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武偉


【關鍵詞】初中體育 目標教學模式應用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4)04A-0114-01
傳統的體育教學模式講究精講多練,即教師先制定教學目標,指導學生反復進行練習,從而提高運動技能和運動素質。這種教學模式會壓抑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筆者認為,初中體育教師應擺脫傳統體育教學模式的束縛,在教學中運用和推廣目標教學模式。所謂目標教學模式,就是以教學目標為核心展開教學活動。該教學模式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教學效率。下面,筆者介紹一些在初中體育教學中運用目標教學模式的經驗。
一、制定學習目標
要在初中體育教學中實施目標教學模式,首先要制定學習目標,以規劃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教學的目標。體育課學習目標的制定應堅持“健康第一”的原則,即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讓學生學習基本的運動技能,也要讓學生的身心體會到運動的快樂,培養學生良好的運動習慣和健全的心理品質。體育教師應對學生的身體狀況進行測量和評估,在此基礎上制定學習目標。這樣做,能根據學生的身體狀況來開展訓練,實現目標與實際相結合,提高學習目標的合理性。
例如,教學田徑短跑課時,教師可以先測定學生的身體狀況。某班級有40個學生,教師對學生進行身高體重指標、肺活量、握力、立定跳遠等方面的測定,測定結果如表1(表中數值均為平均值):
根據測定結果,男生的體質在各方面均勝過女生。之后,教師根據學生的體質狀況,制定相應的學習目標。其中,總體目標見表2。
在制定總體目標的基礎上,根據學生的體質狀況,制定更加詳細的訓練目標。體質測定數據高于全班平均數5%的學生分為第一層次,高于平均數5%、低于平均數5%的學生分為第二層次,低于平均數5%以上的學生分為第三層次。為第一層次的學生制定“培優訓練”目標,為第二層次的學生制定“鞏固訓練”目標,為第三層次的學生制定“補差訓練”目標。男生可以主要開展“培優訓練”,女生可以主要開展“鞏固訓練”。通過制定不同層次的訓練目標,引導學生完成相應的訓練活動,從而促使學生更好地掌握運動技巧。
二、實施學習目標
在體育課中實施學習目標,是優化課堂教學過程、提高體育教學質量的重要方式。教師可以采取分組教學的形式,在訓練過程中不斷強化目標,有的放矢地開展教學活動。在分組時,教師應該把能力相近的學生組合在一起,提倡小組成員在互相幫助中整合為一個整體,建立一種良好的合作競爭關系。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應該分解學習目標體系,把學習目標變為學生能掌握的一個個具體可見的任務。
例如,教學田徑短跑課時,教師可以把主要學習目標“合理使用彎道身體內傾技術”分解為若干個子目標,如“學會在彎道跑的起跑切線上助跑”“在跑步途中學會身體向內傾斜和擺臂”“在靠近直道的時候調整身體姿勢”等。教師可以使用基礎定位的分組方法,根據學生的知識水平和技能水平進行合理分組。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采取團隊競賽、分組學習等形式來開展教學。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排成半圓狀,然后沿著彎道開展短跑追逐游戲,比一比誰跑的速度快。教師主要在一旁進行觀摩指導,還可以引導學優生幫助學困生開展“補差訓練”。這樣,通過小組成員之間、小組之間的短跑比賽以及學習上的互相幫助,提高了學生的短跑技術水平。
三、建立有效的學習目標評價機制
學習目標評價機制是對教學活動信息的有效反饋。為了建立有效的學習目標評價機制,教師應該轉變評價理念,關注個體差異。
例如,在田徑短跑訓練結束之后,教師可以在分值的設置上下功夫,如除設置體現訓練完成效果的分值外,還可以設置鼓勵分、進步分、意志分、合作分等。分值設置的多樣化,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的獲得成功的機會,能夠滿足學生的心理需求,縮小學優生與學困生的差距,培養學生勇于進取、團結互助的精神,體現了評價機制的公平性和合理性。
總之,目標教學模式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能根據學生差異來開展教學,形成一種自我激勵、調控和評估的學習氛圍,符合素質教育精神和現代教學改革的要求,值得推廣。
(責編 雷 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