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湯玉桂
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怎樣才能很好地形成合力,一直是被研究的課題。“家長簽字”是目前學校教育教學中常用的手段,是家庭、學校聯系的一種方式。本人結合多年的教育教學工作,談談作為教師如何利用好“家長簽字”更好地提高教育教學效果,與同行探討。
一、“家長簽字”的爭議
家長簽字是家長和教師之間的一種溝通方式,有助于家長了解子女在校的學習情況。它增加了教師和家長的聯系,讓家長督促孩子學習,讓家長知道孩子在學校學了什么,學到了什么,表現如何,搭建了家長了解教師、了解學校的平臺。但“家長簽字”聯系方法卻遭到了許多人的反對,認為這種做法往往加重了家長的負擔,對父母“報憂不報喜”,會對孩子造成心靈和肉體上的傷害。
1.原因
家長簽字,種類繁多。學生進了學校,尤其是初中階段,有些科目的讀書背書,家長得監督簽字,小考一次,家長得簽字。如果學生是聽話、乖巧的,還可輕松一下,但倘若我們的學生是頑皮搗蛋的,在學校動不動就招惹是非,那么這個家長也就更有簽不完的字了。
2.學生的想法
甲:對于簽字,我的“方針”是考得好才給媽媽看,考得不好自己留著。而且考得好時我不能太興奮,得裝得低調一點,省得大起大落讓媽媽懷疑。
乙:我的家長只看分數,我們沒考好,不是打就是罵。于是,模仿家長筆跡或請別人簽字是常事,這使我學會了做假。
看來,在部分學生眼里,“家長簽字”是一件可怕的事情。
3.家長的說法
可能剛入學的時候,每位家長都能按教師的吩咐,兢兢業業地做好簽字工作,但日子長了,工作多了,有些家長就感覺成負擔了,對簽字這個硬性規定怨聲頗多。
家長:孩子回家我總是仔細觀察他。當我看到他的眼光總是躲躲閃閃的,就知道肯定又是要簽字了。可是,我等到很晚,他都閉口不提簽字的事。所以,每次都得等到我去翻他的書包,他才肯把試卷拿出來給我簽字。不知道這些理由是真還是假,我無法評價。我認為,要讓孩子用一種平常心去對待成功與失敗。
可見,在某些家長眼里,“家長簽字”也是一件比較煩惱的事情。
二、幾點思考
“家長簽字”這種方法很多教師都在使用,本意是想讓家長了解其子女在學校的狀況,也想知道學生在家的情況,意義在于增強學生脫離學校后的管教力度,不至于出現教育的空檔。作為教師,應使它日趨完善。在實際應用中,我認為重要的是豐富“家長簽字”的內涵。
“家長簽字”是家校聯系方式中的一種,它的存在不能是孤立的,而應該與其他的聯系方式(如家訪、電話聯系、校訪)共同存在和使用,優勢互補,優化組合。面對一些特殊學生和特殊情況下的簽字,教師不妨先通過電話聯系等方式和學生父母先溝通好。
“家長簽字”應成為促進家校聯系的一種有效方式,它雖然不能成為一項制度,但在當前還自有其存在的價值。因此,我認為“家長簽字”作為一種教育的手段,如果使用恰當,對學生的學習還是有幫助的,但應從學生的心理出發,科學、適時地使用,切勿千篇一律,否則將會適得其反,欲速而不達。
總之,我認為“家長簽字”的本身并無褒貶之議,關鍵要看教師和家長是如何去看待和操作的,尤其是要看學生的感受和態度是怎樣的。如果“簽字”成了學生心頭的威壓時,這種方法就背離了“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我們就必須堅決摒棄。如果“簽字”可以給學生帶來愉悅,有利于學生的健康發展,那么這條溝通家校的彩虹為什么不能繼續存在呢?而且,我們就可以放心地說:“拿起筆來,愉快地為孩子簽字吧!”
編輯 董慧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