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雪
摘 要:近年來,初中語文教學一直備受社會各界的關注,因為,初中語文是語文學科學習的重要階段,學生不僅要從小學語文學習中進行全新的嘗試,更要面對即將到來的高中語文學習。作為一個銜接階段,初中語文課堂將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改變教學方法視為教學重點,主張多元化教學,對初中生進行語文學習的系統化培養。
關鍵詞:初中語文;多元化;教學
多元化教學可以理解為思維多元化、教學性質多元化,是指老師在實際的教學中從多個角度或者是系統地開拓教學。初中語文,其實是一門很有優勢的學科,它有著小學語文的基礎,在進一步的層次上對其進行探討研究。開展全新的多元化教學模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開拓學生的思維,著重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對學生知識傳遞以及情感人格的塑造。
一、分組辯論,交流溝通
多元化的教學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的多元化思想,這就是正所謂的集思廣益。可以將學生分為幾個小組,讓他們相互之間進行討論分析,取長避短,汲取不同的經驗。例如,老師在給學生上《背影》這一課時,應該讓學生小組討論,從朱自清的這篇文章中,大家都能讀懂什么,“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見解,把小組內所有人的想法綜合到一起,就是一種多元化的思維。
二、抓住時機,指導點撥
初中生雖然思維發達,但是,他們仍然比較懵懂,需要老師指引。點撥,是學生在學習中遇到困難時,教師對他們進行及時的指導,這樣的點撥往往會讓學生茅塞頓開,更有利于學生形成多元化的思維。例如,蘇教版八年級語文課程中就要學習《再別康橋》,本來對于初中生而言,詩歌就屬于比較難學的范疇,而這篇《再別康橋》其意境更是深遠,學生不容易理解。這時候,老師就要利用周邊環境與條件,給學生一種多元化的意境,讓學生的思想因此而開闊。上課時,老師先告訴學生徐志摩的生平,介紹他寫這首詩的背景,學生通過老師的分析,學會從詩歌的意象及形式等方面入手賞析,如果學生對其有哪些方面不太理解,老師及時給予指導、點撥,從多方面、多角度詮釋,讓學生的思維多元化。
多元化教學對于初中語文教學而言,意義非常深遠。教師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可以達到多元化教學的目的,而學生在老師正確的指導下,會形成良好的思維,積極發散自己的想象力,思維開闊,跟上時代的步伐,成為新一代的多元化人才。
參考文獻:
[1]程鳳艷.對初中語文創新教育的幾點思考[J].教育教學論壇,2010(09).
[2]黃錫香.初中語文探究式課堂教學初探[J].學知報,2010(07).
編輯 謝尾合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