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謝長微
摘 要:在人教版的新課改的實踐中發現,教師如果一味地使用“填鴨式”的教學方式,以傳授教材知識為主要任務應用在教學中,將不會滿足當今世界高科技術突飛猛進的現狀,人才競爭日趨劇烈的局勢。簡單說明了初中數學在教學中教師如何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的問題。
關鍵詞:角色互換;虛心好學;課程改革
伴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教師與學生在課堂上的角色也發生了一定的互換,這種新的教學方式與舊的教學方式相比,教師更需要關注學生的課堂參與情況的最佳表現。角色互換在初中數學教學課堂上主要表現為讓學生充分利用自身的自主學習能力。在一些先進地區的教學課程也是這樣的,課堂上充分利用45分鐘的時間,教師講的時間不需要超過20分鐘。為什么有關教學的專家要這么規定呢?有關研究發現,學生注意力持續集中時間最多為20分鐘,教師若是在一節課中不停地講解,學生是接受不了全部知識的,還會影響學生的聽課情緒,中斷學生的積極思維。那么如何合理安排剩余的25分鐘呢?數學教師的課程教學不應該過于程序化,可以通過角色互換的方式,讓學生自己發現、提出問題,進而獨立思考或者經過討論集思廣益。
有句名言大家都很熟悉。在初中數學學習中也是非常受用的,那就是讓學生明白“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的真理。虛心好學是我在教學中認為學生應有的秉性,隨著教學任務的繁重和時間的有限性,不可避免有些學生在對知識的理解上有所抵觸。數學是一門邏輯性很強的科目,學生上課稍微走神就會跟不上教師的思路,而此時教師不可能在課堂上為了一兩個學生再回頭重復,這就需要學生在課堂之下向懂的同學虛心求教了,如果學生做不到像別的同學虛心請教,不以開放的心胸去虛心接納他人的建議,而是一味地固執己見那將是一塊永遠的漏洞。提高學習的效率,就需要引導學生與學生之間、學生與教師之間互相幫助,使學生養成虛心好問的好習慣。教師在教導學生學習時要鼓勵學生有“打破砂鍋問到底”的精神,將不明白的問題弄懂,去探尋真理,不斷提高自身的學習能力。
以上觀點對初中數學教師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成績都是有所幫助的,教師要適應當代教學模式的需要,及時獲取有效的信息,不斷地進取,結合人教版教材中的應用例題,讓學生在學習上不斷進步從而得到完善。
參考文獻:
李鳳彩.培養非智力因素,提高數學復習教學質量[J].新課程:上,2011(01).
編輯 薛直艷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