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
教育家烏申斯基說過,注意是心靈的天窗。只有打開注意力的這扇窗戶,智慧的陽光才能撒滿心田。注意力是學生學習和生活的基本能力,注意力的好與壞直接影響孩子的認知和社會情感、身心健康等各方面的發展及其入學后成績的好壞。
經常有家長會問我們這樣的問題:“我家那孩子挺聰明的,數學成績怎么老是上不去呢?課后作業怎么也做不出來?”我們老師必定會說:“他上課不注意聽講,注意力不集中,所以成績上不去。”這就說明孩子上課的注意力直接決定著我們的教學效果,也影響著孩子的成績。而低年級學生自我克制力差,在課堂上他們的持續聽課時間大多只能堅持15分鐘~20分鐘左右,剩余時間愛搞小動作或精神溜號。作為老師,幾乎每個人都會遇到這樣的問題,那么教師如何吸引學生,使學生在數學課堂上盡量少走神?下面,就數學教學中如何使學生集中注意力談一些體會。
一、要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育家孔子也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如果孩子對所學習的知識沒興趣的話,學一會就會不耐煩,就像我們成人一樣,只不過我們會硬著頭皮學習罷了。 孩子一旦對數學學習失去了興趣,就沒有了學習的激情,學習的效率也會降低,所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至關重要。
二、巧設導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在一節課的開始,學生的興奮點有時還停留在上節課的內容或課間所從事的活動中,有效導入,可使教學內容觸及學生內心,提高教學效果。能否把學生由“課下”導入“課上”,使他們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去,在相當程度上決定著一堂課的成敗,因此新課的導入要精心設計,別出心裁。
三、教學過程利用口令,吸引學生注意力
低年級學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集中注意的時間往往只有幾分鐘。因此,在課堂中教師可多用口令讓學生集中注意,約束他們的行為。如:老師說:“一二三。” 學生答:“請坐好。”老師說:“小嘴巴。”學生答:“不講話。”老師說:“小小手。” 學生說:“背起來。”一句簡單的口令,往往能在極短的時間內將學生的注意力收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創設生動有趣的學習情境,集中注意力
我們每個人自小孩開始就知道,好玩好動是孩子們的天性,那么如何在小孩子好玩的同時,不斷地接受新的知識、新鮮的事物呢?這就需要在課堂教學中創設生動有趣的學習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創設濃厚的學習氛圍,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例如,在上“10以內的加減法”一課時,我給孩子準備一些糖,先讓一些學生數數看老師手里有多少糖(10個)?接著拿走2個,讓另外一些學生說說老師手里還有多少個糖?問:“你是怎么得來的?能說給大家聽聽嗎?”然后請一些學生上臺做游戲,讓他們在樂中學,在快樂中學習,逐步培養他們的動手能力。再比如我在上“數一數”時,先讓學生觀察自己的周圍,讓他們尋找教室中能看到的數,例如同學人數、桌子等,接著又讓學生打開自己的書包,看看書包里有哪些東西,有多少個?接著可以讓學生打開自己的鉛筆盒,看看鉛筆盒里有幾只筆,最后讓學生說出那些和自己有關的數字,看誰說得最多。讓學生感知數學,能觸摸數學就在身邊,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
五、充分利用直觀手段,適時使用多媒體
在上課過程中,可穿插多媒體,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興趣。心理學表明:學生的注意力最多只能保持15分鐘~20分鐘,過后就會精神疲勞,注意力就會分散。在上課中間,適時穿插一段精彩的多媒體片斷,能將學生從注意力低迷狀態中,重新拉回到有效的教學中,提高教學效果。例如,在上二年級數學下冊“比一比”一課時,我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黃山、泰山等名山大川圖片。同學們在欣賞同時,興趣極高地進行數的比較,全班學生注意力集中,教學效果相當好。
六、要學以致用,讓學生在用中提高注意力
學生的出發點是“知”,但最終目標卻是“行”。“行”就是“用”,只有會用才有價值。而當學生一旦發現自己所學的知識用得上,并能解決實際問題時,就會增添學習的動力,引起高度的重視和注意。例如:我在教學生認識“人民幣”時,讓學生在認幣、換幣、取幣和付幣這一系列活動中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就在身邊,從而使學生體悟到生活素材中的數學價值。這樣學生就會樂于去學數學,在用中提高注意力。
七、寓教于樂,愉快教學貫穿始終,培養注意力
游戲是兒童的天性,游戲對所有的兒童來說都有著非常大的吸引力。因此,在教學中應針對教學內容設計恰當的游戲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在玩中學,做中學,以達到寓教于樂的效果。在課堂上適當地組織一些學習活動競賽,會在一定程度上刺激學生的大腦神經,引起他們的興奮,從而提高注意力,增強學習效果。
總之,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如果學生的注意力時間能達到課堂時間的一半以上,那么這對提高小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和培養良好的數學習慣有著重要的影響。
(遼寧省瓦房店市復州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