創新意識,創新教學方式,在教授課程時緊密聯系現實生活中的實際現象,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參考文獻:
[1]晏新國.淺談中學物理教學中學生素質的培養[J].新課程:上旬,2012.
[2]劉偉.中學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提出問題能力的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11.
編輯 劉青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