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海
摘 要:計算機網絡的發展深入影響著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當前的計算機網絡教學需要運用計算機技術和現代化的教育技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計算機網絡教學;教學效果 ;提升策略
網絡教學的主要特點,就是將傳統的課堂教學以教師為中心轉變成以學生為中心,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從被動的接受知識變為主動的獲取知識,為學生創新能力和創造能力的培養提供必要的客觀條件。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學內容及教學資源一般由教師選定,全體學生集中在教室中,學習進度幾乎完全相同。可以說,學生在教學活動中沒有自主性。在網絡教學模式下,學生可以從網絡上獲取大量豐富多彩、圖文并茂的學習資源,從中選擇他們所需的學習材料,而且可以根據自身情況,靈活的安排學習計劃,真正成為教學活動中的主體,使有能力的學生能在相同條件下獲取到更多的知識。網絡教學過程的交互性:在網絡教學模式下,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可以就某個問題提出自己的觀點,進行討論,在這樣的互動過程中,既獲取了知識,又提高了學習積極性。但這種交互方式不如面授課堂直接,這需要在網絡課程中開辟互動模塊,如答疑討論,課堂論壇等。學生通過網絡學習時,除了可以使用本校教師制作的課件等教學資源外,也可以在網上找到大量的其他教育工作者制作的教學資源,通過對比,選擇適合自己的資源來學習。同時,學生之間也可以互通有無,共享優秀的教學資源。
計算機網絡課程教學內容的選擇應遵循“教學內容應具有一定的實用性”這條原則。傳統的計算機網絡教材均以OSI七層體系結構為基礎內容。所以教師組織教學內容時也以OSI體系結構和各層協議為主。實際上,OSI在網絡應用中是很少見的,它只是描述了計算機之間通信的方法和規則。其參考價值遠大于實用價值。因此,在規劃計算機網絡課程教學內容的過程中應將重點放在更加具有實用性的TCP/IP體系結構上。
基于Internet上的教學模式具有投入小、收效大的特點,能大幅度地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益,為學生構建一個多媒體,全方位的虛擬學習環境。這種教學模式要求教師必須具有網上教學能力。由于教學雙方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學生學習更自主,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學員可以通過網上搜索和閱讀教學資源數據庫中的信息,調用網絡上的教學軟件進行學習。由教學軟件模擬教師指導學生學習;也可以通過E-mail或MSN等軟件向教師提問,還可以在網上BBS(電子公告)上提出疑問,征求解答。這種模式的特點可以24小時進行,學習者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隨時在網上下載學習的內容或向教師請教。這正是建構主義提倡的隨機訪問學習方法。它有助于學習者掌握非良構領域知識,可以充分體現學生學習的自主性,但缺乏教學的實時交互性。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和學習環境強調以學生為中心,要求學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動接受者和知識的灌輸對象轉變為信息加工的主體、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建構主義的教學理論則要求教師要由知識的傳授者、灌輸者轉變為學生主動建構意義的幫助者、促進者;要求教師應當在教學過程中采用全新的教育思想與教學結構。因而很自然地,建構主義的學習理論與教學理論就成為以學生為中心教學模式的主要理論基礎。
案例教學方法就是運用成功的案例完成教學活動的一種方法。早在20世紀初,美國的哈佛大學首先將該方法使用在工商管理教學中。隨著網絡工程的規模化、正規化,在網絡技術領域出現了許多成功的案例。所以,在計算機網絡的課程中引入這種教學方法不僅可以縮短課堂教學與實際情景的差距,還可以提升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其創造性思維。
集體教學模式:如同視頻會議一樣,先由老師教授,學生可以利用語音對話、BBS論壇、留言簿、公告欄等展開討論、進行交流。教師同時也可接受學生的咨詢,指導學生解疑,為他們提供幫助。利用廣播功能,可以對典型錯誤在小組或全班進行廣播,迅速進行糾正,以引起學生注意。對有創造性的見解在小組或全班廣播后進行表揚或肯定,以供同學學習和借鑒。這些又需要網絡的支持,上網速度的快慢將嚴重影響教學的效果。
自主學習模式:該模式是利用服務器功能,充分利用硬件資源,使有限設備發揮最大的效率。學生利用服務器站點,自主選擇學習內容的難易、進度并隨時與教師、同學進行交互。學生可以共享服務器站點上的大量信息,在網絡環境中進行個別學習,使課堂教學逐步擺脫傳統的教師中心模式,學生由傳統的被迫學習變為主動學習。 網絡教學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習的過程是學習者頭腦里自行完成意義建構的過程。教師在網絡教學過程中應從傳統的知識傳授者的角色轉變成為學生意義建構的促進者、幫助者和資源組織者的角色。網絡教學中如果是良性的交流互動,教師的作用非但不會削弱,反而會增強。比如在閱讀、討論過程中教師可以幫助個別同學調節閱讀進度、對討論過程中的錯誤概念及時糾正,發現討論過程中學生高質量的論證分析可以提醒大家關注,在線指導解決同學的疑問等等。