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簡飛
摘 要:隨著教育的改革,為高中生的課堂“減負增效”已經成為很受重視的工作。高考使得學校不得不實行應試教育,讓課堂變得枯燥、乏味,失去了課堂的靈活性,同時也使學生失去了學習的興趣,更加加深了學生與教師和生物學科之間的矛盾,最終使學生的學習成績下降。走進課堂,總會發現現在的高中生物課堂總體呈現出這樣一種現象:在課堂上,教師注重教科書上的書面知識,忽略學生對題目的理解,教師在課堂上注入加倍的精力,學生的聽課效率卻依然不高。如何改變這樣的一種狀態,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真正實現減負增效呢?
關鍵詞:高中生物;減負增效;生活化教學
生物是一門基礎的學科,也是與我們生活有著密切聯系的科目之一。高中生物在面對越來越嚴峻的高考時,漸漸形成了如今的生物課堂。學習生物是我們必要的任務,面對著高考,學生的壓力卻不僅僅只有高考,來自家長的壓力、教師的壓力、周圍同學的壓力,更為學生造成困擾的是自己給自己的心理壓力。別人給的壓力可以排解,自己給自己的壓力無處可解。本篇課題將講述:高中生物課堂如何做到真正意義上的減負增效;如何為高中學生真正地謀求減壓的措施;如何在高中生物課堂上做到真正的雙贏。
當然,減負增效并不是一味地減輕學生的學習任務,在減負的同時,增效也是必要的一步,只有“減負”和“增效”同時實施,才能達到1+1>2的多贏效果,這也是實行“減負增效”的實際意義。
一、高中生物學科的意義所在
書讀百遍,不如手動一遍。將課堂上學到的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學習生物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動手實驗。教師把上課要背的布置成動手操作的實驗題。學生自己動手操作題目,自發的參與性與主動性比平時強,自己又是這個實踐的主導者,遇到不會的肯定就會及時去查找資料,及時去解決好自身的問題。就單單這一點,教師就可以在課堂之外多多布置實踐的作業,這樣既可以促進學生的自主能動性,又可以達到上課的效果,可謂是一舉多得。例如,在學習細胞呼吸這一章時,教師可以在家里做一個實驗,找兩個完好的蘋果,其中一個放入冰箱,另一個就放在桌子上,等過幾天后觀察兩個蘋果的變化,上課時,教師可以將兩個蘋果展示一下,然后讓學生思考問題。通過這個實驗,可以讓學生知道,放入冰箱的蘋果是因為抑制住了呼吸,所以才會和放進去一樣,另一個則會迅速老化。
當生物實踐和學生課余生活相結合時,生物才是生動的,在
學生的心中才是具體的,才是摸得著的。學生可以通過實踐、實驗,也可通過觀察去了解其中的奧妙之處,通過這些活動來培養學生的單獨思考能力與動手操作能力以及他們的考慮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時間長了學生運用生物知識的能力也會日益增長。
所以,生物教學還是得和生活實際掛上鉤,不跟生活掛上鉤的東西,就像掛在天上的月亮,遙不可及。學生從生活中尋找靈感學習生物,教師引導學生用生物學的眼光去看周圍的一切事物,讓學生不僅能對所學的知識理解,而且能夠學有所用。
二、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對于教師講的有疑問,又不能及時地得到解決的方法,久而久之,對學習生物就不會有太多的興趣了。不管學什么,興趣總是最重要的。學生對學習產生了興趣,那么離成績提高就不遠了。但是如何提高上課的聽課效率,也是一大
問題。
從生活中找出和生物有關的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高中的生物課堂更加生動化,更加生活化。生物中的仿生學例子在我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例如,(1)蒼蠅,是四大害蟲之一,但人們仿照它的復眼,制成了眼睛透鏡,是新的光學儀器,用途很多。(2)枯葉蝶外表長得跟樹皮一樣,可以從敵人的魔爪下逃脫,人類根據它的這種擬態制成了迷彩服。
教師將高中生物課題改成有趣的生活性問題,加深學生對此內容的理解。例如,在講“自由擴散”這一章時,教師上課講,擴散就是高濃度向低濃度擴散的方式,但是學生會不理解這句話的意思。為了讓學生記得比較清楚,我們可以舉一個生活中的例子來使它形象化。在腌咸菜的之前,菜的味不是咸的,但在放入了鹽之后,過了幾天,咸菜就變咸了,這就是自由擴散。為了更加直觀,可以做一個物理模型,以此來講解生物的自由擴散。用事例來講述生物知識會使學生更加理解,提高學生對學習生物的興趣。
總之,在學習生物的過程中,要利用生活中的實驗,做到真正的減負增效,對學生在學習上的習慣有著明顯的改善。面向學生,有利于學生身心健康的良好發展,同時也發展了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化被動為主動,學生的地位就會處在一個有利的位置。傳統的教學模式是使學生被動地學習,而如今教育改革提出的“減負增效”卻是一種軟式教育。學生在不斷摸索的道路上學習生物,在這條道路上有可能出現失敗,但這些都是成功路上的墊腳石,它會使我們不斷進步,不斷提高。
參考文獻:
[1]王圣娣.把課堂作為“減負增效”的主陣地[J].吉林教育,2010(08).
[2]畢紅書.例談高效生物課堂的情境創設[J].生命世界,2010(11).
編輯 韓 曉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