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增壽
摘 要:伴隨著社會的進步與發展,人們對人才有了越來越高層次的要求。在這樣的現實背景下,學校教育活動的任務就不僅僅是要向學生傳授各種文化知識和相關技能,更為重要的是要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獨立解決各種問題的實際能力,而要想真正達成這一目標,最為關鍵的就是要在實際的教育教學過程中,全面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進而最終實現生本教學。
關鍵詞:初中;歷史;生本理念
伴隨著素質教育和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深入推進,如何突出學生在教育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進而全面提升學科教學的質量和效果已經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首要難題。初中歷史中的大多數知識都是對既定的、已經發生的客觀事實的闡述與分析,由于其特殊的年代背景,往往很難引起學生的共鳴。由此可見,如何實現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的生本理念顯得尤為重要。
一、合適教學情境的創設
在學生學習過程中,舒適、自由的學習空間和學習環境,對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構建和其有效學習,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進行教學情景的創設,讓學生身臨其境。對于初中階段的學生而言,他們尚且處于身心發展的特殊時期,他們的注意力持續時間短、好奇心很強且好動,這一階段的學生多通過色彩、聲音等進行感性思維。在課堂中,如何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就成為教學思考的重點,也是提高有效教學的關鍵。
比如,在學習《中華文化的勃興》一課時,教師可以首先通過播放多媒體展播的方式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將學生帶入特定的情境,如選用氣勢磅礴的歌曲、與文章相關的甲骨文以及鐘鼓等畫面,首先喚起學生求知的欲望和興趣,進而通過批注的方式引出“要做什么”“怎么做”“為什么”等問題。通過這樣的情境創設不僅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容易喚起學生在情感上的共鳴,為教學任務和教學目標的順利完成和實現奠定堅實、有力的基礎。
但是,在運用情境教學的方法時,一定要遵循以下原則:(1)情境的創設要與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一致;(2)情境的創設要符合學生的知識儲備水平和身心發展的特點;(3)教師課前一定要進行精心的準備,尤其是在什么樣的時機進行情境的創設,進而保持課堂教育教學活動的連貫性與一致性。
二、在合適的時機拋出問題
很多初中的歷史教師在開始新的內容教學之后,沒有設置學生預習、課堂提問和課后復習的環節,致使教學效果很差。教師應該改善教學手段,培養學生課前朗讀跟讀的習慣,設計多重提問環節,結合新舊教學方法實現有效教學。
學貴有疑,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加值得贊賞,因為在學習過程中進行思考,并將問題提出來,是學生批判精神和反思能力的體現。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積極鼓勵學生進行思考,提出不同的問題,并采用直接作答或是引導思考的方式幫助學生解決問題。
如,學習《繁盛一時的隋朝》一文時,教師可以首先給學生一定的預習時間,并提出這樣的問題:“隋朝經濟繁榮出現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隋朝開通大運河的目的又是什么呢?”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通讀全文,進而給予學生一定的思考時間,就教師提出的問題進行討論,最后由教師對學生的回答進行歸納性的總結后,帶領學生開始對文章進行深入學習和細致分析。通過問題式的教學方法,不僅有助于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文章,同時也有助于學生思維水平和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在運用問題式教學方法時,教師應該注意以下問題:(1)問題的提出要與本節課的實際內容相符,并且容易引發學生的討論與思考;(2)在學生討論的過程中,教師應及時給予學生以必要的指導;(3)教師對學生所做出的各種回答要給予必要的、準確的評價。
三、全面實現人機互動的一體化教學
伴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初中學生對計算機的接觸遠多于前幾代人,除了在課堂中創設情境可以充分利用計算機,還可以充分利用網絡教學實現人機互動,這也對教學模式的創新提出了更多的挑戰。在人機互動教學過程中,一方面可以根據學生特點進行問題環節的設置,通過“友情提示”或者“幫助”功能進行內容分解,幫助學生自主探究的同時進行實踐;另一方面,還可以通過網絡資源的利用,將符合的教學設計或練習加以利用,供學生進行學習和參考,加強合作學習,提升學習實效。
伴隨著素質教育和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深入推進,傳統的以教師講授為主的教學方法已經不再適用于當前初中的歷史教學,生本教學的實現也就無從談起了。為此,眾多一線的初中歷史教師一定要盡快轉變觀念,從學生的實際知識儲備水平出發,盡快找尋基于學生主體性地位的教學方法,從而為初中歷史教育教學質量的提升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參考文獻:
[1]孫小軍.以生本理念打造高中高效課堂[J].成功:教育,2012.
[2]張迎弟.歷史教學中“生本”理念的體現策略淺析[J].新課程:上,2011.
編輯 馬燕萍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