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雷
教師的心理健康對學生的健康成長起著很重要的作用。因此,應重視提高教師的心理健康,分析教師的心理健康對學生產生的各種影響,教師的心理健康對學生的發展很重要。下面,我們來研究一下教師的心理健康對學生的影響。
一、教師的心理健康對學生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影響
教師對學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有巨大的影響。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會被教師的教學風格、人際關系、工作態度等有意無意地影響著。教師每天與學生生活在一起,始終以身作則,為學生起到了榜樣的作用,教師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對學生的發展也有一定的影響。只有重視并熱愛自己從事的這一職業,才能重視每一個學生,才能課前認真備課,準時上課,及時對自己的授課進行總結,同時,課后認真寫好反思。教師也應多讀一些書充實自己,教研室為我們訂制了很多優秀資料,讀書會使人進步,從而影響學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二、教師的心理健康會影響學生的情緒
心理健康的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能保持積極、樂觀向上的心態,而且不斷學習、不斷更新、不斷創造。通過讀書,他們能根據學生的心理、生理和社會性發展特點富有創造性地運用語言,認真剖析教材導向,研究并選擇有效的教育學方法。創設課堂情境使課堂保持良好的氣氛,教師在教學中積極投入自己的情感,以自己的熱情感染學生,使學生能以飽滿的狀態投入學習生活中,進而使師生之間有良好的溝通,從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有激情,心理健康的教師也會受到學生的歡迎,使他們在教學中愿意學習,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濃厚的興趣,積極地與教師互動,在學習中克服所有的困難并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在教學中通常有這樣一種現象:學生喜歡某一個教師,就會喜歡學習這一學科。在課上積極配合教師,認真聽講,考試成績優異,學習效果相對較好。有的教師會對學生忽視,學生犯錯時對學生使用過激的語言,處理事務不得當,不公平,致使一些學生的心理受到傷害,這樣會影響學生對學習的興趣,也必然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
三、教師的心理健康影響學生處理人際關系
教師的工作比較特殊,每天要接觸到很多學生,每個學生的性格都相對獨立,所以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非常重要。只有師生關系良好,學生才能聽教師的話,師生之間才能相互了解、相互尊重,愿意溝通。進而體現在彼此之間相互了解雙方的權利和義務,教師應經常找學生談心。心理健康的教師在處理人際關系時能做到:客觀公正地評價每個學生,與學生相處時要多些贊美,多些信任。每個學生都有他們的優點,學會欣賞多些關愛,對學生以誠相待。這樣的師生關系不僅能幫助教師樹立自己的威信,而且能正確地指導學生健康地成長。也促進學生的團結與協作的能力。教師為人處世的能力及健康的心理會潛移默化地感染學生,也會對學生性格的養成有一定的影響,使學生之間互相學習、互相幫助,形成積極健康進取的精神風貌。反之,心理不健康的教師則對學生沒有愛心沒有耐心,無視學生的主動性。他們思想狹隘,斤斤計較,胸無大志,遇到困難就退縮,見到榮譽就去爭搶。面對這樣的教師,學生也會去效仿,爭名奪利,忘記如何坦誠做人。由此可見,教師的心理健康對學生良好人際關系的影響之大。
教師應以健康的心理、陽光的心態去面對每一天。因為教師的心態也會影響到學生的心態。同時,教師的人生觀、價值觀也很大程度上影響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有些教師索然沒有把扮演道德榜樣作為自己角色的一部分,但因為價值觀內涵在教學活動中,學生絕不可能避免受到教師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影響。這就要求教師要有健康的心理,才能對學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形成起到模范的作用,教師要與人為善,重視每一個學生,多表揚學生,看到每個學生的優點,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編輯 董慧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