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趙玲
摘 要:隨著計算機信息技術的普及和發展,人們的生活、工作和學習都與計算機信息技術息息相關。在新時代背景下,信息技術已經成為高中學生必須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因此,積極探討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
關鍵詞:新課程;高中;信息技術
新課程標準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培養學生的信息技術能力尤為重要。高中教育教學中,如何對學生實施信息技術教育,促進學生掌握信息技術的基礎知識和操作技能,對于促進學生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和綜合素質的全面提高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
一、精心設計課堂導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在高中信息技術課堂中,教師要精心設計導入環節,讓學生眼前一亮,提高對學生的學習興趣。首先,教師在導入的過程中,要突出重點,讓學生知道新內容的重點知識,進而有目的地學習。其次,教師在導入的過程中,要以各種方式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以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例如,在學習Flash動畫制作時,教師可以將豐富多彩、惟妙惟肖的動畫制作成果播放給學生看,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這對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是非常有益的。
二、凸顯學生主體地位,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應該注重學生操作技能的提高,而學生操作技能的提高與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息息相關。因此,高中信息技術教學要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促進學生更好地探究學習內容,形成終身學習的觀念和能力。例如,在學習表格處理內容的時候,教師應該組織學生自主實踐,嘗試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如,針對一張成績表做求和、求平均數、求最大值、最小值、降序升序、最高分最低分計算等等,這種與實際相結合的方法不僅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還強化了學生的學習能力,因而可以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三、綜合運用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綜合能力
在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充分運用各種教學方法的優勢,結合多種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例如,實例操作法、成品激勵教學法、任務驅動法、比賽激勵法、合作學習法等具有一定的優勢,教師在運用教學方法的時候要堅持培養學生的能力,以突出實用性為原則,在課堂教學中不僅讓學生掌握計算機基礎知識,還要從掌握知識、體驗知識到分析問題、結局問題的過程中去,從而激發學生掌握知識和探索知識的熱情。例如,在學習數字化圖像設計加工內容的時候,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從運用畫圖、Photoshop等軟件出發,培養自己的畫圖能力、色彩填充能力、加工圖像能力,然后再利用任務驅動引導學生認真學習新知識,培養探索知識和發現知識的樂趣。
四、實施小組合作教學法,全面提高學生素質
在高中階段,因為知識水平、實踐經驗等的差異,每一個學生的信息技術操作技能都不盡相同,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具體實際情況,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實施小組合作教學法,促進優劣互補,促進學生的素質得到全面提高。例如,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三個小組,即信息技術水平低、操作技能差,對信息技術知識不感興趣;信息技術水平一般,掌握基礎的計算機知識,主動性不是很強;信息技術水平高,掌握教師教授的知識,學習具有濃厚興趣三個小組,然后在小組中選出組長,定期反饋小組學習的情況,在這樣的小組合作學習教學法中,信息技術較差的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增強,信息技術水平在較好學生的幫助下可以得到提高。
此外,教師還應該強化教學評價體系,做到教學前評價、教學中評價和教學后評價,促進教學更好地互動,課堂效率得到提高。
總之,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效率的提高,需要教師不斷地完善教學模式,改進教學方法,突出學生學習主動性,提高學生的信息技術水平。
參考文獻:
王夢晗,郭鵬.信息技術課程教學之我見[J].新課程學習:基礎教育,2010(11).
編輯 劉青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