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壽葉明
摘 要:課堂練習現已成為語文教學的一道亮麗風景。它讓學生融入文本的角色之中,打破固定的模式:先學后教,以學定教,尋找新的生命力。
關鍵詞:語文;閱讀課堂;先學后教
教師如何在語文閱讀課堂上巧妙地引導,能使學生在課堂上不僅能充分地表達自己個性化的見解,而且充分地顯現出語文課堂對學生的吸引力呢?
一、“未雨綢繆先觸及”——充分了解文本,生發閱讀欲望
傳統的語文教學,教師一般要待到新授課時才揭開文本的“面紗”。由于學生剛觸及文本,對文本及人物了解甚少,以至于難以走進文本,深入領悟文本內涵,這對閱讀期待的引發產生了較大的負面影響。在嘗試教學背景下,教師應摒棄這種做法,鼓勵和指導學生在課前先有目的地搜集資料,接觸和感悟有關知識,讓學生因了解充分而充滿自信地走進課堂。
二、“無心插柳柳成蔭”——意外創造空間,激發學生思維
教學《要下雨了》這篇課文時,天外剛好下起了雨這一預設外的現實情境,幫助解決了“要下雨了”課題的意義所在,更重要的是創設了一個學生自發研究的氛圍,生成的情境,學生是那么的“無心插柳柳成蔭”。
看來,教師有意無意地為學生的生成制造空間,往往會激發學生的積極思維,引出許多精彩紛呈、標新立異的討論,使學生的個性擺脫層層束縛,得以恣意張揚,課堂也因此而靈感迸發,詩意盎然。
三、“高山流水韻悠悠”——巧用填詞練習,深化文章主旨
在賈老師教學《給予樹》時,設計了:我極了,緊緊地擁抱著金吉婭的填詞小練習。小練習一出現,學生顯得異常活躍,他們添加了激動、感動、興奮等詞語,并有理有據地闡述自己添加的理由。在學生富有感情的各種回答中,我們感受到教師設計的巧妙,更多的是嘆服。
我們常常感嘆:如何在語文課堂上讓學生有自己的真知灼見,如何在體現學生學習自主性的同時讓他們感受到語文的魅力。原來,語文課堂上,教師精心設計的小練習就是這樣的一副催化劑。這樣的課堂,真可謂“淡妝濃抹總相宜”啊!
編輯 謝尾合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