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鋒
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如何根據數學課程的理念和目標以及學生的認知特征,合理選擇教學模式,讓學生的思維活起來?合作探究是其根本所在?!皩W生的數學學習活動不應只限于接受、記憶、模仿和練習,高中數學課程還應倡導自主探索、動手實踐、合作交流、閱讀自學等學習數學的方式?!薄镀胀ǜ咧袛祵W課程標準》如是說。
一、教學實錄賞析
筆者最近在“江蘇省南通市數學學會第十屆二次年會”上聽了有關蘇教版選修2-1《空間角的計算》的一節公開課。課堂亮點紛呈,值得回味,現拿出一段教學片段與大家共賞。
在兩條異面直線所成角的計算的基礎上,教師展示例題:
在正方體ABCD-A1B1C1D1中,F是BC的中點,點E1在D1C1上,且D1E1=■D1C1,試求直線E1F與平面D1AC所成角的正弦值。
■
教師給學生大概五六分鐘的時間獨自思考探究,教師巡視,發現學生獨立解決有困難,便讓小組合作探究,教師繼續巡視。大概又過了五分鐘,有小組站起來說有辦法解決了,教師讓沒能解決的小組說說自己所遇到的困難在哪里。生1:線面所成角應該找線線所成角,可是直線E1F在平面D1AC上的射影不容易找。生2:線面所成角,我想可以轉化成直線的方向向量和平面的法向量的夾角來研究,但是我不知道這兩角之間有什么關系。這時教師請能解決的小組代表進行解答,教師再利用原理圖進行歸納提升,然后再讓學生獨立解決。
該教學片段中的精彩之處,不在于教師教會了學生多少知識,也不在于教師按時完成了多少任務,而在于通過合作探究,讓學生認識了困難的成因及感知了成功的快樂。此教學通過合作探究真正讓學生思維活起來。
二、合作探究的內涵與外延
合作探究怎樣讓學生思維活起來,使課堂真正還給學生,達到高效?筆者認為就要做好下列三點。
1.合作探究應建立在學生獨立自主的基礎上
合作探究不是為了合作而合作。根據高中生的學習能力特點,他們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能夠擺脫具體事物的限制,運用概念、提出假設并檢驗假設來進行抽象邏輯思維。因此,學生只有對自己正在研究的問題有所了解,才有發言權,也只有這樣才有進行合作探究的欲望,才會有針對性地高質量地合作探究。
以前聽課總會看到,教師剛發問,學生就開始討論??此坪軣狒[,但細看會發現有些學生一言不發,根本就沒融入這個話題,其原因我想更多是他對這問題根本沒理解,不知自己該說什么。同時,一部分反應較慢的、性格較內向的學生容易產生自卑。所以,整堂課總讓人覺得有些作秀。這節課中,教師舍得花時間讓學生去獨立思考,使所有學生都是學習的主人。筆者能感覺到學生是發自內心的需要討論,也有內容、主題討論。
2.合作探究應建立在學生遇到困難的求助時
根據高中生已有的知識水平,高中數學課堂并不是每節課都需要進行熱鬧的合作探究,但在學生確實遇到困難,并且憑自己個人能力沒辦法解決,需要求救外力的時候,他才是發自內心地進行真正的合作探究。
這節課中,當有小組站起來說有辦法解決問題時,教師并沒有讓其率先回答,而是讓沒能解決的小組說說自己所遇到的困難在哪里,再請能解決問題的小組代表進行解答,極具針對性,真正達到了有的放矢。
3.合作探究應重視生生之間的互動交流
“互動交流”是合作探究過程中“發動機”。這一環節也是學生思維暴露的環節,有些教師總擔心學生不會說、說不清,就頻繁打斷學生的發言,看似在幫助學生,實際上不利于學生提高交流展示的技能和素質。
這節課,教師處理得很好,不僅給了學生充分的交流展示的時間空間,還要求學生聲音要大、口齒清楚、邏輯性強,并鼓勵其他學生主動質疑和補充。有很多學生自主站起來進行補充說明,真正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
三、幾點啟示
1.教師的地位不是退化,而是強化
合作探究學習不只是學生之間的合作學習,教師不僅是組織者,更是引導者。根據高中生現階段的抽象概括能力,還需我們教師在他們共同探討出方法思路之后,進行概括歸納、提升,揭出問題的本質。
2.學生的探究不是形式,而是感悟
很多學生都有一種感慨,上課聽得懂,但就是考不好。我想,其實有個很大的原因就是,沒有對課堂上的知識進行消化,沒有進行領悟。俗話說:“師傅領進門,修煉在個人。”按照認知科學下的建構主義觀點,知識的學習只有通過自身的體驗,才能得到“同化”和“順應”,也就是說應由學生本人將要學到的東西自己“悟出來”,這樣獲取的知識在頭腦中才能根深蒂固。
3.課堂的活動不是熱鬧,而是合作
探究離不開合作。在合作探究學習中,師生、生生之間形成了一種合作伙伴關系,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當學生出現困難時,教師還要及時予以幫助指導,而不能一味放任學生無的放矢地去探究。如果流于形式,同樣會影響學生的發展,更不能構建高效課堂。此點即是一個尺度的把握。
編輯 韓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