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桂珍+陸鵬飛+王郁黎
摘要: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理論教育和思想政治素質教育是大學思想政治理論課肩負的雙重任務。文章依據民辦院校學生的特點,重點闡述了“理論教學、課內實踐、課外實踐三結合”的思政理論課教學模式,編寫經典導讀作為輔助教材,開展“新聞我知道”課前演講等,將思想政治理論教育和思想政治素質教育整合的路徑。
關鍵詞:民辦高校;思政課;思想政治素質教育;結合途徑
中圖分類號:G64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2-4107(2014)05-0100-02
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理論教育和思想政治素質教育是大學思想政治理論課肩負的雙重任務。如何將這兩方面的教育有機結合起來,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努力的方向。本文依據民辦高校的特點和近年來的教學實踐,談談我們的思考和做法,與大家共同探討。
一、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現狀
大學生是中國現代化建設高級專門人才的后備力量,他們的思想政治素質如何,直接關系到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興衰成敗。當代大學生應具有的思想政治素質大體上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個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理想、信念和政治方向的素質,一個是思想品德方面的素質。要提高大學生這兩方面的思想政治素質,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肩負著義不容辭的職責,應是主渠道。如何發揮好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主渠道作用,關鍵是要做好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與思想政治素質教育有機結合的問題。而這種結合必須與學生的思想實際、素質實際結合,必須依據教育對象的不同層次、特點,因人制宜有的放矢。
民辦本科高校的學生除部分來自職業高中外,大部分是高考“三表”錄取生。這種層次的學生在思想政治素質方面除了目前一些大學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價值取向扭曲,誠信意識淡薄,社會責任感缺乏,艱苦奮斗精神淡化,團結協作觀念較差,心理素質欠佳等問題外,還存在基礎知識薄弱、知識水平不高、對理論知識接受程度有限、人文知識不足、人文精神缺失;對學習(尤其是對政治理論學習)缺乏興趣,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自卑心理,上進心不強,人生目標不明確,紀律松懈,集體觀念淡薄,自我控制能力弱等現象。
面對著這種實際情況,要發揮好思想政治理論課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和素質教育主渠道的功能,首先要提高學生對政治理論課學習的認識和興趣,使他要學、真學,進頭腦。這就必須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改革上下功夫。近幾年來,經過實踐,我們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采取了“理論教學、課內實踐、課外實踐三結合”的教學模式,編寫經典導讀作為輔助教材,進行“新聞我知道”課前演講等形式,收到了一定的成效。
二、建構“理論教學、課內實踐、課外實踐三結合”的教學模式
在理論教學中,我們采用專題式和討論法、案例分析法、多媒體等教學形式和方法,并以學生身邊發生的事情作為案例進行教學。
民辦高校學生普遍存在高中階段理論知識學習不扎實、掌握有限的特點,我們根據教育部頒發的教學大綱和統編教材內容,進行研究整合,采取專題式教學。專題式教學,既可以對學生進行必要的基本理論知識的補課,又可以避免與中學理論知識學習的簡單重復,有利于學生系統深入了解和總體上把握理論知識;同時,能夠充分發揮教師的專業所長,有效提高教學質量和科研水平。
對教學中的熱點、重點和難點問題,我們采用討論法、案例分析法和多媒體等教學方法和手段進行。討論法即對每門課程中的熱點、難點問題,教師在選擇和準備的基礎上,先組織學生隨堂討論,充分發表見解,然后教師進行總結講解;案例分析法即選擇貼近實際,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案例進行討論分析,幫助學生理解課程的重點理論問題;多媒體教學即每次約用5—10分鐘,播放與每門課程密切相關的電視資料片,給予學生形象直觀的教學。采取這些教學方法,增強了教學的生動性、形象性和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提高了教學的吸引力和效果。
在教學實踐中我們深刻體會到僅靠理論說教無法吸引學生,僅依靠社會典型案例的講解,無法打動學生。學生覺得高不可攀,離自身太遠,解決不了實際問題。我們編寫出版了《發生在我們身邊的故事》,作為輔助教材,把學院的五大學生文化品牌、學生參加各類技能競賽獲獎情況、實踐創新團隊的創新及心得體會、三好班級標兵和優秀學生的故事分別以《品牌創新篇》 《科技成果篇》 《實踐創新篇》 《優秀班級篇》 《優秀個人篇》的形式進行展現,同時,對學生中發生的一些違紀的典型事例以《警示篇》的形式進行剖析,并寫了篇前語。這本輔助教材2010年出版以來,已在四屆學生中使用,因所選的內容來自學院、來自學生,學生感到可親、可信、可學、可行,受到學生們的廣泛歡迎。
在實踐教學方面,我們從課內實踐和課外實踐兩個方面進行。在課內實踐方面,“基礎”課以“愛國主義與歷史責任”、“大學生的成長成才與中國夢”為主題;“綱要”課以“繼承和發揚中國青年學生運動的光榮傳統”、“歷史和人民怎樣選擇了中國共產黨”為主題;“概論”課以“改革開放與發展”、“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做合格大學生”、“最美系列帶來的正能量”、“經濟全球化對中國的影響”等為主題;“原理”課以“在建設和諧社會的過程中,如何處理矛盾與和諧?”“馬克思主義過時了嗎?”“為什么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為主題。要求以班級為單位,每個班級中7—8名學生組成一組,選擇一個題目,進行收集影音、文獻資料,制作成PPT或形成文字材料;每組選出一名代表進行課堂交流;每組學生PPT的演示和演講時間為10分鐘左右;由各班選出兩名學生代表作為評委,給每組打分,評委會的平均分數為這組每個同學的成績(課內實踐成績占各門課成績的10%)。因課內實踐確定的題目都是每門課程教學中的重點熱點問題,學生通過查找資料、分析研究,制成PPT,寫成演講稿,進行演示演講的實踐,既調動了學習的熱情,又加深了對課程重點熱點問題及基本理論的了解和掌握。
在課外實踐方面,“基礎”課采取參加志愿者系列活動方式:如義務美化校園環境、慰問幫助孤寡老人等;“原理”課采取開展三下鄉活動、參觀蕭紅故居、參觀利民開發區的現代化企業等方式;“綱要”課采取參觀731遺址和東北烈士紀念館等方式;“概論”課采取利用國慶長假以“改革開放以來家鄉發展變化”為主題進行社會調查的方式。“基礎”、“綱要”和“原理”課要求寫總結或觀后感,“概論”課要求寫調查報告。課外實踐成績占各門課成績的10%。同時,我們利用哈爾濱華德學院所處呼蘭區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優勢,就近就便組織學生利用節假日進行參觀調研。我們先后組織了部分學生進行祭掃呼蘭烈士陵園,參觀蕭紅故居、正大集團、雪花啤酒工廠和地理信息產業園區等活動,收到較好的效果。
三、大學生思政理論教學與思政素質教育整合的路徑
(一)編寫經典導讀作為輔助教材
現在在校的大學生都是90年代出生的,隨著互聯網的發展、智能手機的更新換代,學生的學習方式和獲得知識的途徑極大地改變,能安安靜靜地坐下來認真地讀些名著,尤其是思想政治類的名著,可以說為數不多。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一本好書,可以影響人的一生,讀書是提高文化思想政治素質的重要途徑。讀一些思想政治類的經典名著,可以獲取智慧、汲取力量、凈化靈魂。由于種種原因,思想政治類的著作在理工科為主的民辦高校的圖書館里不多。為此,我們編寫了《品讀經典——思想政治理論課文獻導讀》。這本文獻導讀選編了涉及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馬克思、恩格斯、列寧,中共領導人陳獨秀、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習近平和中國近現代著名歷史人物梁啟超、林覺民、方志敏等關于愛國、理想、信念、使命、學習、修養及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理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應堅持的原則等方面的23篇經典,每篇既有經典文獻的原文,又對文獻的寫作背景、主要內容、重要意義作了通俗的解析。通過閱讀這些經典著作,使我們的學生走近大師,直接與大師對話,了解他們的理想情操、做人做事的準則,感受理論的魅力和力量,從而達到提升學生政治思想理論和文化素質的目的。
這本文獻導讀于2014年1月正式出版,作為華德學院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輔助教材在各門課中采用。每門課程結合教學內容,選定若干篇要求學生課外閱讀,并寫1—2篇讀后感,作為平時學習成績。同時,選拔優秀的讀后感進行課堂交流或展覽。
(二)開展“新聞我知道”課前演講活動
民辦高校設置的專業主要以應用技術型的專業為主,這使得民辦高校的學生更看重實踐技能的學習,而忽視對理論知識的學習。因此,普遍存在重技術、輕人文,重專業、輕理論,對時事新聞的關心度不高。為了提高學生對國內外大事的關注, 我們從2012年以來,在思想政治理論課組織學生進行了課前5分鐘的“新聞我知道”的演講,引起學生的興趣。他們有的制作成課件,有的寫成時事短評,有的以學習小組、以寢室為單位,有的個人名義等形式積極參與。 “新聞我知道”盡管每次課只有5—6分鐘時間進行,但由于學生的熱情參與,兩年來的實踐證明,這有利于提高學生對國內外發生的重大政治事件的關注和了解,有利于拓寬學生看問題的視野,逐漸培養學生形成胸懷天下,把自己的命運、成長和祖國的發展緊緊地結合在一起的理念,有利于提高學生政治鑒別的能力。
近幾年來,我們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與思想政治素質教育有機結合方面的探討,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如何完善“理論教學、課內實踐、課外實踐三結合”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模式,如何進一步探索既遵循教育部制定的教學大綱,又適合民辦院校學生實際特點的課堂教學和課堂實踐形式,落實課外實踐的形式與內容,如何充分利用經典導讀提升我們學生的文化思想理論素養等等,還需要我們不斷地努力和提高。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發[2004]16號[R].2004-10-14.
[2]李清德.加強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教育[J].山東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0,(1).
[3]周為生.民辦高校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現狀及思想政治教育對策設計[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10.
收稿日期:2013-08-15
作者簡介:商桂珍(1949—),女,浙江紹興人,哈爾濱華德學院思想政治理論教學部主任,教授,主要從事中國共產黨統一戰線理論與實踐、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研究。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